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为坤

作品数:41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福建省省级财政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肾衰
  • 7篇肾衰竭
  • 7篇温病
  • 7篇慢性肾衰
  • 7篇慢性肾衰竭
  • 6篇医经
  • 6篇名医
  • 6篇名医经验
  • 5篇桃核
  • 5篇桃核承气汤
  • 5篇中医
  • 5篇慢性肾衰竭大...
  • 5篇辨治
  • 5篇承气
  • 5篇承气汤
  • 4篇动物
  • 4篇动物实验
  • 4篇伤寒
  • 4篇伤寒论
  • 4篇疗效

机构

  • 39篇福建中医药大...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福州市传染病...
  • 1篇福建省妇幼保...

作者

  • 41篇朱为坤
  • 19篇张喜奎
  • 8篇黄国芳
  • 6篇李灵辉
  • 5篇陈扬荣
  • 3篇刘晓岚
  • 3篇王旭丽
  • 2篇鲁玉辉
  • 2篇叶金连
  • 2篇纪立金
  • 2篇高展翔
  • 1篇李芹
  • 1篇王洋
  • 1篇张明选
  • 1篇叶宝叶
  • 1篇郑春素
  • 1篇陈壮威
  • 1篇张喜奎
  • 1篇陈全文
  • 1篇吴清梅

传媒

  • 7篇福建中医药
  • 5篇光明中医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国医论坛
  • 2篇湖南中医杂志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广西中医药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中医教育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医师在线
  • 1篇第十二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5
  • 1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病下法特点及其源流探析被引量:8
2017年
温病的下法,其理论溯源《黄帝内经》,其方药推崇《伤寒杂病论》,同时深受金元时期医家思想的影响,至明清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并表现出鲜明的特色:温疫祛邪下不厌早,温疫传染性、流行性强,且致病重,可早期运用下法快速祛除疠气;温热保津下之有度,温热类温病容易伤津,运用下法治疗当谨慎适度,防止津液的进一步损伤;湿热建中轻法频下,湿热类温病往往脾胃先伤再感湿热,运用下法清除湿热的同时当顾护脾胃、重建中州。
朱为坤
关键词:温病下法源流
桃核承气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中Axi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桃核承气汤对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Axin表达产生的影响,从理论层面上为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支撑。方法选择125只雄性Wistar大鼠,以随机的方式分为5组,其中,针对桃核承气汤组、尿毒清组和模型组以切除5/6肾的方式进行手术造模,对假手术组进行双肾被膜剥除操作,同时设置空白组。每天在固定时间进行灌胃操作,经过56 d后,采取麻醉的方式处死,对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红细胞等进行测量,并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指标。结果比较桃核承气汤组、模型组,发现前者的Hb、RBC出现明显的增长趋势,2组之间差异显著;除血肌酐降低外,血尿素氮也逐渐变少,差异显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切迹,比较桃核承气汤组、模型组,发现前者的表达出现下调现象,差异明显;表达不断增加,差异显著。肾组织HE染色显示:在模型组中,肾小球固缩,炎性细胞出现浸润现象;和模型组相比,桃核承气汤组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桃核承气汤能够有效抑制上述通路,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张喜奎林祥发马来王旭丽李灵辉朱为坤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桃核承气汤WNT1AXIN
一种新的教学法在《温病学》课程中的运用——“自学授课”教学法实践被引量:1
2014年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的病因病机、发生发展规律及预防与辨证论治的一门学科,对指导温病的临床诊治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其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体系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之一,故《温病学》属于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是中医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又温病学的原著《温热论》、《温病条辨》、《湿热病篇》等被称为中医经典著作,原文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成为学习温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温病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经典、理论及临床的密切关系。
朱为坤刘晓岚
关键词:教学法温病学
张喜奎基于“异机同治”理论运用补气通络方经验总结被引量:1
2024年
张喜奎教授临证思路不拘泥于“证”、“治”相应,创造性提出“异机同治”理论,拓展临证用药思路。张喜奎教授继承陈亦人先生所传之方补气通络方,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将“异机同治”思想应用其中,广泛应用于痰瘀交阻,经络不通证、脾胃亏损,气血不足证、宗气亏虚,心神不宁证、清气不升,清窍失养证、脾虚气陷,湿瘀下注证等多种病证,取效显著。文章借阐述“异机同治”理论,通过分析补气通络方在各证型理法方药的运用,总结张喜奎教授临床辨证思路与辨治经验。
黄孟珂张喜奎朱为坤黄国芳张思腾阮叶永盛
关键词:补气通络方
试从《周易》与《内经》浅析心肾相交的机理被引量:2
2012年
心肾相交理论根源于《内经》、阐微于《周易》,其机理与五行方位、易学属性及二脏功能均有关。心肾相交理论千百年来不断补充与完善,内涵丰富、外延广达,虽对其机理有不同的理解,但其在中医临床运用的广度与深度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体现了理论的核心价值。本文试从《周易》与《内经》浅析心肾相交的机理,溯本求源,刍议陋论,以期抛砖引玉,明澈理论,服务临床。
朱为坤刘晓岚
关键词:心肾相交周易
基于NLRP3/Caspase-1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桃核承气汤延缓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纤维化的机制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基于NLRP3/Caspase-1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桃核承气汤延缓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8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行5/6肾切除术,假手术组仅做双肾被膜剥离术,正常组不做处理。术后4周开始进行干预,治疗组按10 mL/(kg·d)给予42 g/100 mL桃核承气汤药液灌胃,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8周。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肾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8、IL-1β、Wnt4、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蛋白表达量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光镜、电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结果光镜观察,模型组肾小球结构固缩,肾间质纤维增生严重,治疗组明显减轻。电镜观察,模型组肾小球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均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治疗组明显减轻。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NLRP3、Caspase-1、IL-1β、IL-18、Wnt4、β-catenin和MMP-7蛋白表达量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Scr、BUN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NLRP3、Caspase-1、IL-1β、IL-18、Wnt4、β-catenin和MMP-7蛋白表达量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Scr、BUN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能有效减轻CRF炎症损伤,改善肾纤维化,延缓CRF的进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Caspase-1细胞焦亡通路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朱为坤张喜奎宋昱娇苏明星李灵辉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桃核承气汤WNT/Β-CATENIN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闭肾脱证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刍议被引量:4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外感寒湿疫邪引起的,其发病以肺脏为中心,遵从循经、表里、越经、直中的六经传变规律。本病重症、危重症的关键病机是肺闭肾脱,兼有痰饮内盛,主要表现:气机憋闷,呼吸困难;痰涎壅肺,胶结难绝;水液泛滥,肿胀不休;阳虚失煦,四肢不温;火不腐谷,大便溏薄;脉疾无根,漂浮不定;舌淡胖大,苔白而厚等。因使用呼吸机、插管等西医支持疗法,部分症状可能被掩盖。在治疗上当温散并举、肺肾同调,选用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宣肺化痰、温肾固脱、收纳浮气,顾护阳气、标本同治。
张喜奎朱为坤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
大黄附子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肾衰竭大鼠的疗效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为切入点,观察大黄附子汤加减方对慢性肾衰竭大鼠一般情况、贫血状况、肾功能、纤维化因子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CRF的疗效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40只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其余40只为造模组,并经5/6肾切除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附子汤加减方组。造模完成后4周始,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予生理盐水灌胃,大黄附子汤加减方汤组予大黄附子汤加减方中药液灌胃;治疗后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功能指标及肾功能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Cr、BUN,以及肾组织Wnt4、β-catenin、TCF1、LEF1、MMP-7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RBC、Hb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附子汤加减方组大鼠SCr、BUN,以及肾组织Wnt4、β-catenin、TCF1、LEF1、MMP-7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RBC和Hb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黄附子汤加减方可有效改善CRF大鼠的一般情况、贫血状况、肾脏功能,并能抑制Wnt/β-catnin通路发生活化,下调Wnt4、β-catenin、MMP-7、TCF1、LEF1的表达,减轻肾纤维化程度,延缓CRF病程进展。
张喜奎宋昱娇苏明星朱为坤李灵辉
关键词:大黄附子汤慢性肾衰竭WNT/Β-CATENIN
从《周易》与《内经》探析心肾相交的机理
"心肾相交"理论阐释了中医对心、肾二脏功能上相关性的认识,目前有许多关于心肾相交的文章,追溯渊源、探究内涵、广施临床,极大丰富了心肾相交的理论,但仍存在一些争议。心肾相交的理论与《周易》、《内经》渊源甚深,如张景岳在《类...
朱为坤陈扬荣
关键词:心肾相交《易经》《周易》
文献传递
张喜奎运用“病-证-症”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经验
2025年
介绍张喜奎教授运用“病-证-症”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经验。张教授认为痛风性肾病是以肝、脾、肾、三焦等脏腑失调为本,以湿热、痰浊、瘀热为标。张教授根据痛风性肾病“寒热虚实错杂、病情随病程演变”这一病理特点,运用“病-证-症”结合方式,通过微观征象识病、分期辨证论治、把握主症施治,预防性延缓尿酸代谢障碍发展至肾损阶段,提高了痛风性肾病的治疗效果。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张思腾张喜奎朱为坤黄国芳黄孟珂阮叶永盛
关键词:痛风性肾病名医经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