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浩

作品数:51 被引量:648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磁共振
  • 12篇成像
  • 10篇血管
  • 10篇造影
  • 10篇磁共振成像
  • 8篇心肌
  • 8篇血管造影
  • 8篇帕金森
  • 8篇帕金森病
  • 7篇动脉
  • 6篇胰腺
  • 6篇肿瘤
  • 6篇毁损
  • 6篇肝癌
  • 6篇MRI
  • 5篇毁损术
  • 4篇心肌活性
  • 4篇靶点
  • 4篇病变
  • 4篇磁共振血管

机构

  • 5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59...
  • 1篇解放军第85...
  • 1篇解放军59医...

作者

  • 51篇曾浩
  • 34篇金爱国
  • 32篇王莉
  • 30篇田建明
  • 27篇陆建平
  • 24篇刘崎
  • 22篇王飞
  • 17篇龚建国
  • 10篇周晓平
  • 9篇王来兴
  • 9篇胡小吾
  • 9篇姜秀峰
  • 6篇汪剑
  • 6篇王敏杰
  • 5篇曹依群
  • 5篇王培军
  • 5篇徐波涛
  • 5篇朱海云
  • 4篇左长京
  • 3篇刘庆华

传媒

  • 10篇第二军医大学...
  • 9篇中华放射学杂...
  • 6篇中国医学计算...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2篇胰腺病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4篇2006
  • 12篇2005
  • 7篇2004
  • 10篇2003
  • 8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种MRI技术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被引量:34
2002年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多种MRI技术在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47例胰腺癌与 2 8例慢性胰腺炎的MRI表现。MRI技术包括 :平扫FSFLASHT1WI和TSET2 WI、MR胆胰管成像 (MRCP)及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测量肿块与正常胰腺信号值 ,计算对比噪声比 (CNR)。结果 平扫FSFLASHT1WI和TSET2 WI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 5 9.4% ,对胰体癌为 86.7% ,对慢性胰腺炎为 78.6%。MRCP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 90 .6% ,对胰体癌为 6.67% ,对慢性胰腺炎为 82 .1%。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 78.1% ,对胰体癌为 93 .3 % ,对慢性胰腺炎为85 .7%。联合应用多种MRI技术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 96.9% ,对胰体癌为 93 .3 % ,对慢性胰腺炎为 92 .9% (P <0 .0 1)。结论 多种MRI技术联合运用 。
汪剑陆建平王飞刘崎王莉龚建国金爱国曾浩
关键词:MRI胰腺癌慢性胰腺炎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定位方法探讨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总结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靶点定位方法。方法 :进行 MRI扫描 ,前 50例采用坐标定位法计算靶点坐标 ,记录微电极 2~ 4个针道 ,平均 2 .6个针道 ;后 1 91例采用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方法计算靶点坐标 ,每例记录 1~ 2个针道 ,平均 1 .3个针道。结果 :MRI图像能清晰显示苍白球各部分、髓板、内囊及视束等结构。微电极记录可确认苍白球内侧部上下界、视束等结构。前 50例患者靶点 X、Y和 Z轴坐标调整的百分数均明显高于后 1 91例患者 ,分别为 4 0 .0 % vs1 8.8% ,3 8.0 % vs1 5.2 %和 82 .0 % vs62 .3 %。结论 :MRI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 ,减少了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 ,使 MRI定位更加准确。微电极记录技术是 MRI定位方法的必要补充。
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徐波涛张鑫金爱国龚建国曾浩
关键词:帕金森病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核磁共振微电极导向靶点定位
脑深部刺激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分析(附67例报道)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总结脑深部刺激(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DBS治疗67例(101侧)患者,其中帕金森病63例,特发性震颤2例及扭转痉挛、舞蹈病各1例。手术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7.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DBS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有电极放置不准确需要重新调整2例,刺激电极与皮下导线连接处头皮切口破溃1例,胸部脉冲发生器植入处皮下感染1例,记忆力轻度减退2例,情绪改变7例,肢体异动20例,睁眼困难1例;均未发生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DBS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微创外科治疗手段,提高术者的手术熟练程度可降低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胡小吾周晓平姜秀峰王来兴郝斌曹依群金爱国曾浩
关键词:脑深部刺激运动障碍性疾病并发症
微电极导向多靶点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2001年
目的 :总结微电极导向多靶点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初步经验。 方法 :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 2 4例临床表现为混合型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多靶点毁损手术治疗 ,在术毕、术后 1周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 ( UPDRS)综合评分对比 ,并跟踪随访 1~ 1 7个月。 结果 :全部患者肢体活动灵活性、震颤在术毕即得到显著改善 ;随访 1~ 1 7个月后症状维持稳定 ;术前和术后 UPDRS评分显著提高。 结论 :微电极导向多靶点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王来兴周晓平胡小吾姜秀峰徐波涛刘建民王文仲龚建国金爱国曾浩
关键词:微电极导向帕金森病多靶点毁损术
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分析(附63例报告)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总结脑深部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0 年1 月至2004 年3 月用DBS治疗帕金森病63例,共93侧。手术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随访3 个月至4 年,平均7.3 个月,对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DBS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有电极放置不准重新调整2 例,刺激电极与皮下导线连接处头皮切口破溃1例,胸部脉冲发生器植入处皮下感染1例,记忆力轻度减退2 例,情绪改变7 例,肢体异动19 例,睁眼困难1例,但未发生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DBS是一种微创外科治疗手段,提高手术熟练程度可降低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胡小吾周晓平姜秀峰王来兴郝斌曹依群金爱国曾浩
关键词:脑深部刺激帕金森病并发症
小肝癌自然史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 研究小肝癌的自然史及磁共振成像(MRI)的价值。方法 1 999年至2 0 0 2年间,对1 9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不定期MRI随访检查,以发现小肝癌病灶。观察病灶MRI表现,测量病灶最大直径,计算成瘤发现时间和肿瘤体积倍增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现33例患者5 8个新病灶,其中2 3例31个为肝硬化结节成瘤,3年累计成瘤率1 2 .0 %。成瘤发现时间(386 .9±2 5 6 .4 )d ,病灶最大直径(2 .2 5 8±1 .0 74 )cm ,成瘤发现时间与病灶最大径的立方(D3 )间具有明显相关性(P <0 .0 1 )。肿瘤体积倍增时间2 0~2 79d ,平均1 0 4d。结论 肝硬化患者有较高的成瘤率。定期MRI随访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成瘤病灶,随访间隔以3~6个月为宜。
汪剑陆建平田建明王飞刘崎王莉龚建国金爱国曾浩
关键词:自然史小肝癌成像研究肝癌病灶随访检查成瘤率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64
2002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8例[包括 40例无明显心脏疾患的志愿者 ,2 5例冠心病患者 ,2例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5个月和 1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 ]进行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multi slicespiralCTcoronaryangiography ,MSSCTCA)并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 ,其中 2 5例冠心病患者并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以此为金标准 ,比较MSSCTC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 (未作冠状动脉造影的 ,只是用于评价多层螺旋CT对冠脉各支的显示能力 ,如显示哪几支 ,显示长度 ,未涉及有否冠状动脉疾患的显示 )。结果 MSSCTCA对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清晰 ,显示率可达 90 %以上 ;对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为 87.5 %。结论 MSSCTCA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萧毅田建明王培军秦永文薛宏李晓兵王敏杰左长京曾浩崔恒武
关键词:心血管造影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冠心病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与钆喷替酸葡甲胺的比较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通过与常用造影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 -DTPA)的配对实验来评价新型造影剂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对肝占位的检出和定性诊断能力。材料和方法 :53个病例132个肝占位首日行平扫及Gd -DTPA的动态增强扫描 ,次日行SPIO增强扫描 ,对照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探讨各种肝占位SPIO增强扫描的强化特点 ,比较平扫联合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与平扫联合SPIO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结果 :SPIO增强扫描良性肝占位的信号随肝实质降低 ,而恶性肝占位的信号保持不变。平扫联合SPIO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较平扫联合Gd -DTPA增强扫描的略高 ,但统计学上相差不显著。结论 :SPIO强化的原理、强化方式直至临床应用方法、特点与Gd -DTPA均完全不同 ,两者可互相补充和印证 ,当Gd
王莉田建明陆建平王飞刘崎曾浩金爱国龚建国
关键词:肝脏占位性病变NMR成像肝肿瘤超顺磁性氧化铁钆喷替酸葡甲胺
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双侧立体定向手术的术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5 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 ,其中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或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4 1例 ,分期一侧 PVP或 Vim毁损术、另一侧丘脑底核(STN)或 Vim脑深部刺激术 (DBS) 6例 ;同期双侧 PVP5例 ,同期双侧 STN DBS4例 ,同期一侧 PVP,另一侧 STN DBS2例。平均随访 6 .2个月。 结果 :UPDRS评分显示双侧术后帕金森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但以同期双侧 STN DBS效果最佳 ,无并发症。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 ,尤其是分期双侧 Vim毁损术和同期双侧 PVP。结论 :双侧 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 ,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 。
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徐波涛曹依群金爱国曾浩
关键词:疗效分析帕金森病脑深部刺激术苍白球毁损术丘脑毁损术
直接注射法制作大鼠肝癌模型被引量:32
2002年
目的 报告一种新的大鼠肝癌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将经过离心浓缩的癌性腹水直接注入大鼠肝脏。结果 7天后行CT检查 ,所有实验鼠肝脏上均可见单发的肿瘤灶影。结论 直接注射法制作大鼠肝癌模型简便、易行 。
邵成伟王培军田建明张火俊王敏杰曾浩
关键词:肝癌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