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忠
- 作品数:103 被引量:35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间充质干细胞靶向转运胸苷激酶基因联合更昔洛韦杀伤鼻咽癌细胞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能通过基因修饰成为肿瘤治疗的靶向载体。目的:观察转染胸苷激酶基因的胸苷激酶-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更昔洛韦对鼻咽癌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应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表达胸苷激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GL3-EGFP-胸苷激酶转染至SD大鼠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增殖能力。应用Transwell小室观察胸苷激酶-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特性;将胸苷激酶-间充质干细胞植入裸鼠,观察其致瘤性;用胸苷激酶-间充质干细胞/更昔洛韦干预人鼻咽癌细胞5-8F,观察其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观察及RT-PCR检测结果提示实验成功将胸苷激酶基因转染至间充质干细胞,CCK-8检测结果显示胸苷激酶-间充质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显示胸苷激酶-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归巢特性,裸鼠移植瘤实验显示胸苷激酶-间充质干细胞无致瘤性。CCK-8检测检测发现胸苷激酶-间充质干细胞/更昔洛韦具有旁观者效应,可明显降低5-8F的生存率(P<0.01)。提示胸苷激酶-间充质干细胞/更昔洛韦对鼻咽癌细胞具有靶向迁移及杀伤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治疗鼻咽癌的理想靶向转运载体。
- 钟品能文忠申聪香王海丽王军旗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旁观者效应
- NLRs模式识别受体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中的表达和意义
- 目的 探讨NLRs样模式识别受体(PRR) Nod1、Nod2、Nalp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Real-Time 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检测Nod1、Nod2...
- 文忠张沈华申聪香李冠雪杨柯柯史欣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解剖生理双语教学模式初探
- 2010年
- 本文探讨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中解剖生理双语教学的模式、实施效果、优势及存在问题.教学实践表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中解剖生理开展双语教学是可行的.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双语教学应当特别关注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师资外语水平及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 文忠申聪香陈浩钱宇虹谢民强
- 关键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双语教学解剖学生理学
- Lenti-TK介导间充质干细胞对鼻咽癌CD133^+干细胞的靶向迁移及杀伤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慢病毒-胸苷激酶(lentivirus-thymidine kinase,Lenti-TK)/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对鼻咽癌CD133+干细胞的靶向迁移及杀伤作用。方法:构建包含TK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Lenti-TK,感染MSC后得到Lenti-TK-MSC,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Lenti-TK-MSC中HA-TK的表达。免疫磁珠法从鼻咽癌5-8F细胞中分选CD133+细胞;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Lenti-TK-MSC对CD133+5-8F细胞的趋向性;Lenti-TK-MSC联合更昔洛韦(ganciclovir,Lenti-TK-MSC/GCV)与CD133+5-8F细胞共培养,CCK-8试剂盒检测其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结果:成功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Lenti-TK,其滴度为1×108UT/ml,Lenti-TK(MOI=50)感染MSC 72 h时,感染效率达(95.1±0.1)%。Lenti-TK-MSC迁移至CD133+5-8F细胞组的细胞数明显多于CD133-5-8F细胞组、未分选5-8F细胞组[(83.0±8.7)vs(29.6±5.3)、(38.3±5.2),P=0.000]。Lenti-TK-MSC/GCV处理组与单独GCV处理组、Lenti-TK-MSC/GCV条件培养液(即Lenti-TK-MSC加入1 mg/L GCV培养48 h的培养上清)处理组相比,CD133+5-8F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37.2±2.3)%vs(98.5±3.1)%、(83.8±3.4)%,P=0.000]。Lenti-TK-MSC数量达到混合细胞总数(Lenti-TK-MSC和CD133+5-8F细胞)的20%时,CD133+5-8F细胞存活率为(68.2±2.3)%,表现出明显的旁观者杀伤效应。结论:Lenti-TK感染后MSC对鼻咽癌CD133+5-8F细胞具有靶向迁移及杀伤作用。
- 李冠雪申聪香文忠钟品能杨柯柯张沈华
- 关键词:鼻咽癌间充质干细胞旁观者效应
-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变应性鼻炎小鼠T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ils,ADSC)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小鼠辅助性T细胞(Th)、调节性T细胞(Treg)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分组表示为:致敏/激发/处理),分别为实验组1(OVA/OVA/高剂量ADSC)、实验组2(OVA/OVA/低剂量ADSC)、实验组3(0VA/OVA/磷酸盐缓冲液PBS)、实验组4(OVA/OVA/0)、对照组1(PBS/PBS/0)和对照组2(O/O/0)。常规分离提取小鼠ADSC,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联合氢氧化铝构建AR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CM-Dil标记的ADSC(高剂量组:3×10^6;低剂量组:1×10^6)连续3d,48h后处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自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6、IL-10和叮干扰素(Y interferon,IFN-y)的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脾脏中上述各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DSC在AR模型鼠鼻黏膜中的迁移分布,鼻黏膜HE染色观察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并鉴定小鼠ADSC。AR模型小鼠症状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1与实验组4相比,血清IL4、IL-6水平下调[组1:(17.95±7.78)、(27.51±5.93)pg/ml;组4:(56.82±9.12)、(70.034-7.22)pg/m1],IFN-1、IL-10水平上调[组1:(367.74±、13.79)、(417.10±72.40)p∥ml;组4:(199.464-11.25)、(122.50±15.57)pgZ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实验组1与实验组2相比,血清IL-4、IL.6水平下调[组1:(17.95±7.78)、(27.51±5.93)pg/ml;组2:(41.57±12.27)、(56.21±9.23)pg/m1],IFN-1、IL-10水平上调[组1�
- 李冠雪刘艳慧申聪香文忠张沈华杨柯柯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
- 增强型胸苷激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杀伤鼻咽癌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改良构建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 promoter,hTERT)启动子及巨细胞病毒原核(cytomegalovirus,CMV)增强子联合调控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thymidine kinase,TK)的增强型表达载体在鼻咽癌细胞体内外实验中的靶向杀伤效应及体内应用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以pGL3-basic空载体为模板,分别酶切连接hTERT启动子、CMV增强子及TK基因构建靶向性增强型表达载体pGL3-basic-EGFP-TK-hTERTp-CMV(以hTERT单启动子调控TK基因表达载体作为对照组),转染端粒酶阳性的人鼻咽癌5-8F细胞及用做对照组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端粒酶阴性的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TK基因mRNA表达差异、TeloChaser法检测上述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联合Boyden小室实验分析增强型载体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及侵袭抑制的作用.将鼻咽癌细胞接种于裸鼠腋部皮下,构建裸鼠鼻咽癌移植瘤模型,研究增强型载体对裸鼠移植瘤的体内生长抑制作用及对全身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①成功改良构建hTERT/CMV双调控TK基因的增强型表达载体.②转染增强型载体组及单启动子载体组的鼻咽癌5-8F细胞均有绿色荧光表达,但前者荧光数量及强度均较后者强,对照组端粒酶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也有很强的荧光表达,而ECV-304细胞几乎无绿色荧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增强型载体组的TK基因mRNA表达量是单启动子组的2-5倍.③ TeloChaser法结果显示,两种肿瘤细胞(5-8F细胞、MCF-7细胞)端粒酶活性均为阳性,正常对照ECV-304细胞端粒酶活性为阴性.④MTT联合Boyden小室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增强型表达载体对5-8F细胞体外增殖及侵袭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相对细胞存活率为37.0%,较对照组明显低(P〈0.01).⑤体内实验结
- 申聪香文忠钱宇虹关小芳牟少凤
- 关键词:胸苷激酶鼻咽肿瘤巨细胞病毒
- PinX1基因对鼻咽癌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PinX1基因对鼻咽癌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慢病毒构建的pCDH-CMV-PinX1-copGFP质粒载体转染鼻咽癌细胞,构建含PinX1基因载体的鼻咽癌Lenti-PinX1-5-8F细胞,同时构建Lenti-Ctrl-5-8F细胞(将不含PinX1基因的空载体转染5-8F细胞获得)及5-8F细胞作对照.将上述鼻咽癌细胞依实验分为4组:实验组为Lenti-PinX1-5-8F细胞+顺铂组(含PinX1基因的Lenti-PinX1-5-8F细胞中加入顺铂药物),对照组为Lenti-PinX1-5-8F细胞组(含PinX1基因)、顺铂药物组(5-8F细胞中加入顺铂)及5-8F细胞组.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术、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小室技术、Western印迹法及药物敏感试验检测PinX1基因表达、端粒酶活性、鼻咽癌增殖抑制、与顺铂抗癌的协同作用及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及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基因的表达,观察PinX1基因在鼻咽癌细胞中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 Lenti-PinX1-5-8F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相对量均显著低于Lenti-Ctrl-5-8F细胞、5-8F细胞(0.146±0.004比0.967 ±0.016、1.000±0.034,均P<0.01).16 μg/ml的顺铂与PinX1基因联合能显著增强端粒酶活性下调后对鼻咽癌细胞的抑制作用.Lenti-PinX1-5-8F细胞+顺铂组的细胞增殖指数均显著低于Lenti-PinX1-5-8F细胞组、顺铂药物组、5-8F细胞组[(14.39±3.66)%比(32.97±3.00)%、(31.18±4.24)%、(47.19±4.19)%,均P<0.01].Lenti-PinX1-5-8F细胞中LRP、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4±0.14、0.57 ±0.12,均显著低于Lenti-Ctrl-5-8F细胞的0.84±0.19、0.81±0.16和5-8F细胞的0.83±0.35、0.78±0.27(均P<0.01).结论 PinX1基因能增强顺铂对鼻咽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其作用有可能是通过下调鼻咽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Bcl-2和LRP基因而实现的.
- 申聪香刘艳慧文忠杨柯柯李冠雪张沈华张鑫雨
- 关键词:鼻咽肿瘤化疗端粒酶
- 甲壳胺无纺布的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观察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观察甲壳胺无纺布在体外、体内降解性能和规律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甲壳胺无纺布称重后分组置于1%溶菌酶和0.1%溶菌酶溶液中,37℃恒温震荡水浴,按时间顺序取出,80℃烘干4h后称重,观察其体外降解速度,将其植入兔皮下,分别于2、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体外在1%溶菌酶溶液中1周平均降解5.52%,2周降解9.36%。体内植入大体观察及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结论甲壳胺无纺布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理想的组织工程细胞支架。
- 程友黄金中杜江文忠李景红唐乔
- 关键词:甲壳胺无纺布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
- PinX1基因靶向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鼻咽癌细胞凋
- 目的探讨PinX1基因靶向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作用和意义。方法1、构建包含全长人PinX1基因序列的克隆载体pEGFP-C3-PinX1。2、半定量RT-PCR法检测鼻咽癌细胞转染前后PinX1 mRNA的表...
- 文忠赖肖芬申聪香于超生
- 关键词:鼻咽癌细胞靶向抑制端粒酶活性
- 咽鼓管鼓口黏膜下半堵塞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 目的探讨提高手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咽鼓管鼓口黏膜下半堵塞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15例(18耳)。结果术后随访0.5~6年,治愈14例16耳(88.9%),好转1例2耳(11.1%),同时,未观察到任...
- 江刚文忠徐学东郭梦和黄以乐
- 关键词: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手术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