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彦炎
- 作品数:44 被引量:2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福建省蛔虫感染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索福建省人体感染蛔虫易感因素。方法采用改良加腾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蛔虫卵;采用1:1的个体匹配方法,选择200例蛔虫感染者和200例健康的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便后洗手、生吃蔬菜、喝生水、赤脚下地劳动等7因素有显著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最终引入模型的便后洗手、喝生水、赤脚下地劳动等3个因素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影响蛔虫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便后不洗手、喝生水、赤脚下地劳动。
- 李燕榕李莉莎程由注张榕燕陈宝建林开铅方彦炎
- 关键词:蛔虫病例对照研究
- 肠道寄生虫病抽样调查方法、质量控制的建议
- 目的为第三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实施提高收集粪便标本质量,防止出现"假大便",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建议与方法以城镇农村学校在校生为户收集全家粪便标本。预期结果粪便标本回收率达80.00%以上,基本不出现"假大便"。结论准确了解...
- 方彦炎李莉莎张榕燕谢汉国郑国斌
-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病抽样调查方法
- 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感染河蚬、河蚌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了解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是否感染河蚬、河蚌,为研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州管圆线虫疫区龙海市海澄镇采集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褐云玛瑙螺,解剖分离Ⅲ期幼虫。大白鼠共12只,分3组,每组4只,经口感染大白鼠,每组分别感染100、50和25条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只,40 d后采集鼠粪镜检,确认感染成功。将鼠笼置于实验感染池上方,以鼠粪便内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感染河蚬、河蚌。结果感染第14 d解剖河蚌和河蚬,均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感染第28 d镜检,两者感染率均为100%。河蚌和河蚬感染度分别为162.3条/个、2.84条/g和6.9条/个、1.73条/g。三组感染大鼠于30 d、40 d、58 d的死亡率分别为100%、75%、25%。结论河蚬、河蚌可为广州管圆线虫适宜中间宿主。
- 林国华颜翠兰方彦炎黄明松李莉莎谢汉国张榕燕
-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河蚌河蚬
- 2003~2008年福建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3~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为制定今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福建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对全省16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003~2008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同时结合现场调查进行分析。结果钉螺面积由2003年的6.94 hm2增至2004年的50.67 hm2,2005~2006年经大力开展灭螺,增长态势得到遏制,至2008年,已压缩至5.77 hm2。开展血清学监测18 000人,其中流动人口5 412人,阳性110人,经粪检查出虫卵、毛蚴者8例,均为输入病例;共检查本省原疫区医院手术切除的阑尾标本7 885份,其中检出血吸虫虫卵者8例,经追查均为历史病人;有螺区共粪检耕牛2 709头,未发现感染血吸虫。结论本省残存钉螺面积依然存在,加上外来传染源不断输入,血吸虫病随时都有死灰复燃的危险。
- 李莉莎张榕燕程由注林陈鑫陈宝建李燕榕方彦炎林开铅江典伟林金祥
- 关键词:血吸虫病残存钉螺
- 福建省浦城县东方次睾吸虫的发现及其疫源地的调查研究
- 目的:在发现鱼原感染东方次睾吸虫囊蚴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猫、鸭自然感染及其疫源地。方法:猫的调查,粪便检查虫卵,阳性者杀猫解剖取虫鉴定;鸭的调查;解剖取胆囊、胆管检虫鉴定;狗的调查:检查粪便虫卵;麦穗鱼调查:取鱼背部肌肉...
- 方彦炎李莉莎张榕燕张智芳江典伟余文武
- 关键词:东方次睾吸虫疫源地
- 福建省绦、囊虫病流行现状调查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猪带绦虫病、囊虫病流行现状。方法随机选择5个县(市、区)16个村(点)。检测受检者血清猪带绦、囊虫抗体,阳性者询问病史。结果共查16371人,人群抗体阳性率为2.28%(89/3899);人体猪带绦虫感染率为0.02%(3/16371)。结论福建省流行猪带绦、囊虫病,应引起重视。
- 张榕燕林金祥李莉莎李友松程由注林陈鑫陈宝健何水荣方彦炎李燕榕林开铅郑国斌
- 关键词:猪带绦虫病囊虫病
- 福建省漳州市鼠类宿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调查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调查漳州市鼠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的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3-2015年,按鼠类孳生环境选取漳州沿海(平原和丘陵组)和山区(丘陵和山地组)的4个县18个村,采用笼捕法捕鼠,鉴定鼠种、性别后,解剖心、肺,查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计算鼠类感染率,分析捕鼠点的不同自然生态环境与鼠类感染率的相关性。 结果 共捕获鼠类动物1 551只,分属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褐家鼠(R. norvegicus)、臭鼩鼱(Sorex araneus)、小家鼠(Mus musculus)和黄毛鼠(R. lossea),其中黄胸鼠最多,占41.8%(649/1 551),其次为褐家鼠和臭鼩鼱,分别占28.4%(441/1 551)和20.9%(324/1 551)。广州管圆线虫总感染率为9.2%(142/1 551),其中褐家鼠和黄胸鼠的感染率分别为13.2%(58/441)和11.4%(74/649),与臭鼩鼱[1.5%(5/323)]、小家鼠[1.4%(1/74)]和黄毛鼠[6.3%(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沿海地区鼠类感染率为12.4%(83/668),明显高于山区的6.68%(59/883)(χ^2=15.083,P<0.05)。其中沿海平原组与沿海丘陵组感染率分别为12.7%(53/416)和11.9%(30/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山区丘陵组与山区山地组感染率分别为9.2%(46/499)和3.4%(13/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90,P<0.05)。142只感染鼠共检获成虫696条,成虫主要寄生于肺动脉,占总虫数94.3%;其次为心脏,占总虫数5.7%。雄性与雌性鼠感染率分别为9.2%(73/795)和 9.1%(69/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黄胸鼠和褐家鼠为漳州市广州管圆线虫重要保虫宿主。各类生态环境鼠类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有一定的差异。
- 林国华颜翠兰蔡茂荣黄明松周耀雄方彦炎程由注
- 关键词:鼠类生态环境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
- 福建省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现状调查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肠道线虫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3个中签县市39个村(点)进行调查。应用Kato-Katz涂片法,检查粪便中肠道线虫卵;胶带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的蛲虫感染。结果粪检20 195人,感染者7 272人,总感染率为36.01%。其中,男性感染率34.39%,女性感染率37.53%;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9.55%、19.73%与11.48%,蛲虫为22.06%(817/3703)。年龄组以60~65岁组感染率最高占48.98%,职业分布以农民最高占41.56%,地区分布以闽北片区的凹头村最高占 79.09%。结论各地区、各种寄生虫感染率、感染度呈总体下降趋势,但各地起伏较大,部分县市钩虫感染率居高不下,肠道线虫感染仍然是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 陈宝建程由注李友松张榕燕李燕榕李莉莎林陈鑫方彦炎林开铅林金祥
- 关键词:肠道线虫
- 1例钩虫病致缺铁性贫血误诊分析
- 2013年
- 目的提示临床医生及检验工作者,对于缺铁性贫血、铁蛋白减少、嗜酸细胞增高等不明原因贫血,应高度怀疑钩虫感染的可能。方法对1例退休农民缺铁性贫血病例进行粪便检测虫卵。结果根据患者体征和医院血常规检验报告单,经改良加藤厚涂片粪检法检查,确定为钩虫病引起的嗜酸细胞增高,缺铁性贫血。结论临床医生及检验工作者应加强寄生虫病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寄生虫病的诊断有关知识。
- 方彦炎李燕榕陈朱云
- 关键词:钩虫病粪便检测
- 福州和厦门市售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调查福州、厦门两市销售的食用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方法于2009-2012年每月2次对福州、厦门菜市场各2个点和餐馆各5个点出售的生鲜食用福寿螺、铜锈环棱螺和圆田螺进行定点监测。每点每次采集福寿螺和圆田螺各50只以上,铜锈环棱螺500 g。用肺检法检查福寿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匀浆法检查铜锈环棱螺和圆田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结果采集福州、厦门两地菜市场销售的福寿螺共112份5 744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13.8%(753/5 744),以2009年感染率最低,为8.4%(28/334),2011年感染率最高,为16.7%(361/2 160),感染率总体呈逐年增高趋势(P<0.05);采集厦门餐馆出售的福寿螺共176份6 879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12.8%(877/6 879),不同年份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菜市场和餐馆出售的福寿螺,一年四季均可检出广州管圆线虫,不同季节的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两地菜市场销售的铜锈环棱螺共73份19 843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0.2%(31/19 843),其中以2011年感染率最高,为0.3%(16/5 953),2010年感染率最低,为0.04%(2/4 706)。采集两市圆田螺共7份361只,均未检出阳性螺。结论福州、厦门菜市场和餐馆不同季节销售的福寿螺和铜锈环棱螺均检出广州管圆线虫,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 李莉莎张榕燕方彦炎欧阳榕谢汉国江典伟谢贤良陈朱云郑国斌
-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菜市场餐馆螺类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