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园园
- 作品数:61 被引量:524H指数:17
-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无锡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文学建筑科学更多>>
- 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Ⅳ 2013年江苏省消除疟疾关键措施实施情况分析被引量:30
- 2015年
- 目的对2013年江苏省消除疟疾关键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推动消除疟疾阶段江苏省疟疾防控工作的进程。方法收集网络直报系统中江苏省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病例信息,收集寄生虫病专报系统中的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与处置信息,对其中有关病例确诊、网络直报、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以及疫点调查与处置完成时间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江苏省网络直报疟疾病例341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除1例为输血感染外,其余均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全部疟疾病例均于发现后24 h内进行了网络直报,并于网络直报后3 d和7 d内分别开展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与处置,执行率均达100%;所有病例中,网络直报后2 d内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有334例,执行率为97.95%;网络直报后5 d内完成疫点调查与处置的有319例,执行率为93.55%。结论 2013年江苏省消除疟疾"1-3-7定点清除"工作模式执行率均达到了100%,全省连续2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消除疟疾工作初见成效。今后应加强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与处置工作的检查和督导。
- 王伟明周华云刘耀宝曹园园曹俊高琪
- 关键词:疟疾
- 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Ⅷ江苏省传疟媒介监测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的种群、密度以及季节消长与夜间活动规律,为该省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选择江苏省7个县(市、区)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通宵帐内人饵诱捕法和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捕获按蚊,观察各监测点传疟媒介的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规律。结果 2013-2015年,江苏省7个监测点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共捕获中华按蚊11 041只,未发现嗜人按蚊;捕获中华按蚊数量最多的地区为泗洪县,3年共捕获中华按蚊6 724只;最少的是盱眙县,3年共捕获34只。2013-2015年,江苏省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上半月、8月上半月和7月下半月。该期间内7个监测点采用通宵帐内人饵诱捕法共捕获中华按蚊2 421只;泗洪县捕获中华按蚊最多,为1 085只;赣榆县捕获中华按蚊最少,为13只。江苏省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出现在晚上19:00-20:00,在该时段共捕获中华按蚊525只,占捕获总数的21.68%;此后,捕获数量随时间的延后而逐渐减少。结论江苏省个别地区中华按蚊密度仍较高,应做好消除疟疾阶段疫情和媒介监测,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本地传播。
- 王伟明周华云朱国鼎唐建霞曹园园李菊林曹俊
- 关键词:疟疾中华按蚊
- 江苏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中期评估报告被引量:11
- 2017年
- 疟疾曾是江苏省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在20世纪曾先后两次出现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年发病人数达千万。通过几代人努力,江苏省的疟疾防治取得显著成效,疟疾发病率稳步下降,1988年已成功阻断恶性疟的传播,2009年全省年报告疟疾病例总数已降至389例,发病率低于0.1/万;2010年,江苏省全面启动消除疟疾行动,疟疾防治从控制走向消除,自2011年10月至今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全省已有90个县(市、区)和5个地级市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
- 朱国鼎周华云王伟明曹园园刘耀宝高琪曹俊
- 关键词:疟疾
- 江苏省不同地区中华按蚊季节消长与夜间活动规律比较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了解江苏省不同地区中华按蚊季节消长与夜间活动规律,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选择江苏省13个直辖市各1个乡(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通宵室外帐内人饵诱捕法,观察各监测点中华按蚊的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规律。并按照监测点的地理位置,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江苏省13个疟疾媒介监测点共捕获2044只按蚊,经鉴定全部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江苏省中华按蚊季节消长密度高峰为7月下半月,对苏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南地区的中华按蚊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69,P=0.19)。江苏省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出现在19:00至22:00间的3h,共捕获中华按蚊1388只,占全部12个时间段所捕获中华按蚊数的的67.91%;中华按蚊在清晨时分又出现一个小高峰,5:00至6:00时间段共捕获中华按蚊184只,占全部12个时间段的9.00%。对苏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南地区的中华按蚊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1.88,P=0.000)。结论应做好傍晚和清晨的个人防护措施,避免蚊虫叮咬,降低疟疾的传播机会。仍应继续加强媒介的监测与控制,为消除疟疾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 王伟明周华云刘耀宝李菊林曹园园曹俊
- 关键词:疟疾中华按蚊媒介
- 2015年江苏省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掌握江苏省2015年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如期实现本省的消除疟疾目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405例,较2014年(355例)上升14.08%。均为境外输入病例,5例(1.23%)来自东南亚,400例(98.77%)来自25个非洲国家或地区。全省13个市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其中泰州市、连云港、南通市、淮安市和扬州市报告病例数占全省总数的68.64%(278/405)。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405份样本进行复核,发现恶性疟299例、间日疟13例、三日疟18例、卵形疟71例、混合感染4例。结论江苏省已连续4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仍呈上升趋势,且输入性间日疟病例较2014年明显增加。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监测,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疟疾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提升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病原复核、疫点调查和处置能力是本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 周华云王伟明朱国鼎曹园园陆凤顾亚萍张超徐岁曹俊
- 关键词:疟疾疫情
- 我国疟疾输入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的定量分析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定量分析我国疟疾输入再传播风险指标及其权重系数,以探讨我国现有疟疾输入再传播风险评估体系纳入的风险指标对疟疾输入再传播风险评估贡献程度的差异。方法 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分别以“malaria”、“re-introduction/re-transmission/re-establishment”、“risk assessment/risk evaluation/risk prediction”和“疟疾”、“再传播/再流行/重新流行/再建”、“风险评估/风险预测”等为检索词,检索截至2023年8月3日收录的明确报告了我国疟疾输入再传播风险评估体系风险指标及其权重系数的研究文献。同时检索“Google Scholar”搜索引擎以确保检索全面性。2名研究者按照预先建立的信息提取表提取研究文献基本信息及疟疾输入再传播风险指标相关数据并交叉核对。采用R 4.2.1软件绘制南丁格尔玫瑰图,以展示我国疟疾输入再传播风险评估体系纳入的风险指标及其权重系数。以风险指标被评估体系纳入的频次和指标权重系数排序分析风险指标的重要程度;计算不同赋权方法所得指标权重系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比较不同赋权方法筛选指标的能力。结果 共检索到2 138篇文献,经去重、筛选后,最终纳入8篇文献进行分析。8篇文献累计报告了8项疟疾输入再传播风险评估体系和52项疟疾输入再传播风险指标,其中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量、当地传疟蚊媒种类被纳入疟疾输入再传播风险评估体系的频次较高,均为8次;输入性疟原虫种类和当地传疟媒介种群密度均被纳入6次。将各风险评估体系纳入的风险指标权重系数排序发现,当地传疟蚊媒种类、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量和输入性疟疾病例类型等3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6、5次和4次,在风险评估体系中排前3位。8篇文献报告的疟疾输入再传播风险指�
- 柴丽莹曹园园赵理刘凯旋崇泽银卢艳朱国鼎曹俊卢光玉
- 关键词:疟疾风险评估风险指标
- 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Ⅲ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应用于消除疟疾响应的效果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评价全国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子系统疟疾预警系统的运行效果。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子系统的疟疾预警信息,对江苏省疟疾预警信号进行统计,比较疟疾预警信息系统运行前后的3 d内完成个案流调率。结果 2012-09-01-2012-12-31,江苏省共接收到来自疟疾预警系统的手机短信消息85条,其中因重卡删除8条,县级疾控中心血片镜检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后排除15条,确认疟疾病例62例。2012年7-12月全省3 d内完成个案流调率分别为55.56%、78.57%、90.00%、100%、100%和100%,7、8、9月及10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P<0.05)。江苏省2012年7-12月的7 d内完成疫点调查与处置率均为100%。结论 3 d内完成个案流调率与预警手机短信有关联,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子系统的疟疾预警信息能有效提高基层疾控中心对疟疾病例的响应速度,对及时核实和判断疟疾病例具有重要作用。
- 王伟明周华云刘耀宝曹园园曹俊高琪
- 关键词:疟疾传染病预警系统
- 江苏省境外输入性疟疾患者出国途径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了解江苏省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出国途径,为输入性疟疾防控和高危人群的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江苏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出国途径及相关信息并分析,采用Quantum GIS 1.7.4软件作图。结果2015年江苏省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405例,较2014年上升14.1%,且全部为出国务工人员。出国途径分析显示,由建筑公司派赴国外的最多,占43.21%(175/405)。病例较多的派出公司主要集中在泰州、连云港、镇江和扬州,分别占6.17%(25/405)、3.21%(13/405)、2.72%(11/405)和2.22%(9/405)。43.46%(176/405)的患者回国时有同行归国人员,其中9名同行人员随后出现疟疾症状,占1.21%(9/745)。结论江苏省出境务工人员的疟疾监测工作难度较大;出国务工途径多样化、复杂化,是输入性疟疾防控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 曹园园周华云朱国鼎王伟明刘耀宝曹俊
-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
- 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Ⅰ温度对中华按蚊体内间日疟原虫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间日疟原虫在江苏省中华按蚊体内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析温度对江苏省中华按蚊体内间日疟原虫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人工饲血系统感染实验室饲养的中华按蚊,感染后分别在16±0.5、19±0.5、22±0.5、25±0.5、28±0.5、31±0.5℃条件下饲养。解剖中华按蚊的唾液腺,观察不同温度下间日疟原虫子孢子进入中华按蚊唾液腺的最早时间,计算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根据江苏省13个市月平均气温,计算中华按蚊理论年发育疟原虫代数。结果江苏省中华按蚊体内间日疟原虫发育的起点温度平均为15.31℃,有效积温为109.81日度。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增殖的最适温度为25~28℃。江苏省中华按蚊理论年发育疟原虫代数南部比北部多1~3代。结论温度是影响疟原虫发育的重要因素,温度为25~28℃时,江苏省中华按蚊传播疟疾的机会增大。但在建立疟疾疫情预警系统时还应考虑其他因素。
- 王伟明周华云刘耀宝李菊林朱国鼎唐建霞曹园园顾亚萍
- 关键词:疟疾中华按蚊间日疟原虫温度预警
- 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Ⅵ消除疟疾常规监测及效果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分析2012-2014年江苏省消除疟疾阶段常规监测及效果,探讨适合本地区消除疟疾阶段的监测和管理方法,为制订和调整适合本省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4年江苏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疫点调查和处置表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894例,血检发热病人1 625 034人次,检出阳性892例,阳性率为0.05%。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除1例为源于境外输入病例的输血感染外,其余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南通(125例)、扬州(123例)、淮安(112例)、连云港(111例)和泰州(88例),5市病例数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62.53%(559/894)。病例主要在县级医疗机构、县级疾控机构和地市级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三者占全部确诊单位的87.02%(778/894)。结论江苏省连续3年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该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范围呈扩散状态,并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故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流行强度,针对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 王伟明曹俊周华云朱国鼎刘耀宝曹园园顾亚萍徐岁高琪
- 关键词:疟疾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