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华源
- 作品数:35 被引量:124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
- 1996年
- 作者在国内同类研究大多尚处于一般免疫学调查之际,较早地采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不同人群、不同HBV标志背景肝病血清的HCV标志、HCV基因型及肝癌组织中HCV RNA的存在与复制状况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 杨建民刘为纹晋华源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技术肝癌组织原发性肝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病肝癌患者
- 胃癌组织P^(53)蛋白产物的表达与病人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1995年
-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P ̄(53)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胃癌组织P ̄(53)蛋白染色阳性率为36.5%,肿瘤大于5cm组、有淋巴结转移和浆膜侵犯及Ⅲ、Ⅳ期胃癌组织P ̄(53)蛋白染色阳性率分别显著高干肿瘤小于5cm、无淋巴结转移和浆膜侵犯及Ⅰ、Ⅱ期胃癌组(P<0.01)。P ̄(53)染色阳性者5年存活率为21.1%,染色阴性者为50.0%,两组5年存活率差非常显著(P<0.01)。以上结果提示检测胃癌组织P ̄(53)蛋白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预后。
- 罗元辉房殿春鲁荣刘为纹晋华源门荣甫周子成王振华
- 关键词:P^53蛋白预后胃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火箭电泳法测定大便α_1—抗胰蛋白酶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 1993年
- 诊断蛋白丢失性肠病,传统的检查方法有Ⅰ—聚乙烯吡咯酮(PVP)、^(51)Cr—白蛋白、^(51)Cr—转铁蛋白、^(67)Cu—铜蓝蛋白等静注法.以上方法不但需用同位素,还需留取3—4天大便送检.方法烦琐。
- 晋华源袁爱力
- 关键词:火箭电泳法胰蛋白酶
- 存档肝癌、肝硬化蜡块组织中HCV-RNA的检出
- 1994年
- 以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6例肝细胞癌(HCC)和14例肝硬变(LC)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并与其中27例HCC病人的血清HCARNA进行比较。发现在组织与血清配对的27例HCC中,有22例组织与血清检出结果完全一致HCVRNA在56例HCC中共检出21例(37.5%),在14例LC中检出4例(28.6%)。表明这种存档组织用于HCV感染的回顾性研究是可行的,提示HCV感染在HCC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杨建民刘为纹晋华源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肝肿瘤肝硬变
- 树突状细胞对胃粘膜免疫的调节作用研究被引量:17
- 2000年
- 目的 通过研究胃粘膜中S 10 0 +,HLA DR+,CD4 +和CD8+产物的表达情况 ,以了解树突状细胞 (DC)在胃粘膜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胃癌 ( 176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 4 1例 )、不典型增生 ( 15例 )、肠上皮化生 ( 2 7例 )和正常对照组 ( 10例 )共 2 69例 ,采用HE染色、S P免疫酶标抗体组化染色法与图像分析技术相结合 ,观察胃粘膜中S 10 0 +,HLA DR+,CD4 +和CD8+细胞数量、平均面积和平均吸光度的变化。结果 胃癌患者胃粘膜中S 10 0 +,HLA DR+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正常胃粘膜 (P <0 .0 5) ;CD4 +细胞及其平均吸光度显著减少 (P <0 .0 1) ;CD8+细胞数量、面积及其平均吸光度略有减少 ,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CD4 + CD8+比值为 0 .65,显著低于正常胃粘膜 (P <0 .0 1)。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胃粘膜中S 10 0 +、HLA DR+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P <0 .0 1) ;CD8+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 (P <0 .0 5) ;CD4 + CD8+比值分别为 0 .81,0 .59,0 .56,均显著低于正常胃粘膜 (P <0 .0 5)。结论 癌前状态胃粘膜中DC数量显著增多 ,功能增强 ;而胃癌患者胃粘膜中DC数量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少。胃粘膜中DC细胞功能的抑制是导致胃粘膜免疫功能低下和癌前状态发生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 罗治彬鲁荣罗元辉晋华源张朋彬徐采朴
- 关键词:DC细胞胃癌癌前状态
-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MUC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揭示胃癌及肠化组织中的 MUC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行为之间的联系。方法:用 BC1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人正常胃肠道粘膜、肠化粘膜以及胃癌组织中 MUC1基因核心蛋白的表达。结果:人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广泛分布 MUC1基因产物(100%),而肠化组织及胃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9%、63.0%;胃癌组织中 MUC1基因表达与癌组织大小(P<0.01)、淋巴结转移(P<0.05)和临床分期(P<0.01)有明显的相关;胃癌组织中 MUC1基因表达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随着 MUC1基因表达的增强,淋巴结转移减少,临床Ⅰ—Ⅱ期的比例增多,不同类型肠化中 MUC1基因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上述结论强烈提示用 BC1抗体检测的 MUC1基因是胃癌进展有用标志,与胃癌的临床病理行为密切相关,而与肠化分型无关。
- 汪荣泉房殿春晋华源刘为纹
- 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病变组织基因表达病理学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不同人群血清HCV RNA的调查被引量:5
- 1993年
- 本文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重庆地区各种慢性肝病(CLD,n=182)和献血员(n=35)血清HCV RNA的存在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发现:①HCV RNA在原发性肝癌(PHC)、肝硬化(LC)、慢性肝炎(CH)及献血员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6.6%(34/93)、31.7%(20/63)、15.4%(4/26)和2.9%(1/35);②多数HCV RNA阳性CLD(41/58)与HBsAg或HBV DNA双阳性,单纯HCV RNA阳性见于15.1%(14/93)PHC、3.2%(2/63)LC和3.8%(1/26)CH。此资料提示约20%PHC可能与HCV-HBV双重感染有关,约15%PHC可能与单独HCV感染有关。
- 杨建民刘为纹晋华源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肝肿瘤
- 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CD44v6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及血清中HA和Ⅳ型胶原的定量检测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CD44v6和Ⅳ型胶原的表达以及血清中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的浓度在结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结肠癌组织以及10名正常组织中CD44v6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上述60例结肠癌及10名正常人血清中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结肠癌组织中CD44v6阳性率为75%,明显高于癌旁对照及正常结肠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结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70.9%vs33.3%,P<0.01),DukeA和DukeB期明显低于DukeC和DukeD期(30.3%,36.4%vs62.5%,66.7%,P<0.01):而Ⅳ型胶原在结肠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高分化组结肠癌组织中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61.1%VS29.0%,18.1%,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0.8%vs58.3%,P<0.01),DukesA和DukeB期明显高DukeC和DukeD期(70.0%,54.5%vs31.3%,16.6%.P<0.01),结肠癌患者血清中HA和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160μg/L,125±42μg/Lvs61±14μg/L,60±15μg/L,P<0.01),且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随着组织中CD44v6和Ⅳ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加,血清中HA亦逐渐增加,而Ⅳ型胶原则逐渐减少.结论:组织中CD44v6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及血清中HA和Ⅳ型胶原的含量对判断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徐钊张霞房殿春晋华源罗元辉阎晓初王东旭
- 关键词:结肠癌癌组织CD44V6血清HA
- PABA排泄指数测定:BT-PABA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的改进
- 袁爱力刘为纹晋华源
- 关键词:氨基甲酸苯甲酸排泄胰腺炎胰腺肿瘤
- Loegistic判别分析法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 袁爱力刘为纹晋华源
- 关键词:植物凝集素计算机辅助诊断同功酶谷氨酰转肽酶多发性原发肿瘤肝脏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