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与不联合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以及不联合白内障手术其手后白内障的发生率,为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有晶体眼156人156只眼,分为两组:A组为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86人(称为联合组),其中保留后囊膜设为联合组1:52人,不保留后囊膜组为联合组2:34人。B组为单纯玻璃体切割组70人(称为非联合组),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白内障手术方式为超声粉碎和超声乳化摘除术,观察手术后并发症以及白内障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气体填充白内障发生率半年后为49.03%,硅油眼白内障发生率为55.10%。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非联合手术白内障发生率较高,联合手术能最大程度避免短时间内进行多次手术。
- 李琦张学东张雯
-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手术白内障视网膜脱离
- 人玻璃体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建立及优化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优化并确立一套适合人眼玻璃体的双向电泳实验方法。方法收集14只健康捐献眼的玻璃体,提取玻璃体总蛋白,改进条件以确立玻璃体蛋白质的双向电泳(2-DE)技术流程。结果以IPG胶条(pH4~7,线性,L)进行一向等电聚焦,以12%SDS均匀胶进行二向垂直电泳,获得人玻璃体分布均匀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分离出400多个蛋白点,凝胶图谱的重复性较好。结论该优化的技术流程能有效提取及分离玻璃体蛋白质,为进一步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奠定基础。
- 张雯张学东
- 关键词:玻璃体双向凝胶电泳蛋白质组
- 人眼玻璃体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建立及优化
- 目的优化并确立人眼玻璃体液蛋白质组分析所需的双向电泳技术方法。方法通过重庆市眼库采集14只健康捐献眼的玻璃体液(采集时间均在捐献者死亡后24 h以内),在眼球冷冻状态下切除眼前段组织包括晶状体及部分与其相邻的玻
- 张雯张学东李琦
- 文献传递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重度黄斑水肿玻璃体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伴重度黄斑水肿的玻璃体蛋白质组学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27例PDR伴重度黄斑水肿及9例健康人的玻璃体液,用双向凝胶电泳(2-DE)的方法得到2-DE图谱,PD Quest7.3.1软件对比图谱,获得差异蛋白点。将差异蛋白点取出、酶解后,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的方法对玻璃体差异蛋白质进行初步鉴定,得到肽质量指纹图,采用Mascot和MS-Fit软件进行数据检索,找到差异蛋白。结果:PDR伴重度黄斑水肿的玻璃体和正常人玻璃体的蛋白质图谱PDQuest软件比较,蛋白点强度相差2倍以上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共有30个,其中20个蛋白点上调,10个蛋白点下调。选取上调最明显的10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的检索及鉴定,其中4个明显差异的蛋白质即11-视黄醇结合蛋白、18-载脂蛋白D、20-载脂蛋白AIV、28-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结论:初步建立PDR伴重度黄斑水肿的玻璃体的蛋白质2-DE图谱。其蛋白质组发生了改变,本研究发现有四种蛋白质明显增加。
- 李琦张雯张学东
-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载脂蛋白
-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 2007年
- 蛋白质组学的提出至今仅十余年的时间,已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发展。其分析方法在研究蛋白质结构功能方面的独特视角使其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类重大疾病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人类肝脏、血浆和脑组织蛋白质组计划,希望在研究人类疾病病因及开发新药等方面获得突破。
- 张雯张学东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蛋白质组计划重大疾病疾病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