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昌艳军

作品数:24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重症
  • 12篇患儿
  • 8篇护理
  • 7篇转运
  • 7篇危重
  • 6篇心脏
  • 6篇重症患儿
  • 6篇重症监护
  • 6篇危重症
  • 6篇监护
  • 5篇先天
  • 5篇先天性
  • 5篇儿童
  • 4篇心脏病
  • 4篇重症监护病房
  • 4篇先天性心脏
  • 4篇先天性心脏病
  • 4篇监护病房
  • 4篇儿科
  • 4篇儿科重症

机构

  • 13篇广东省人民医...
  • 7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广东省医学科...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心血管...

作者

  • 23篇昌艳军
  • 12篇郭予雄
  • 11篇林晓源
  • 10篇何少茹
  • 10篇孙跃玉
  • 8篇申叶林
  • 5篇钟敏泉
  • 5篇邹伟红
  • 4篇胡燕
  • 3篇侯铁英
  • 3篇杨满青
  • 2篇刘冬丽
  • 2篇詹淑清
  • 2篇邝惠冰
  • 2篇王春
  • 2篇陈佩玲
  • 1篇谭坚铃
  • 1篇岑坚正
  • 1篇周雪贞
  • 1篇石继军

传媒

  • 4篇护理学报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南方护理学报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2012全国...

年份

  • 3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危重症患儿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对策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重症患儿亚低温治疗常见问题护理策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5年3月实施亚低温治疗的危重症患儿共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5个月~14岁.病毒性脑炎15例,心肺复苏...
陈佩玲申叶林昌艳军李泉铮邹伟红詹淑清郭予雄
血液净化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价值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技术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应用价值,并评估其与疾病死亡率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48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
庄晓慧郭予雄孙跃玉胡燕林晓源昌艳军何少茹
小儿先心术后动脉置管的安全护理
2016年
为了减少小儿先心术后动脉置管各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和研究安全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通过随机原则选取400 例于2013 年5 月至2015 年5 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先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83 和试验组各217 例,入组的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并且于术后行动脉置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导管护理措施,而试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术后动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重新置管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行动脉置管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有利于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的疼痛,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庾少清申叶林昌艳军
关键词:小儿先心病安全护理并发症
远距离院际转运507例危重症患儿回顾性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提高危重症患儿的远距离院际转运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通过远距离院际转运收治的507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和转归。结果507例危重症患儿中,男336例,女171例;年龄29d~15岁(中位数11个月);体质量2.5~80.0kg(中位数8.0kg);转运花费时间为90~990min(中位数为264min),其中121例(23.9%)花费121~240min,288例(56.8%)花费241~480min,72例(14.2%)花费超过480rain;转运距离为74~620km(中位数266km),其中249例(49.1%)患儿转运距离101~200km,133例(26.2%)患儿转运距离≤100km。前3类疾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169例,33.3%)、呼吸系统疾病(128例,25.2%)和神经系统疾病(85例,16.8%);转运过程中无一例死亡,均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其中治愈出院486例(95.9%),放弃治疗13例,死亡8例。结论在院际远距离转运时,配备专业的转运队伍,做好转运前充分的准备,密切监护患儿在转运途中的病情变化能有效提高转运质量。
孙跃玉昌艳军郭予雄钟敏泉何少茹
关键词:危重症儿童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为抗菌素合理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总结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 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确诊PA-VAP患儿的临床...
郭予雄王春胡燕孙跃玉昌艳军侯铁英林晓源何少茹
1例儿童暴发型心肌炎伴心源性休克的体外膜氧合治疗
2016年
目的探讨体外膜氧合(EcM0)技术辅助治疗1例儿童重症暴发型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5—08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应用VA—ECMO辅助成功抢救1例暴发型心肌炎伴难治性休克的6岁男童的临床资料,收集ECMO支持前、辅助期间、应用后的生命体征、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TnT—HS)和脑利钠肽前体(proBNP)浓度、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变化、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并发症,结合文献进行报道。结果ECMO辅助支持86h,入院LVEF和Fs分别为41%和20%,辅助前24%和11%,运行期间每天评估LVEF和Fs,依次为34%和23%、41%和23%、49%和27%,脱机前为58%和29%。辅助后血清TnT—HS、proBNP浓度呈逐日下降趋势,脱机时短暂回升,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收缩压、舒张压均有升高,运行期间逐渐下调并可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并发症为颈内动静脉插管处渗血、急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右上肢皮下出血、股静脉插管处血肿。共住院3周,康复出院。结论尽早应用ECMO辅助重症暴发型心肌炎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适时脱机以缩短辅助支持时间,可减少严重并发症出现,保障患者安全。
郭予雄何少茹孙跃玉周成斌石继军滕云胡燕张超英昌艳军林晓源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暴发型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儿童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 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s)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住院的CRBSIs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原菌构成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 5年共使用中心静脉导管10 834 d,发生CRBSIs 23例,发病率为2.1/1 000导管日.置管时间<7d9例(占39.1%),8-14 d 10例(占43.5%),14-21 d 4例(占17.4%).革兰阳性菌13例(占56.6%),革兰阴性菌5例(占21.7%),真菌5例(占21.7%).引起CRBSIs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株,占30.4%)、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13.0%)、白色念珠菌(3株,占13.0%)、近平滑念珠菌(2株,占8.7%)、阴沟肠杆菌(2株,占8.7%).表皮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率均为100%;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伏立康唑敏感率均为100.0%.21例(91.3%)曾用抗生素,2例(8.7%)未用.真菌感染者平均使用抗生素4.4种,细菌为1.4种.曾用1种的10例(43.5%),2种的4例(17.4%),3种的4例(17.4%),3种以上的5例(21.7%).痊愈22例(95.7%),死亡1例(4.3%).结论 PICU内CRBSIs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且频繁使用多种抗生素者,需警惕真菌感染.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缩短置管时间是预防CRBSIs的有效措施,监测CRBSIs病原菌分布和药敏变迁有助于早期经验性用药.
郭予雄孙跃玉钟敏泉何少茹侯铁英昌艳军林晓源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内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s)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在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间CRBSIs患儿的临...
郭予雄胡燕孙跃玉林晓源昌艳军何少茹
危急、重症患儿院际转运529例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评价院际转运在危重患儿救治中的效果。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共转运接收危急、重症患儿529例,其中男352例,女177例。年龄2d~15岁,体重2.5~80kg,转运花费时间20~990min,转运医院共104家,病种类型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占32.7%,呼吸系统疾病占25%,神经系统疾病占16.3%,传染病占11%,血液系统疾病占3.6%,消化系统疾病占2.5%,多器官功能损害占3.2%,中毒占0.7%,溺水占0.6%,脓毒败血症占0.8%,其他占3.8%。成立专业的转运团队,转运前详尽的评估、转运中重点是维持稳定,有预见性的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结果:本组病例转运中无死亡,住院死亡13例,死亡率2.5%。结论:一套完整的转运系统能保证院际转运的安全,使危重患儿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昌艳军林晓源申叶林邹伟红
关键词:危重患儿
重症监护室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口渗血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口渗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364例患儿413例次导管穿刺点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穿刺口渗血的176(42.6%)例次,其中轻中度出血164例次,重度出血12例次;穿刺后24 h内渗血29(7.2%)例次;开始出现渗血时间为(4.19±2.95)d;中心静脉导管固定缝线的脱落、导管移位、管道留置时间>4 d是穿刺口渗血的危险因素,患儿年龄>3岁是保护因素。结论患儿的年龄、管道留置时间、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过程中穿刺口渗血重要影响因素。
申叶林李亚洁昌艳军刘冬丽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渗血儿童重症监护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