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绍年

作品数:27 被引量:134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转移瘤
  • 9篇植入
  • 7篇肿瘤
  • 6篇植入治疗
  • 6篇肉瘤
  • 6篇椎体
  • 6篇组织间
  • 5篇骨肉瘤
  • 5篇成形术
  • 4篇椎体成形
  • 4篇椎体成形术
  • 4篇椎体成形术治...
  • 4篇经皮椎体成形
  • 4篇经皮椎体成形...
  • 4篇经皮椎体成形...
  • 4篇基因
  • 4篇脊柱
  • 4篇假体
  • 4篇恶性
  • 4篇CT引导

机构

  • 27篇辽宁省人民医...
  • 2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唐山市第二医...

作者

  • 27篇徐绍年
  • 18篇杜振广
  • 16篇黄海
  • 13篇王亮
  • 13篇李福生
  • 3篇徐万鹏
  • 2篇王保仓
  • 2篇肖明明
  • 2篇景士兵
  • 2篇张晶
  • 1篇赵方
  • 1篇陈国强
  • 1篇陶惠民
  • 1篇朱兵
  • 1篇李福春
  • 1篇杜心如
  • 1篇郭征
  • 1篇韦兴
  • 1篇俞猛
  • 1篇吴苏稼

传媒

  • 8篇中国骨肿瘤骨...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4
  • 1篇200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定制型节段假体重建肱骨,股骨,胫骨骨干转移瘤
目的 探讨定制型节段假体重建治疗肱骨,股骨,胫骨骨干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6 月至2017 年12 月我科应用定制型节段假体重建肱骨,股骨,胫骨骨干转移瘤患者15 例,其中男性7 例,女性8 例,...
黄海徐绍年
经皮骨水泥髋臼成形术在髋臼溶骨性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髋臼成形术在髋臼溶骨性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例行DSA引导下经皮骨水泥髋臼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的数字等级量表(NRS)评分和行走功能评分,并计算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疼痛缓解率和行走功能改善率,术后3个月复查CT进行病灶控制情况的评估。结果6例患者均完成髋臼成形术。患者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NR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100.0%、83.3%、83.3%。患者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行走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行走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3.3%、66.7%、66.7%。术后3个月复查CT,病灶无变化5例(83.3%),进展1例(16.7%)。1例患者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6.7%,对髋关节功能无影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骨水泥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骨水泥髋臼成形术可有效缓解髋臼溶骨性转移瘤引起的疼痛并改善行走功能,在术后3个月内可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李福生徐绍年杜振广王亮黄海李光帅
关键词:骨水泥髋臼成形术骨转移瘤溶骨性
p15蛋白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的研究
2004年
目的 研究p1 5蛋白在骨巨细胞瘤和骨软骨瘤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42例骨巨细胞瘤p1 5蛋白进行检测 ,并与 2 0例骨软骨瘤标本作对照。结果 p1 5蛋白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的阳性率为 43 % ,在骨软骨瘤中表达的阳性率为 1 5 %。骨巨细胞瘤中p1 5蛋白的表达与骨软骨瘤相比差异显著 ( χ2 =5 1 1 ,P <0 0 5 )。结论 p1 5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的恶性度相关 ,在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徐绍年杜振广赵方李福春
关键词:P15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恶性程度肿瘤抑制基因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评价^(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骨转移瘤患者共34个病灶,根据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进行^(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术后将X线片和CT扫描图像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和局部病灶的影像学变化。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 3.5个月(2-21个月)。术后2个月对^(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进行评价。患者疼痛评级明显降低(P<0.01),疼痛缓解率为89.2%,其中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局部病灶控制率为91.1%,1年局部病灶控制率为66%。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不适合手术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以延缓肿瘤生长、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徐绍年李福生杜振广王亮
关键词:组织间植入治疗骨转移瘤
臀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CCS)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1%。Enzinger于1965年首先报告,由于肿瘤细胞内存在黑色素,又被称为软组织恶性黑色素瘤。1978年Tsuneyoshi等进一步将CCS分为黑色素型和滑膜型。虽然其组织起源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相似,但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细胞遗传学特征和预后均与黑色素瘤不同,更趋向于软组织肉瘤。现报告1例发生于臀部的软组织的CCS。
李福生徐绍年杜振广黄海王亮侯慧
关键词:透明细胞肉瘤臀部软组织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肿瘤软组织肉瘤遗传学特征
用特制人工骨盆重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应用自己设计的人工骨盆重建髋臼周围肿瘤外科切除后的骨缺损。方法 对 5例髋臼巨大肿瘤进行成功切除与人工骨盆重建。结果 人工骨盆具有结构简单 ,固定牢靠 ,安装方便 ,力学传递接近生理要求 ,保留和重建了有活动的髋关节 ,假体周围植骨能做生物学修复的优点。结论 假体可应用于骨盆的原发肉瘤 ,破坏广泛的良性肿瘤及转移癌。
徐万鹏朱伟王保仓徐绍年刘长胜王奎生杜振广
关键词:髋臼周围肿瘤肿瘤切除术骨缺损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 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 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 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评估90%靶区所接受的剂量(D90)、10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100)、15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150)等参数,评价粒子植入质量,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行125 I放射粒子植入,平均放射粒子活度为(0.68±0.10)mCi,平均D90为(12195.60±1654.78)cGy,平均V100为(91.69±2.25)%,平均V150为(61.75±11.67)%。术后6个月,疾病控制率为100.00%,客观缓解率为73.33%。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7.00个月(95%CI:13.42~20.5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7.00个月(95%CI:13.42~20.58个月)。术后6个月NRS评分低于术前[(2.27±1.28)分vs(5.00±1.51)分),P<0.001],而KPS评分高于术前[(86.00±12.42)分和(72.67±11.00)分,P<0.001]。术前至术后6个月,ASIA分级C级变为D级,C级变为E级,D级变为E级各1例。结论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 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能有效控制局部病灶,明显缓解疼痛及部分神经损伤,且并发症少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姑息性治疗手段。
黄海王亮杜振广李福生李光帅张晶周志成徐绍年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
HER-2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蛋白表达、基因扩增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检测恶性黑色素瘤中HER2的蛋白表达、基因扩增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石蜡包埋组织芯片为材料,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ER2蛋白在恶性黑色素瘤、色素痣中的表达及基因扩增。结果HER2蛋白在恶性黑色素瘤、色素痣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9%、25.0%,扩增阳性率分别为75.0%、3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0,P=0);在恶性黑色素瘤中HER2蛋白表达、基因扩增阳性率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HER2与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以将其作为判断恶性黑色素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李福生肖明明徐绍年杜振广王亮黄海景士兵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荧光
髋臼周围肿瘤的切除与重建
2013年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肿瘤切除保肢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并对自制人工骨盆假体的设计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至2010年我们参与工作的11例骨盆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并使用自制人工骨盆假体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6—65岁,平均43.1岁。软骨肉瘤4例,骨肉瘤2例,骨巨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转移瘤3例。本组病例中对化疗敏感的原发恶性肿瘤均经术前、术后的系统化疗。对于转移性肿瘤术后进行了放疗和化疗。根据肿瘤的性质、破坏部位、肿瘤大小,有3种不同的外科术式。结果11例患者均按术前方案切除肿瘤并安装自制人工骨盆假体重建髋关节。除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失访外,其余10例均获随访,最长随访时间118个月,最短13个月,中位时间58.5个月。1例肝癌骨转移患者术后存活13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42个月出现肺转移死亡,2例转移性肿瘤患者目前带瘤生存,其余6例术后未发现复发、转移,能独立行走,均有不同程度的跛行,可站、坐、蹲。人工骨盆假体无松动,部分患者假体骨性愈合明显,髋关节稳定,活动度较好。结论彻底切除肿瘤是治疗骨盆原发肿瘤,防止复发,达到长期治愈的关键。对于髋臼周围破坏广泛的转移性肿瘤刮除病灶后使用人工骨盆假体和填充骨水泥进行重建,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朱伟王保仓庞晓东徐绍年陈国强张林俞猛徐万鹏
关键词:骨肿瘤骨盆肿瘤假体和植入物
带锁套筒式髓内假体在肿瘤性人工性人工膝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报告1例采用带锁套筒式髓内假体治疗股骨下端骨肉瘤病人行肿瘤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5年,股骨上段皮质出现广泛溶解、吸收、变薄,下端折断、破碎,肢体变短的病例。方法保留股骨上端与髋关节结构和功能,重新制作带锁套筒式髓内假体,与原来人工关节组合成新的假体,穿过股骨上段,嵌入粗隆部松质骨内,并打入股骨颈锁钉。新假体表面涂有羟基磷灰石与变薄骨质紧密相邻,在粗隆部和新假体下方植骨,期待骨愈合后完成生物学重建和上段股骨修复。结果成功进行翻修术,3个月后随诊患者步态正常,膝关节伸屈活动0。~100。。结论本假体设计制作构想和结构原理,可以借鉴于股骨上端在翻修术中清除骨水泥后髓腔变粗,皮质变薄不坚固的病例。
徐万鹏徐绍年
关键词:股骨上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