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庆山
- 作品数:24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旋转平台型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 2023年
- 探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旋转平台型假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骨科100患者且均于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按研究对象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奇数的患者划至对照组,编号为偶数的患者划至研究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中使用固定平台型假体,研究组患者在术中使用旋转平台型假体。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2%,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8%,研究组临床疗效略高于对照组患者,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疼痛指标水平在两个组别术前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相较于术前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旋转平台型假体与固定平台型假体均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所以应用价值更高。
- 温振涛温存宁方庆山张莉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 单纯急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诊断及治疗
- 2001年
- 程志山方庆山孟昭英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研究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2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8%(59/65)比73.8%(48/65)],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61.9±9.0)min比(79.1±13.3)min;(127.3±28.1)ml比(185.4±46.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FNA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 段泽敏葛满意李高强方庆山郭青梅
- 关键词: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对髌腱短缩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保留髌下脂肪垫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髌腱短缩的影响。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骨科86例(86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组(保留大部分髌下脂肪垫及滑膜)与切除组(切除髌下脂肪垫,选择假体进行置换)各43例。保留组男性13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0.95±5.34)岁。切除组男性15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1.27±5.51)岁。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年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膝关节活动度(屈膝度、屈曲挛缩),并记录髌腱短缩的发生率、膝前痛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保留组髌腱短缩的发生率低于切除组(25.58%vs.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术后1年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屈膝度、屈曲挛缩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髌腱损伤。保留组术后1年膝前痛发生率低于切除组(2.33%vs.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保留与切除髌下脂肪垫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改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相当,但前者可明显降低髌腱短缩及膝前痛发生率,且并未增加髌腱损伤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李高强方庆山葛满意段泽敏陈晓鹏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切除髌下脂肪垫
- 关节镜下双“8”字Orthocord缝线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高强度缝线双“8”字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8年7月,对应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双“8”字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2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6~48岁,平均(28.5±3.0)岁。采用Lyshol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的功能情况。通过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结果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6个月,平均(11.0±2.8)个月。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术前Lysholm评分(51.4±6.7)分,术后6个月提高至(91.4±4.0)分(P<0.05)。术前IKDC评分(51.3±6.8)分,术后6个月提高至(93.3±2.4)分(P<0.05)。Lachman试验:术前阳性率为100%,术后阳性率为0(P<0.05)。无关节感染、骨折块移位、缝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下应用高强度缝线行双“8”字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疗效满意,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靠、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 牛金龙徐帅葛满意方庆山段泽敏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关节镜缝线
-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临床治疗分析
- 目的:探讨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临床治疗.
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24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回顾性分析这24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总...
- 方庆山段泽敏李高强葛满意赵松涛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发病机制
- 平均轨迹误差、血清内毒素与CR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疗效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分析平均轨迹误差、血清内毒素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6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拟行TKA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个月时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表(HSS)评分评估患者TKA后的早期疗效,同时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术后1、2、3个月时测定患者本体感觉(平均轨迹误差)、血清内毒素水平。分析平均轨迹误差、血清内毒素与患者CR假体TKA后早期疗效的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时,100例患者中AKS评分<70分23例(23.00%),HSS评分<70分26例(26.0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AKS评分患者及不同HSS评分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平均轨迹误差均存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P<0.05),故进一步单独效应分析。两组术后2、3个月时血清内毒素水平、平均轨迹误差均低于术后1个月时(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显示,AKS评分<70分者术后1、2、3个月时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平均轨迹误差均高于AKS评分≥70分者(P<0.05),HSS评分<70分者术后1、2、3个月时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平均轨迹误差均高于HSS评分≥70分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平均轨迹误差、血清内毒素水平与AKS评分、HSS评分均呈负相关(r=-0.285~-0.20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轨迹误差、血清内毒素是CR假体TKA后早期AKS评分≥70分或HSS评分≥70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R假体TKA后患者早期疗效与平均轨迹误差、血清内毒素存在一定关系。
- 温振涛温存宁张莉方庆山李高强陈晓鹏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内毒素
- 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潜在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研究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以来进行的3763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感染的52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潜在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患者年龄、切口类型、是否有糖尿病、手术类型及部位、手术的时间、手术地点、是否是接台手术、有无参观人员、术前是否给予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是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众多,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注意对这些因素加以预防,尽量避免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 赵松涛段泽敏方庆山韩宇陈晓鹏
-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
- 成人腰5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腰椎前凸角度与滑脱进展速度的关系的探讨
- 目的:探讨成人腰5椎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病人中,腰椎前凸角度与滑脱进展速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 L5/S1 峡部裂性滑脱患者,年龄 32-71 岁(平均 48.3 岁);以45例年龄(28-67 岁,平均 45....
- 白智龙方庆山段泽敏
- 关键词:腰椎滑脱
- 弹性筒子外固定治疗肩关节损伤63例被引量:2
- 2004年
- 程志山孟昭英方庆山刘杰张同英陈惠宇邹毅
- 关键词:肩关节外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