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章宏 作品数:19 被引量:9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政治法律 更多>>
“花园路径现象”的认知语用学解释 被引量:34 2004年 最初引起心理语言学家继而引起句法学家兴趣的“花园路径”现象,近来受到语用学家,特别是认知语用学家的关注。本文在简述“花园路径现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援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角度对这种现象做出新的解释。本文认为,花园路径现象的理解过程首先源于对话语关联性的追求,并遵循最小努力原则,通过对明示内容、语境假设和认知效果的相互调节,最终满足关联期待。 徐章宏关键词:语境假设 语用学 中美刑事判决书说理语用策略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判决书说理一直是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均要求法官在判决书中陈述判决理由。判决书说理不仅涉及法律推理,也关系语言使用,因此引起法律语言学者关注。基于评价理论和语言顺应论,通过对比研究中美刑事判决书说理语用策略发现,中美刑事判决书说理在运用语用策略——介入资源时表现出三方面差异,而这些差异是对法官社会角色、权力与平等关系、法官法律信仰与具体意图以及受众心理等因素积极顺应的结果。 徐章宏关键词:刑事判决书 说理 介入资源 语境顺应 “抬杠”现象的语用学研究 2012年 本文要研究的"抬杠"是人们日常交往中一种十分有趣的"逆说"现象,然而学界对其关注甚少。本文探讨抬杠现象的语用特征、触发条件,并结合相声《抬杠》梳理其基本实现方式。通过对其进行语用学思考我们发现,抬杠是一种反模糊、弱关联、非合作以及唯自我的强势操控行为。抬杠现象的研究从反面揭示了言语交际基本规律与话语理解的本质,同时有助于理解语言使用者的创新性与语用制约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徐章宏关键词:抬杠 语用特征 模糊限制语的“去模糊化”功能探析 被引量:16 2012年 随着模糊集合论的问世,语言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日益受到语言学研究者的关注,并呈现多样化研究视角。然而,国内部分学者似乎只注意其"模糊化"功能,而忽视其"去模糊化"的作用。本文基于自建语料库,试图通过探讨模糊限制语本体属性和语用功能来还原其被忽视的特征。研究发现:(1)模糊限制语具有"层级定位"的本体属性,是对模糊语进行修饰、加工的一种元语言;(2)模糊限制语使说话人得以协调、强化和体现自己的元语用意识,使交际双方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合作;(3)模糊限制语表明说话人在特定场合的认知与判断能力,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世界;(4)模糊限制语缺失或使用不当会导致语用失误。 徐章宏 何自然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元语用意识 民事诉讼案件中欺骗性言语行为的语用学研究 2013年 欺骗性言语行为研究渐渐成为国内外法律语言学研究热点,该研究对司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Horn提出Q-原则和R-原则,通过分析相关民事审判案例,探讨庭审当事人欺骗性策略以及语言实现方式。 陈林汉 徐章宏关键词:民事诉讼 语用学 刻意强辩话语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刻意强辩话语指在言语互动过程中,当甲方按照言语交际常理表达观点时乙方不予认同,而是刻意曲解甲方话语意图并强行辩驳,企图压倒对方。本文从梳理强辩的语用特征入手探讨强辩生成机制,发现强辩者在强辩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元语用意识和明确的交际目的——否人扬己;强辩者巧妙利用各种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因素"制造"误解,无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对关联性与合作性的期待。因此,强辩话语本质上是一种顺应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的强势操控行为,集中体现了强辩者在言语交际中的求异性和唯我性。 徐章宏试论PARAPHRASE的原则和方法 被引量:2 1995年 徐章宏关键词:PARAPHRASE PARAPHRASE 同义结构 黑人妇女 《综合英语》 法庭应答语信息过量的顺应性研究 被引量:18 2006年 在法庭审判中,发问者常常通过提问来控制和支配应答者,而应答者并非被动地、无目的地作答,他们除了提供发问者所期望的信息外,有时还会提供过量的信息,把信息过量的应答语作为一种语言策略来使用。本文以20份真实的法庭庭审笔录为语料,在对信息过量应答语类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援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探讨法庭应答者选择使用这一策略的具体过程,指出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是产生信息过量应答语的内在动因。 徐章宏 李冰关键词:法庭 应答语 顺应性 简论国际贸易实务英语类教材问题 被引量:1 2015年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迅猛。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出现越来越多的英语类教材,但其整体质量不高。文章以个案为视角,研究国际贸易实务英语类教材中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帮助提升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英语类教材质量,以利于商务英语学科的长远、良性发展。 吕细华 徐章宏基于吴英案专家评论的批判话语分析 2017年 吴英集资案二审判决引起网络热议,法学、经济学等领域不少专家对此案判决结果提出质疑,这一现象引起学界深思。运用van Dijk T A提出的认知语境分析理论,分析专家针对吴英案判决发表评论的语言策略,探讨专家构建的总体立场,揭示专家话语所折射的观念,以期发现专家在重大法律案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对司法公正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家主要通过使用情态、反诘句和关系过程等语言策略构建立场;专家对吴英案的立场主要表现为对非法集资法律规制、金融垄断、司法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批判和对吴英集资行为的辩护;专家评论折射出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和金融市场去垄断化等观念。 徐章宏 王美玲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