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晏明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星体
  • 5篇类星体
  • 2篇红移
  • 2篇LY
  • 1篇星系
  • 1篇射线
  • 1篇双星
  • 1篇天体
  • 1篇谱线
  • 1篇谱指数
  • 1篇周期振荡
  • 1篇准周期
  • 1篇准周期振荡
  • 1篇唯象
  • 1篇唯象分析
  • 1篇温度
  • 1篇宽线
  • 1篇鼓包
  • 1篇X射线
  • 1篇HI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高等科学...

作者

  • 6篇晏明
  • 5篇尤峻汉
  • 4篇程富华
  • 1篇苏旸
  • 1篇周又元
  • 1篇冯珑珑
  • 1篇陆埮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A...
  • 2篇天文学报
  • 2篇天体物理学报

年份

  • 2篇1990
  • 4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类星体的极软X过剩
1990年
在强软X类星体样品中,我们根据用Einsten天文台IPC决定的N_H与银河21cm线决定的N_H值的关系,构成极软X过剩类星体样品,并导出在0.3keV和0.5keV之间的X谱指数α_E。α_E明显大于0.5—3.5keV间的谱指数α_E。这表明0.3—0.5keV正是类星体紫外到X段大包右侧的急剧下降部分。这些结果将有助于导出这类类星体紫外到软X大包的组合模型。
周又元晏明程富华苏旸
关键词:类星体
类星体和赛佛特星系的3000 鼓包
1989年
本文在切仑柯夫线辐射理论模型基础上,讨论了类星体及赛佛特星系在3000附近的小鼓包.认为类星体及赛佛特星系的3000附近的连续谱由非热的幂律谱、吸积盘的黑体谱、宽线区小云的黑体谱及FeII线构成.对赛佛特星系NGC4151作了数值计算表明:理论与观测结果是相符的.同时,对切仑柯夫线辐射理论也是有力的支持.
晏明程富华尤峻汉
关键词:类星体鼓包
3C273宽线云中HI区域温度、Lyα线强度与谱指数的相关性
1989年
本文用IUE天文台的类星体3C 273的紫外监测资料,测量了该源不同时间紫外光谱中Lyα线的强度f(Lyα),并且估测了"切仑柯夫红移",定出了能级2的粒子数布居R_2;综合观测到的线强比I(H_α)/I(H_β)和I(Lyα)/I(H_β),定出了3C 273在三个不同时间的宽线云HI区温度T分别为12000K,9100K和8600K,这些T值与紫外谱指数α_(uv)明显相关,且α_(uv)与f(Lyα)有单调递增关系,表明了用切仑柯夫线辐射理论解释类星体宽线区模型能与观测相符.反过来,这种与观测相符的解释也是对切仑柯夫线辐射理论的有力支持.
程富华尤峻汉晏明
关键词:类星体温度谱指数
准周期振荡(QPO)天体GX5-1的双分支谱的唯象分析
1990年
本文对小质量X射线双星的准周期振荡的差频模型做了修正和补充。修正的要点是:要考虑柱吸积过程中的粘滞阻尼。由此即可成功地解释QPO天体GX5-1的双分支谱特性。
尤峻汉陆埮冯珑珑晏明
关键词:X射线双星准周期
类星体HⅠ谱线的切仑柯夫红移与线强比I(Lyα)/I(Hβ)的关系
1989年
在切仑柯夫线发射理论的框架下,本文统一地讨论了类星体HI谱线的切合柯夫红移与线强比I(Lyα)/I(Hβ)之间的内在关系。忽略类星体宽线区气云外层光薄区中HI复合线的贡献,利用观测到的Lyα线相对于CIV线的相对红移,即切金柯夫红移,定出第二能级上粒子数布居R_2~0.02,利用观测的〈I(Hα)/I(Hβ)〉值定出参量x_β~14.0。在给定参量T~11000K时,HI的巴尔末线的切仑柯夫红移与线强比I(Lyα)/I(Hβ)同时与观测值相符甚佳,这对切仑柯夫线发射理论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晏明尤峻汉程富华
关键词:类星体红移
类星体中Balmer线的Cerenkov红移
1989年
利用Cerenkov线发射理论,本文估算了Balmer线的Cerenkov红移,较好地解释了类星体中高价离子宽发射线相对于氢宽Balmer线及低价离子宽发射线有蓝移这一观测事实。
程富华尤峻汉晏明
关键词:类星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