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强 作品数:35 被引量:138 H指数:8 供职机构: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青海省科技厅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手部陈旧性屈指肌腱断裂的重建修复治疗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手部陈旧性屈指肌腱断裂的重建修复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手部陈旧性屈指肌腱断裂患者63例,根据损伤肌腱部位按照解剖区域分为Ⅰ~Ⅴ五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治疗组采取分期改良手术即一期植入硅胶管、二期植入掌长肌(由可吸收生物膜即脑磷脂和卵磷脂材料包裹)重建其屈指肌腱结构并恢复其功能;对照组患者给予延迟活动治疗。两组患者术后通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测定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综合评估患者屈指肌腱功能重建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随访第12周,TAM评级治疗组为优者26例,对照组7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5.00,P<0.05);FIM评分治疗组(36.1±6.2),对照组(24.8±8.3),治疗组活动度范围显著优于对照组(t=5.97,P<0.05),治疗组其术后功能重建效果满意。结论改良手术能够明显提高手部陈旧性屈指肌腱断裂患者的重建修复效果,手术效果的提升得益于肌腱粘连的避免,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 马建文 李玉 曹志强 黄勇关键词:肌腱断裂 屈指 PDGF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2021年 骨折的愈合问题是骨科医师长久以来关心的问题,骨折愈合是骨组织完全性再生的过程,各种细胞因子在不同的骨折愈合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目前仍有约10%的骨折病人存在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情况。近年来,有相关研究表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于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病人有着良好的促进骨折愈合作用。PDGF作为一种有效的有丝分裂原,对包括成骨系细胞在内的多种间充质细胞有刺激作用。对于PDGF的进一步研究,能够对临床骨折患者提供新的更优的选择。本文就PDGF促进骨折愈合机制以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亚楠 曹志强关键词:PDGF 骨折愈合 中空多孔金属假体复合诱导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2016年 背景:将骨形态发生蛋白与中空多孔钛合金复合,可提升材料与周围骨组织的亲和力。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中空多孔金属假体支架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第3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接种于中空多孔金属假体支架上,分别以含0,0.001,0.01,0.06,0.1 g/L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DMEM培养基培养,培养0,6,12,24,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黏附情况;培养18 d,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将Transwell培养池置于中空多孔金属假体支架上,上室加入5×108 L-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下室分别加入含0,0.001,0.01,0.06,0.1 g/L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DMEM培养基,培养0,6,12,24,48 h后检测细胞迁徙能力。结果与结论:1培养6-48 h,不同质量浓度骨形态发生蛋白2呈时间依赖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2培养18 d,经不同质量浓度骨形态发生蛋白2干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梭形改变为多角形,细胞呈多层性、重叠性排列,形成大量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呈鲜红色;3培养6-48 h内,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徙,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4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增强中空多孔金属假体支架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的黏附能力、成骨分化能力与迁徙能力。 赵子春 李凌伟 曹志强 李钊伟 李春亮 齐圆圆关键词:生物材料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组织工程 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慢性骨髓炎创面不愈合的临床治疗及应用研究 李钊伟 曹志强 王涛 唐保明 张鹤令 郭启发 韩杰 卢仲琳 袁桂花 贾莹 PRP治疗慢性骨髓炎难愈合伤口具有以下优点:含大量纤维蛋白,为组织修复提供支架并收缩创面;胶状敷于伤口利于伤口愈合;使生长因子长时间局限于伤口,发挥最佳协同作用;能抑菌抗炎;采用自体PRP,不引起排斥反应与疾病传染;能与...关键词:关键词:骨髓炎 计算机辅助Taylor三维空间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Taylor三维空间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疗效和方法。[方法]2013年5月~2014年10月共应用Taylor三维空间外固定架(天津新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治疗下肢骨干骨折9例,其中胫骨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1例,男7例,女2例,年龄28~56岁,开放性骨折5例(Gustilo分型2-3型),闭合性骨折4例(Tscherne分型2-3型),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1例。术中手动初步闭合复位后安装Taylor外固定架,术后根据X线片测量数据输入软件算出六杆长度并调整。定期随访,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结果]9例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4~17个月,无骨髓炎及伤口感染,早期病例骨折愈合并拆除外固定架。2例针道感染经换药后控制,1例出现骨折部分移位情况下愈合,但力线尚好。1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胫骨平台无移位骨折伸直位支具固定后膝关节僵硬。[结论]Taylor三维空间外固定架是治疗开放性和软组织损伤严重的下肢骨干骨折的良好选择。 王涛 胡一博 宋昌才 曹志强 高国梁 张启福关键词:开放性骨折 软组织损伤 股骨假体颈干角、前倾角变化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股骨解剖改变,测量颈干角、股骨前倾角等解剖参数,对比上述参数差异对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预后、疼痛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14年55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随访1年,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手术前后行CT检查以及常规X射线检查,利用三维重建软件构建髋关节三维模型,测量股骨颈干角、前倾角、股骨偏心距及髋关节旋转中心的解剖参数,利用Harris关节评分评估患者关节功能,利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术后关节疼痛程度,评估患者满意度,通过亚组分析上述解剖参数变化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有44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年龄为(65.3±7.0)岁,术后颈干角为(131.6±2.1)°,手术前后颈干角比较有差异(P<0.05),术后平均颈干角较术前大。术前股骨前倾角为(24.9±8.0)°,术后前倾角为(7.4±7.3)°,手术前后股骨前倾角比较有差异(P<0.05)。亚组患者Harris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患者对手术前后的颈干角以及前倾角差异耐受能力较强,上述解剖参数改变对术后关节功能、疼痛以及患者满意度无显著影响。 卢仲琳 曹志强 高国梁 景青玲 张伟 黄永 鲁晓波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 颈干角 前倾角 关节功能 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四肢皮肤及软组织严重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0年5月临床收治的28例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后,拆除敷料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术。结果:20例患者一次使用VSD治疗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一次性成活,8例患者行两次VSD治疗后植皮全部成活。结论:VSD技术能明显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帮助控制创面感染,有效解决深部组织的临时覆盖,为最终关闭创面创造良好条件,是治疗四肢严重软组织损伤创面安全有效的方法。 赵子春 曹志强 李洪 王登文关键词: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四肢 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该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2例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评估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Harris总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患肢缩短显著低于术前(均P<0.01);经过分析,与肢体功能和长度恢复困难显著相关的因素有年龄<60岁、内固定失败后行置换术时间间隔>4年和术前肢体缩短≥2 cm(均P<0.05)。结论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显著,但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早手术。 曹志强关键词:髋部骨折 内固定失败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感染97例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感染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97侧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感染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随访2年以上,最长达6年,治愈89例,占91.8%;好转8例,占8.2%。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感染,预后良好,住院时间少,费用节省,值得临床推广。 赵子春 曹志强 王登文关键词:内固定 术后感染 中西医结合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AO-C型长骨复杂性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AO-C型长骨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AO-C型长骨复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35例。给予A组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给予B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轴向压缩偏移量、弯曲偏移量、扭转角度。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4.28±41.56)min、(361.52±35.76)ml、(5.13±0.42)个月,均明显少于A组的(102.1±45.82)min、(413.62±38.74)ml、(6.68±0.5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优、良、中、差分别为31(88.6%)、3(8.6%)、1(2.8%)、0(0)例,B组分别为32(91.4%)、2(5.8%)、1(2.8%)、0(0)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轴向压缩偏移量、弯曲偏移量、扭转角度分别为(3.01±1.07)mm、(2.09±1.18)mm、(2.59±0.77)°,均明显少于A组的(4.65±1.53)mm、(4.17±1.20)mm、(3.79±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AO-C型长骨复杂性骨折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减少出血量,且具有稳定的生物力学特征。 张辰阳 曹志强 高国梁 马建文 景青灵 王应兵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 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