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韬
- 作品数:83 被引量:33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素钙敏感受体的表达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研究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患者甲状旁腺组织钙敏感受体(CaR)的表达,探讨CaR在肾性甲旁亢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继发性甲旁亢(SHPT)组甲状旁腺CaR蛋白质的表达。结果CaR在正常甲状旁腺组织的细胞膜和细胞浆均有表达,细胞阳性率为(75.20±2.31)%,而SHPT组为(27. 88 ± 4. 90)%,明显减少(P<0.01)。弥漫性增生和结节性增生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分别为(40 .00 ±3. 34)%和 (15. 75±1.75)%,P<0. 01]。CaR表达阳性率与腺体重量呈负相关(r=-0.86,P<0.01)。结论严重肾性甲旁亢患者甲状旁腺CaR表达明显下降,结节性增生比弥漫性增生下降更显著,是引起PTH过度分泌的重要原因。上调CaR的表达或激活CaR的功能将成为肾胜甲旁亢新的治疗目标。
- 王宁宁王笑云吴宏飞胡建明赵卫红彭韬刘佳俞香宝
- 关键词:钙敏感受体甲状旁腺素
- 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维生素D受体和增殖核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 (VDR)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HPT)患者甲状旁腺中的表达 ,探讨严重SHPT患者对钙三醇抵抗的机制以及与甲状旁腺增生的关系。方法 7例严重SHPT病人的甲状旁腺 19枚 ,正常对照 6枚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计算阳性细胞率。结果 SHPT组甲状旁腺总重量为正常对照的 16 1倍 ,两组PCNA表达分别为 (6 35± 3 36 )‰与 (1 73± 1 31)‰ ,结节性增生区增加更显著 (P <0 0 0 1) ,PCNA表达与甲状旁腺重量呈正相关 (r=0 5 8,P <0 0 1)。SHPT组VDR阳性率 (40 2 8± 13 13) %较对照组 (83 79±3 77) %明显减少 ,结节性较弥漫性增生更显著 ,为 (2 7 14± 4 12 ) %与 (49 84± 7 33) % (P值均 <0 0 0 1) ,VDR表达与腺体重量、PCNA阳性率均呈负相关 (r =- 0 46 ,P <0 0 5与r =- 0 75 ,P <0 0 0 1)。结论 严重SHPT患者甲状旁腺细胞VDR明显减少可能是导致对钙三醇抵抗的原因之一 。
- 王笑云孙彬彭韬周富华胡建明俞香宝
-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尿毒症
- 肝癌细胞前列腺素E_2受体表达和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基于肝癌细胞(肝细胞癌细胞和胆管上皮癌细胞)对PGE2的不同反应性,研究Hep3B、HuH7、SG231和HuCCT1肝癌细胞株前列腺素E2受体的表达类型和分布定位。方法:体外培养肝细胞癌细胞株(Hep3B,HuH7)和胆管上皮癌细胞株(SG231,HuCCT1),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外源性PGE2处理,以WST-1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率;以RT-PCR实验检测上述细胞4种PGE2受体(EP1、EP2、EP3和EP4)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上述肝癌细胞的细胞涂片或细胞爬片进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实验,于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上述4种EP受体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分布。结果:WST-1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PGE2可以促进Hep3B和HuH7细胞的生长,但对胆管上皮癌细胞(SG231、HuCCT1细胞)则表现为生长抑制作用;RT-PCR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实验结果表明Hep3B、HuH7、SG231和HuCCT1细胞株均有4种EP受体的表达;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4种EP受体不仅有胞浆、胞膜定位,而且部分在胞核也有表达,其中EP4受体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结论:Hep3B、HuH7、SG231和HuCCT1,4种肝癌细胞株均可以表达EP1、EP2、EP3和EP4受体,且受体的细胞内定位不同。肝癌细胞对前列腺素E2的反应性可能与EP受体的定位以及不同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有关。
- 张静敏HAN ChangWU Tong刘宁波彭韬冷静
- 关键词:肝癌细胞前列腺素E2信号转导
- 血管内照射防止受损动脉狭窄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观察血管内照射防止受损动脉狭窄形成的有效性及相关性。方法 对小型猪髂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 (IVUS)检查后行球囊扩张成形术。实验组通过置源管将高剂量铱 192(192 Ir)后装源受损髂动脉分别施予不同剂量的血管内放射治疗。损伤对照组仅对受损髂动脉置入假源。术后 2 8天处死动物即取受损髂动脉分析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对照组动脉内膜损伤处发生内弹力板断裂、内膜明显增殖及管腔狭窄。实验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少、血管腔面积及外弹力 (EEM )包绕面积增加。结论 球囊扩张成形术后血管内高剂量192 Ir后装放射治疗 ,可防止术后新生内膜形成和血管重构 ,从而防止受损动脉狭窄形成。
- 王连生黄峻马根山杨志健尹航冯平柏冷静冯振卿彭韬曹克将
- 关键词:血管内照射血管成形术血管重构冠心病PTCA
- 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elecoxib作用于Bel-7402、SMMC-7721的2种肝癌细胞株,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TUNEL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tm blot实验测定细胞凋亡及Akt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的激活状态。结果:MTT法显示celecoxib可抑制上述两株肝癌细胞增殖;TUNEL实验及流式细胞术结果证实,celecoxib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可发生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实验显示,celecoxih诱导凋亡主要是通过抑制Akt的Thr308磷酸化,进而激活caspase-9、caspase-3进行的。结论:celecoxib明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主要机制可能通过Akt信号转导途径、激活caspase通路实现的。
- 刘宁波彭韬沈波冷静
- 关键词:CELECOXIB细胞凋亡AKT/PKB
- 鼻咽癌癌旁粘膜的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被引量:4
- 1998年
- 我们曾报道过鼻咽癌(NPC)组织中p53蛋白积聚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意义[1],但是p53基因的突变发生在NPC发生发展中的哪个阶段尚不清楚,为此我们以NPC癌旁粘膜组织为材料,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定量分析的方法,观察癌旁粘膜上皮p53蛋白积聚的情况,以判...
- 钱洪流彭韬冯振卿王心怡宗永生
- 关键词:鼻咽肿瘤P53基因癌旁粘膜
- 5-氟尿嘧啶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研究 5 -氟尿嘧啶 (5 - fluorouracil,5 - FU)体外诱导胃癌 SGC- 790 1细胞凋亡作用 ,及细胞凋亡与 Ki- 6 7抗原、核增殖抗原 (PCNA)、P5 3蛋白、Bax蛋白、死亡受体 Fas表达的关系。探讨 5 - FU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 3′- OH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凋亡细胞 ,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改变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 Ki- 6 7、PC-NA、P5 3、Bax和 Fas表达。结果 SGC- 790 1细胞经 5 - FU诱导后 ,凋亡指数 (DI)明显增加 ,且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实验组细胞 Ki- 6 7、PC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伴 Bax表达 ,而 P5 3、Fas则在诱导前后均无表达。结论 5 - FU具有诱导胃癌 SGC- 790 1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增殖作用。 5 - FU诱导 SGC- 790 1细胞可能是通过 P5
- 潘超冯振卿彭韬刘宁波冷静
-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氟尿嘧啶
- 形态学定量分析和AgNOR染色计数联合检测大鼠肝癌癌前病变的研究
- 1997年
- 以二乙基亚硝胺为启动剂,苯巴比妥钠为促进剂,建立短期诱癌实验模型。利用平面立体形态学定量分析技术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计数联合对γ-谷氨酰转肽酶酶病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者联合检测更能客观地反映实验结果,从而为筛选致癌、促癌及抑癌物质提供量化方法。
- 王伟李晶阁彭韬
- 关键词:肝肿瘤核仁组成区癌前病变
-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Met4用于检测胃癌组织Me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et在胃癌组织及相对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同时比较分析抗Met单克隆抗体Met4和多克隆抗体C28在检测Met表达水平中的差别。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间接法检测胃癌组织芯片中Met表达水平,比较Met4与C28的检测效能。结果:Met在细胞膜及胞浆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病理分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4组Met的阳性染色部位于细胞膜(浆),而C28组Met阳性染色部位在细胞浆中,二者在Met亚细胞染色定位上有差别。Met4的阳性检出率(58.3%)高于C28阳性检出率(3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4组21例胃癌原发灶Met阳性病例中14例淋巴结转移灶Met表达阳性,C28组11例原发灶Met阳性病例中6例淋巴结转移灶Met表达阳性。原发灶中Met阳性表达与转移淋巴结中Met的阳性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et阳性表达可能在肿瘤的淋巴转移过程起重要作用。Met4用于肿瘤的诊断及靶向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黄嫣郭振英彭韬张爱霞李芸茜曹伯良
- 关键词:MET胃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
- 原位细胞凋亡的荧光、酶免疫化学法检测实验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用荧光法和酶免疫化学法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实验分别对小鼠心肌组织、人慢性肝炎肝组织和内膜增生的小型猪血管组织进行了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①心肌无凋亡细胞发现,肝组织和血管内膜组织有散在的0~12个细胞/25倍物镜视野的细胞标记阳性(凋亡)。②酶免疫化学法TUNEL实验的检测敏感度较荧光法TUNEL实验的敏感度高。③过高的末端转移酶可导致假阳性的产生,对荧光法TUNEL实验,末端转移酶/标记缓冲液比例应为1∶9~19。
- 冷静尹航彭韬黄峻
- 关键词: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荧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