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宇虹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开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异位症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异位
  • 2篇子宫内膜异位...
  • 2篇内膜
  • 2篇内膜异位症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1篇单纯性
  • 1篇单纯性肥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液基细胞学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状瘤
  • 1篇人乳头状瘤病...
  • 1篇妊娠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机构

  • 4篇开平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徐宇虹
  • 1篇司徒文慈
  • 1篇谭彩琴
  • 1篇张遇娴
  • 1篇吴玉仪
  • 1篇邝尧仙

传媒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外医药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单纯性肥胖妇女妊娠与妊娠结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妇女妊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开平市中心医院分娩的单胎足月产妇资料,根据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3组,随机选择孕前BMI≥30(Ⅱ度肥胖)组40例,孕前在25≤BMI〈30之间(Ⅰ度肥胖)组随机选择100例,孕前BMI在18.5~25之间(对照)组随机选择140例,比较各组孕妇在妊娠并发症及剖宫产率的差异。结果Ⅱ度肥胖、Ⅰ度肥胖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剖宫产率及腹部伤口延期愈合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三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重指数越高,发生妊娠并发症及剖宫产率的危险性越高;对单纯性肥胖妇女适当地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加强产前检查,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司徒文慈张遇娴吴玉仪徐宇虹
关键词:肥胖巨大胎儿
不同检测方式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式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2月于开平市中心医院行宫颈脱落细胞血常规检查患者7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液基薄层细胞学(TCT)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组、DNA倍体细胞检测(ICM-DNA)组、TCT+HPV组、TCT+ICM-DNA组、HPV+ICM-DNA组、TCT+HPV+ICM-DNA组,各100例。TCT组、HPV组、ICM-DNA组、TCT+HPV组、TCT+ICM-DNA组、HPV+ICM-DNA组、TCT+HPV+ICM-DNA组分别应用TCT、HPV、ICM-DNA、TCT+HPV、TCT+ICM-DNA、HPV+ICM-DNA、TCT+HPV+ICM-DNA检查。对检查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以宫颈组织病理活检为诊断标准,对各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CT+HPV组、TCT+ICM-DNA组、HPV+ICM-DNA组、TCT+HPV+ICM-DNA组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符合率均高于TCT组、HPV组、ICM-DNA组单一检查;TCT+HPV+ICM-DNA组阳性检出符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且与各单一检查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HPV组、TCT+ICM-DNA组、HPV+ICM-DNA组、TCT+HPV+ICM-DNA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均高于TCT组、HPV组、ICM-DNA组;TCT+HPV+ICM-DNA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优于各单一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单一检测法比较,TCT、HPV、ICM-DNA联合筛查宫颈病变具有良好的敏感度、特异度、可接受性,可帮助临床提高早期诊断检出率。
谭彩琴谭素缘邝尧仙徐宇虹
关键词:宫颈病变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状瘤病毒
腹腔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慢性盆腔痛的疗效分析
2012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妇科常见病,育龄妇女更为高发,其发病率可达10%,而在其相关症状中,又以慢性盆腔痛更为常见,发病率高达84%。该病发病突然,病因复杂,会导致患者下腹疼痛,并引发一系列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探讨腹腔镜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徐宇虹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痛
抑制血管生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抑制血管生成治疗方式对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独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血管密度(MVD)。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患者25例,总有效率为83.3%,在位内膜微血管密度(14±3)条,异位内膜微血管密度(13±3)条;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56.7%,在位内膜微血管密度(23±4)条,异位内膜微血管密度(27±2)条,P〈0.05。结论米非司酮是一种很好的血管抑制药物,它可以有效降低病灶的微血管密度并提高治疗效果。
徐宇虹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