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晶
- 作品数:38 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试论行政事实行为及其行政赔偿制度被引量:4
- 2013年
- 随着现代法治社会的发展,人文精神与服务观念逐渐渗入现代行政行为理念之中,政府的行政职能由监督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信息公开、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布不合格食品厂家名单等行政事实行为应运而生,行政事实行为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而当前有关行政事实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较少,与之相应的行政赔偿制度很不完善,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受损后难以得到救济。所以,科学地界定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对我国行政事实行为的行政赔偿制度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完善我国行政事实行为的行政赔偿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 曹海晶李祎
- 关键词:行政事实行为行政法律行为行政赔偿国家赔偿法
-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行政法思考
- 2006年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仝会提山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推进社会土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为仝而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 曹海晶
- 关键词:乡镇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法乡镇政府职能历史任务
- 环境正义视角下的农村垃圾治理被引量:31
- 2020年
- 农村垃圾治理凸显了我国城乡有别的差异性基础设施供给和基本制度,反映了城乡之间的环境非正义关系,暴露出农村垃圾治理资源分配失衡、农村垃圾治理决策程序缺失以及农民承受的垃圾治理责任不公平的问题。防范农村垃圾污染的发生,必须将环境正义理念贯彻到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首先,通过健全农村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实现环境分配正义,消除治理工作中的制约瓶颈。其次,通过推进农村垃圾治理主体多元化和决策程序合理化实现环境程序正义,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最后,通过加强农村垃圾治理法治建设和农民环境权益保障实现环境矫正正义,确保农民享有适宜的人居环境。
- 曹海晶杜娟
- 关键词:环境正义农民环境权农村环境
- 论地方人大对地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 2000年
- 地方规范性文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其合宪、合法和适当性问题直接对执法产生影响。明确规范性文件的监督范围 ,加强和完善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常委会进一步实现监督权 ,确保法律和法规统一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
- 曹海晶滕鑫曜
- 关键词:地方人大规范性文件
- 全文增补中
- 处理法人走私案的几个诉讼程序问题
- 1988年
- 1987年1月2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47条第4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犯走私罪的,由司法机关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判处罚金,判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和违法所得。”可见,在我国法人可以构成特殊的犯罪主体。那么,法人如何参与刑事诉讼?其中有不少问题亟待探讨和解决。下面提出我们的看法。
- 滕鑫曜曹海晶
- 关键词:刑事被告人刑事法违法所得法人犯罪直接责任人员
- 《金融违法行为的处罚办法》的适用范围
- 1999年
- 曹海晶徐秀荣
- 关键词:处罚办法金融管理秩序纪律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行政违法直接责任人员
- 医疗纠纷信访处理中的行政调解制度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随着医疗纠纷案件数量的逐年递增,单纯依靠司法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弊端渐显。调解作为新兴的诉外纠纷解决方式,势必将在医疗纠纷信访处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现有医疗纠纷行政调解制度在适用范围、中立性、权威性、内部监督以及与其他纠纷处理方式的衔接等方面存在不足。针对上述情况,应从行政调解的优势与价值出发,通过对现有制度的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特设调解主体、扩大行政调解适用范围、回避制度、完善监督机制以及加强司法与行政调解的衔接等对策。
- 康希曹海晶
- 关键词:行政调解医疗纠纷信访处理
- 制定我国《农民权益保障法》的几点思考被引量:9
- 2005年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力量。但农民长期以来因具体权益保障法律的缺位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如何制定《农民权益保障法》的问题已提到国家立法的议事日程。该法应该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其立法宗旨,确立平等原则和特殊保护原则。该法权利体系构建的重心是农民所应具有的各项权利,义务体系构建的重心是国家机关、社会公共组织所应承担的义务。在制定该法的过程中要协调该法与其他相关立法的关系,避免立法抵触和重复立法。
- 曹海晶
- 关键词:农民权益
- 赋予乡镇(街道)行政处罚权的进路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在新时代纵深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赋予乡镇(街道)行政处罚权的现实样态、法律困境以及由此引发的立法回应,指涉的是处罚权力配置如何最适的理论和现实双重课题。基于宪法上国家权力配置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之理论进路,经由"功能适当"原理对其进行补充性阐释,该原则始具备规范意义上的作用和内容。其要义有三:其一,权力之配置应由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方式实现;其二,权力之配置应有助达致"功能最适"之要求;其三,被赋权之国家机关应调整优化内部组织结构等要素。赋予乡镇(街道)行政处罚权需遵循"民主"和"集中"的双重逻辑,其制度进路应由赋权决定的民主性、赋权范围的适当性、受权主体的最适性和受权主体的调整性等要件构成。
- 曹海晶吴汉东
- 关键词:行政处罚权民主集中制功能主义
- 域外流域立法的经验与启示--基于《长江保护法》的立法考量被引量:3
- 2020年
-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以国家法律形式为特定流域而制定的法律,是以水资源保护开发为中心的开创性立法。基于环境资源的共同自然属性,借鉴域外流域立法经验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域外流域立法经验,《长江保护法》立法可以从中获得三个维度的启示:一是树立长江流域综合生态系统理念。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主体参与,综合考量环境、经济和社会价值,把长江大保护纳入长江流域综合生态系统中来进行立法。二是为长江大保护引入市场机制。基于“污染者负担”原则,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长江流域环境资源的使用、污染、补偿、恢复等纳入到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循环。三是扩大长江大保护的公众参与。《长江保护法》的起草、审议、落实等都要丰富公众参与的途径和形式,保障其表达权、建议权、知情权、监督权,确保人民的长江“一江清水向东流”。
- 曹海晶杨永海
- 关键词: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