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雅莉

作品数:34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陕西省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血液
  • 8篇献血
  • 8篇献血者
  • 5篇蛋白
  • 5篇蛋白原
  • 5篇纤维蛋白
  • 5篇纤维蛋白原
  • 4篇输血
  • 4篇冰冻血浆
  • 3篇血小板
  • 3篇输血技术
  • 3篇无偿
  • 3篇无偿献血
  • 3篇无偿献血者
  • 3篇白膜法
  • 3篇采血
  • 2篇新鲜冰冻血浆
  • 2篇血袋
  • 2篇血检
  • 2篇血浆

机构

  • 34篇陕西省血液中...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深圳市普特生...

作者

  • 34篇张雅莉
  • 7篇赵晓华
  • 6篇曹丽
  • 5篇张西春
  • 5篇曹晓莉
  • 4篇刘建强
  • 4篇彭鹏
  • 3篇靳朝霞
  • 3篇徐华
  • 3篇张嫄
  • 2篇张建耕
  • 2篇左琴琴
  • 2篇仝昕
  • 2篇蔡磊
  • 2篇张国权
  • 2篇张瑶婵
  • 2篇王文
  • 2篇赵敏
  • 2篇景媛媛
  • 1篇冯娜

传媒

  • 9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临床输血与检...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2014中国...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影响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浓缩血小板(简称机分血小板)质量的相关因素,确定理想的制备条件。方法:分别比较离心机的参数、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的参数对血小板质量的影响。结果:重离心RCF2100g,14min,轻离心RCF280g,10min,慢加速5档,缓减速3档,分离效果明显好于重离心RCF2800g,19min,轻离心RCF300g,6min,慢加速7档,缓减速5档。白膜量45g,血小板计数合格率显著高于43g。结论:重离心RCF2100g,14min,轻离心RCF280g,10min,慢加速5档,缓减速3档,白膜毛重95g,净重45g为一组白膜法机分血小板的较理想的制备参数。
张雅莉曹丽赵敏朱坚刘玉华
关键词:白膜法离心力
一种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制备方法,属于医学输血技术领域,通过获得采集到的第一预设容量的全血;根据第一预设条件,采用离心机对所述全血进行离心;采用血液成分分离机对离心后的所述全血中的血浆层,按照贫血小板血浆层和富血...
张雅莉
文献传递
分离机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改良方法探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全血离心后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分离白膜,经不同方式冲洗白膜导管对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容量、血细胞计数及血小板回收率的影响。方法对192份400 mL采集及运储均符合规范要求的全血,随机选取其中96份为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制备;剩余96份为实验组,用改良法:在分离白膜过程中改变冲洗导管的方法,即将用血浆冲管法改为用富血小板血浆冲管。2组全血均在8 h内分离出白膜,在20-24℃静置过夜,次日6袋同血型白膜汇集,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结果改良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汇集白膜重量分别为552±139 g、539±32.9 g(P>0.05),混合血小板的容量明显减少(315±15 mL、365±30.1 mL,P<0.05)。其他检测指标无差异(P>0.05),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改良法制备的混合血小板在临床输注方面更有优势。结论改良法的优点是混合浓缩血小板容量低,与单采血小板相当,且血小板计数能达到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的数量。
张雅莉张良子景媛媛苏晓敏
关键词:血小板质量
新冠疫情期间血小板库存变化趋势及采供策略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血小板供应管理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方法 利用本中心血液信息管理系统,统计西安地区2021年12月份以来疫情暴发前后(2021年12月9日~2022年2月2日)血小板采供、日库存及外调量等相关数据,并与上一年(2020年12月9日~2021年2月2日)同期进行对比。结果 在本研究中,疫情刚开始的前半个月,血小板的采集发放量略高于上一年同期。一级响应启动后,血小板的采集和发放量较上一年同期均明显下降。逐渐解除管控后的半个月血小板采集发放比隔离管控期有了明显的上升;并且,血小板采集发放量较上一年同期有所上升。结论 疫情发生后,血小板采集策略的及时调整以及西安市一级响应中采供血应急方案的启动有效保障了居家管控期间西安市各大医院临床使用血小板的供给。
苏晓敏曹晓莉张嫄张铃浩张雅莉李恒新
冷上清在治疗TTP患者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分别对无偿自愿献血者的新鲜血浆及冷上清进行留样,并检测其中凝血因子FVIII、FIX、FV、FVII、Fbg及总蛋白含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冷上清中FVIII含量为(0.35±0.13)IU/mL;FIX含量为(0.61±0.15)IU/mL;FV含量为(0.93±0.18)IU/mL;FVII含量为(1.06±0.35)IU/mL;Fbg含量为(142.41±37.77)mg/dL;TP含量为(62.90±5.01)g/L.新鲜冰冻血浆中FVIII、FV、Fbg含量与冷上清中FVIII、FV、Fbg含量相比较,均为P<0.01,有极显著差异.新鲜冰冻血浆中FIX、FVII、TP含量与冷上清中FIX、FVII、TP含量相比较,均为P>0.05,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冷上清中含不稳定因子FV、FVIII,但其含量与新鲜冰冻血浆相比较低.用冷上清对TTP患者行血浆置换后,可使患者凝血系统恢复正常,病情明显好转.
刘建强马莉叶世辉王宝燕张雅莉李锦曹晓莉张建耕
关键词:冷上清TTP凝血系统
输注血浆成分传播病毒的因素及病毒灭活的重要性被引量:3
2009年
张西春张雅莉赵敏
关键词:血浆输注血浆成分传播病毒血浆蛋白制品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浆制品
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因素探讨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研究影响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最显著的因素,优化制备工艺,提高冷沉淀产率。方法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13 min内采完(保存液为ACD-B及保存液为CPDA-1)400 mL全血214份,分离制备冷沉淀。首先比较ACD-B血袋制备的A、B、O、AB各型冷沉淀(每组15份);对比ACD-B、CPDA-1 2种血袋制备的非O型冷沉淀(每组17份);再比较凝血因子Ⅷ≥80 IU与<80 IU ACD-B血袋制备的非O型冷沉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pH值的差异(每组15份);最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非O型全血采集后采用1种水循环方式快速降温至4℃后置于2—6℃储血冰箱;对照组非O型全血采集后直接放入2—6℃储血冰箱。先比较2组均在采血后18—24 h制备的冷沉淀(每组15份),再观察实验组在采血后0—6 h、6—12 h、12—18 h、18—24 h冷沉淀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动态变化(每组30份)。结果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活性以B型[(94.81±14.95)IU/袋]、AB型组[(96.94±24.16)IU/袋]明显高于O型组[(77.68±10.41)IU/袋,P<0.05],Fib无差异(P>0.05);ACD-B、CPDA-12种血袋制备的非O型冷沉淀凝血因子Ⅷ活性[ACD-B:(91.58±26.69)IU/袋、CPDA-1:(107.68±29)IU/袋]、Fib含量[ACD-B:(218.67±44.85)mg/袋,CPDA-1:(244.62±40.02)mg/袋]无差异(P>0.05);非O型冷沉淀凝血因子Ⅷ≥80 IU与凝血因子Ⅷ<80 IU相比,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Ⅷ≥80 IU:(32.37±10)mg/L,Ⅷ<80 IU:(30.71±10.35)mg/L]、pH值[Ⅷ≥80 IU:(7.183±0.18),Ⅷ<80 IU:(7.181±0.16)]无差异(P>0.05);实验组在采血后18—24 h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Ⅷ活性(99.15±24.25 IU/袋)高于对照组[(79.78±24.35)IU/袋,P<0.05],Fib含量[对照组:(213.72±32)mg/袋,实验组:(218.67±44.85)mg/袋]无差异,均符合现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照组的冷沉淀凝血因子Ⅷ活性不符合,Fib含量符合;实验组分别在采血后0—6 h、6—12 h、12—18 h、18—24 h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Ⅷ活性随着制备时间延长而递减,并且均符�
张良子苏晓敏张雅莉
关键词:冷沉淀温度纤维蛋白原
混合血小板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探讨混合血小板制备工艺优化方法及质量监控的方法. 方法:对180份400 mL新鲜全血在采集前和采集后以及分离出的白膜进行血小板含量检测,将每份血液在采血后6h内分离出白膜,随机选其中90份为对照组,当天...
张雅莉靳朝霞刘建强赵晓华王文张国权彭鹏
关键词:白膜法
文献传递
献血者献血后局部瘀斑原因及预防措施被引量:2
2009年
献血后穿刺部位局部青紫肿胀是一种最多见的献血不良反应,多数反应轻微,少数反应较重,甚至瘀斑波及整个前臂,恢复较慢。个别献血者可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给供血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增加其对供血的恐惧心理,因而影响献血工作的开展。笔者对陕西省血液中心内2006年采集的部分献血员随机抽查,并对献血者发生的皮下血肿进行了观察,现分析如下。
曹丽张雅莉仝昕
关键词:献血者献血后瘀斑献血不良反应血栓性静脉炎穿刺部位
2种血液保存液对新鲜冰冻血浆Ⅷ因子含量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CPDA、ACD-B血液保存液的全血分离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FFP)中Ⅷ含量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用CPDA(A组)、ACD-B(B组)保存的标量400 ml全血所分离制备的FFP各48份,测定FⅧ含量,比较2组FⅧ均值及合格率。结果 2组FⅧ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FⅧ达到质量标准数量的合格率明显下降。结论 ACD-B组FⅧ含量达到质量标准数量的下降与保存液容量增多所致稀释性浓度下降、实际采血量等因素有关。
张雅莉姚蓓赵晓华
关键词:血液保养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