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从龙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急性
  • 4篇急性淋巴细胞
  • 4篇儿童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细胞性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淋巴细胞性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性白...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 2篇儿童急性
  • 2篇儿童急性淋巴...
  • 2篇大剂量
  • 1篇蛋白

机构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淮安市涟水县...

作者

  • 6篇朱从龙
  • 2篇蒯文霞
  • 2篇祁海啸
  • 1篇田向阳
  • 1篇袁玉芳
  • 1篇孙兴珍
  • 1篇李玉红
  • 1篇田兆方
  • 1篇周文娣
  • 1篇高健
  • 1篇马丽
  • 1篇胡剑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6蛋白表达及DNA含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6蛋白表达及DNA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58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儿童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骨髓液中p16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中白血病细胞DNA的含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p16阳性表达率为37.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0%(P<0.05);观察组患儿p16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但肝肿大<4 cm患儿的p1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4 cm的患儿(P<0.05),高白细胞计数与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R-ALL)患儿的p1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白细胞计数与标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R-ALL)患儿(P<0.05)。在观察组p16蛋白阴性表达患儿中DNA异倍体发生率(66.67%)明显高于阳性表达患儿中DNA异倍体发生率(40.90%,P<0.05)。结论:p16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p16蛋白缺失可能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相关,临床高危因素与p16阴性表达者DNA异倍体发生率升高具有相关性。
周文娣祁海啸胡剑朱从龙高健蒯文霞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16蛋白表达DNA异倍体
血、尿肿瘤坏死因子-α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血、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6例HSP患儿的血、尿TNF-α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与3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SP患儿血、尿TNF-α及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5,19.16,13.14;P均<0.01);肾损害组血、尿TNF-α及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8.09,7.92;P均<0.01);血、尿TNF-α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6,0.66;P均<0.01)。结论 TNF-α可能参与HSP及其肾损害的发病过程,TNF-α水平增高可作为儿童HSP早期肾损害的判断指标之一。
孙兴珍田向阳朱从龙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紫癜过敏性尿微量白蛋白儿童
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作用的观察
2004年
目的:观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使用大剂量甲氨喋呤(MTX)的毒副作用。方法:两组ALL患儿给予MTX治疗,分别为每次3.0g/m^2和每次5.0g/m^2。结果:两组的MTX毒副作用差异元显著性(P>0.05)。结论:每次5.0g/m^2的剂量能够耐受,有利于提高疗效。
朱从龙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性急性甲氨喋呤毒副作用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防治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袁玉芳朱从龙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儿童化疗方案MTX
小儿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预后分析
2023年
目的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属于小儿少见且高度恶性的肿瘤性疾病,研究其预后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54例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SCMC-ALL-2009化疗方案。统计分析研究对象的病史、实验室检查报告、影像学资料、预后情况等。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结果54例患儿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3.5个月,2个疗程后的完全缓解率为90.74%,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1.48%和77.78%,其中24例(44.44%)初诊时伴有纵隔占位。54例中有10例(18.51%)死亡,其中6例(11.11%)死于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初诊白细胞数、D19是否缓解、D35是否缓解、初诊乳酸脱氢酶、纵隔占位、脾浸润、门冬酰胺酶总量是否足量对3年OS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4)、D35骨髓是否缓解(P<0.001)、D35 MRD(P<0.001)、LDH(P=0.019)是影响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CMC-ALL-2009方案对小儿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总体疗效较好,少数患儿死亡主要是疾病复发,初诊时乳酸脱氢酶、年龄及D35缓解情况是独立危险因素。
祁海啸缪宏梅马丽蒯文霞吴梦颍朱从龙
关键词:小儿疾病特点预后分析
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与地塞米松合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效果。方法将1996年6月至2003年1月我院出生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四组:沐舒坦加地塞米松组,单用沐舒坦组,单用地塞米松组,对照组沐舒坦及地塞米松均未用。比较四组 NRDS 的发生率、病死率,校正胎龄的 NBNA 指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个试验组 NRDS 发病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及校正胎龄的 NBNA 二项指标沐舒坦加地塞米松组与其他三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在预防 NRDS 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朱从龙李玉红田兆方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