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刚

作品数:6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碱渣
  • 3篇填埋
  • 3篇垃圾
  • 2篇厌氧
  • 2篇填埋场
  • 2篇降解
  • 2篇城市垃圾
  • 1篇动力学
  • 1篇厌氧降解
  • 1篇厌氧消化
  • 1篇有机固体废物
  • 1篇渗滤
  • 1篇渗滤液
  • 1篇剩余污泥
  • 1篇酸化
  • 1篇土料
  • 1篇热力学
  • 1篇综合利用
  • 1篇卫生填埋
  • 1篇污泥

机构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彭刚
  • 5篇金春姬
  • 4篇曹煊
  • 3篇刘兴超
  • 1篇佘宗莲
  • 1篇赵振焕

传媒

  • 1篇化工环保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碱渣对铜(Ⅱ)离子吸附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研究了铜在碱渣表面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碱渣总吸附量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体系pH值的升高而增加;随吸附质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pH<5.01时其等温吸附能较好地符合Freud lich等温吸附规律,而在pH>5.01时,能较好地符合Langmu ir等温吸附规律,吸附热随pH值的增大而升高.当pH≤4.54时,碱渣的吸附力以偶极间力和氢键力的作用为主,而当pH>4.54时,以化学键力为主.碱渣的动力学方程亦随pH值的改变而改变,在pH=4.54时,碱渣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方程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优;当pH为4.91和6.01时,以Langmu ir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优.
曹煊金春姬刘兴超彭刚
关键词:碱渣吸附动力学
添加碱渣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将碱渣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按不同的比例均匀混合后,进行厌氧消化试验,并根据消化液中SCOD、pH值及产气量等指标的变化,分析了碱渣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渣添加量<8.25g/L时,对污泥厌氧消化中的水解反应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溶出的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好;在试验的碱渣添加量范围内,厌氧消化液的pH值维持在7~8,显示碱渣对污泥消化产生的有机酸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碱渣添加量为3.30g/L时,产气量和甲烷产量最大且厌氧消化反应速度最快,与未添加碱渣的相比则甲烷产量提高了约37.9%。碱渣中含有的碱性物质对污泥厌氧消化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金春姬赵振焕彭刚佘宗莲
关键词: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碱渣
酸化碱渣对氨氮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被引量:4
2006年
研究了氨氮质量浓度、体系温度、时间、酸化碱渣溶液的pH等对酸化碱渣吸附氨氮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作为解吸剂的蒸馏水和N aC l溶液对氨氮的解吸效果。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酸化碱渣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3.9m g/g。氨氮吸附量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酸化碱渣溶液的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酸化碱渣表面吸附作用力主要为偶极间力和氢键力,吸附过程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N aC l溶液对氨氮的解吸效果好于蒸馏水,最大解吸率为25.7%。
曹煊金春姬彭刚刘兴超
关键词:氨氮碱渣解吸综合利用
白泥对填埋场垃圾降解的影响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在4个相同的密封聚乙烯塑料罐中,分别装填相同组分和重量的青岛市居民区的生活垃圾,并且在4个罐中按不同比例添加白泥,与垃圾混合均匀。实验模拟填埋场的环境条件,定期监测4个罐渗滤液的水质变化,分析比较白泥的添加及添加量的多少对渗滤液的衰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白泥的添加能够向反应系统提供一定数量的碱度,可以防止反应系统因出现酸过度累积而受到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垃圾的降解进程。这不仅对于减轻渗滤液处理设施的负荷、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起着积极作用,而且可以为白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个可行的途径。
彭刚金春姬曹煊
关键词:填埋场白泥渗滤液降解
碱渣对有机固体废物厌氧降解的影响实验研究
纯碱是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纺织、造纸、医药、食品等工业的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年产量约为300多万吨,同时排放碱渣大约60多万吨。青岛碱厂年产纯碱50万吨,每年排放碱渣10万吨,加上自开工...
彭刚
关键词:碱渣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厌氧降解有机固体废物
文献传递
碱厂白泥作为填埋场衬层防渗土料的探索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首先分别对白泥和在青岛2个填埋场取回的2种粘土防渗土料(风化土和亚粘土)的压实性、抗剪性、渗透性以及收缩性等几个主要的衬层设计指标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白泥具有较差的压实性、良好的抗剪性和抗干裂性,测得其在最优含水率及相近含水率下的击实土样的渗透系数均在10-7cm/s数量级范围内。然后将白泥与2种粘土防渗土料进行复合,形成2种混合式的复合土料(白泥+风化土和白泥+亚粘土)和2个夹层结构复合土料(白泥/风化土和白泥/亚粘土),测试其渗透系数:亚粘土添加量为30%~40%的白泥+亚粘土混合土料以及2个夹层结构复合土料的防渗性能较好,渗透系数都达了10-8cm/s数量级。
刘兴超金春姬曹煊彭刚
关键词:城市垃圾填埋场防渗土料衬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