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汉红

作品数:11 被引量:8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热色性
  • 5篇席夫碱
  • 4篇膦酸
  • 3篇热致变色
  • 2篇低温磷化
  • 2篇有机膦
  • 2篇有机膦酸
  • 2篇席夫碱化合物
  • 2篇磷化
  • 2篇化合物
  • 2篇缓蚀
  • 2篇氨基
  • 1篇亚甲基
  • 1篇乙酮
  • 1篇色类
  • 1篇烃基
  • 1篇热分析
  • 1篇热化学
  • 1篇热致变色材料
  • 1篇羟基

机构

  • 11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荆州师范学院

作者

  • 11篇徐汉红
  • 8篇朱传方
  • 2篇唐晖
  • 2篇袁毅
  • 2篇李红
  • 2篇吴爱斌
  • 2篇张惠荣
  • 1篇肖海燕
  • 1篇赵静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通报
  • 1篇化学试剂
  • 1篇材料保护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表面技术
  • 1篇化学进展
  • 1篇第五届全国精...

年份

  • 5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ETAPP在低温磷化工艺中的作用
2000年
以二乙撑三胺、甲醛、亚磷酸为原料合成二乙撑三胺五甲撑基磷酸(DETAPP),并将其添加到低温磷化工艺中。我们发现在低温磷化工艺中添加DE-TAPP能明显地提高磷化后钢铁的耐蚀性和耐磨性。其机理在于这种有机膦酸能与Zn2+、Fe3+等螯合附集在钢铁表面形成一层耐蚀性的膜。
唐晖李红张惠荣袁毅徐汉红
关键词:低温磷化有机膦酸磷化缓蚀
磺胺偶氮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热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氯磺化、氨解、重氮化和偶联反应,合成了8个磺胺偶氮苯类化合物,其中有6个是未见文献报道的。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等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其热致变色性能作了初步研究。
吴爱斌赵静徐汉红朱传方
关键词:热色性
文献传递
N-烃基-α-氨基苯亚甲基膦酸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A_3钢的缓蚀性能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研究了以苯甲醛、水杨醛系列化合物合成的10 种含烃基取代的α-氨基苯亚甲基膦酸(NAABP)对A3 钢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缓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取代的含芳环的膦酸在碱性介质中对A3 钢是有效的缓蚀剂,这种抑制腐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阴极钝化过程,NAABP是一种阴极型的缓蚀剂.
朱传方肖海燕徐汉红
关键词:A3钢缓蚀性能
席夫碱的合成及热色性研究Ⅱ:对氨基偶氮苯席夫碱
本文合成了对氨基偶氮苯席夫碱类的7个化合物并应用物理方法进行了表征。通过加热显微观察这些化合物都具可逆热色性;此外应用和差热分析阐述了这些偶氮苯席夫碱的吸热峰的ΔH(ΔS)与偶氮苯席夫碱结构的关系并估算出了化合物SB(I...
朱传方徐汉红杨尚君
文献传递
二乙撑三胺五甲撑基膦酸在低温磷化中的应用
1999年
合成二乙撑三胺三甲撑基膦酸(DETAPP),并将其添加到低温磷化液中,发现添加DETAPP能明显地提高磷化后钢铁的耐蚀性和耐磨性,机理是该有机磷酸能与Zn2+、Fe3+等螯会附集于钢铁表面形成一层耐蚀性的膜。
唐晖李红张惠荣袁毅徐汉红
关键词:低温磷化有机膦酸磷化
可逆热色性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及热色性能的研究
该论文的主要工作有如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根据有关文献背影资料,回顾了可逆热色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具有热色性的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基本类别、变色原理及应用情况.第二部分:先分别合成了2,4二羟苯乙酮,磺胺,对一二氨二...
徐汉红
关键词:席夫碱差热分析
文献传递
N-烃基-N-苄叉基膦酸的合成及其热色性研究
苯甲醛及其衍生物与胺、亚磷酸合成了N-烃基、N-苄叉基膦酸,并应用730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它们在一定温度下的颜色变化和吸收光谱。
朱传方周雯徐汉红
关键词:磷酸热致变色
席夫碱及其络合物的可逆热致变色材料被引量:43
2000年
对具有可逆的热致变色的席夫碱及其络合物的分类、合成、变色机理以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回顾和探讨。
徐汉红朱传方
关键词:席夫碱络合物可逆热致变色材料
席夫碱的合成及热色性研究Ⅲ——二取代苯甲醛-二-对-氨基苯甲烷类席夫碱
2001年
本文合成了二取代苯甲醛-二-对-二氮基苯基甲烷类席夫碱类的7个化合物,并应用物理方法进行了表征.通过加热显微观察,这些化合物都具热色性,而其中4种具有可逆热色性.此外应用差热分析阐述了这类席夫碱的吸热峰的△H(△S)与其结构的关系.
朱传方徐汉红
可逆热色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01年
本文就可逆热色性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 ,着重介绍了可逆热色性化合物的类别。
朱传方徐汉红
关键词:热化学热致变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