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胃肠
  • 6篇胃肠道
  • 6篇胃肠道间质瘤
  • 6篇间质
  • 6篇间质瘤
  • 6篇肠道
  • 6篇肠道间质瘤
  • 3篇基因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肿瘤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小板

机构

  • 10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0篇张艳
  • 6篇季峰
  • 3篇周辛欣
  • 2篇姚航平
  • 2篇方向明
  • 2篇马涵
  • 1篇陈齐兴
  • 1篇吴晓梁
  • 1篇李霖
  • 1篇程宝莉
  • 1篇顾竹影
  • 1篇侯金超
  • 1篇钟卫祥

传媒

  • 2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The 14...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关键基因: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法筛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法,筛选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关键基因。方法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基因表达数据库中,获取脓毒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基因芯片数据GSE54514,采用R语言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包构建脓毒症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差异基因的共表达网络,筛选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模块与枢纽基因,并对与脓毒症预后相关性最高的模块中的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通过对脓毒症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622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得到与脓毒症预后相关性最高的模块。GO富集分析显示该模块中的基因与髓系细胞的激活、中性粒细胞的激活相关;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最后通过构建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在与脓毒症预后相关性最高的模块中筛选得到15个枢纽基因。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出与脓毒症预后高度相关的15个关键基因,这些基因与调节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应答有关。
丁利锋肖淑媛张艳方向明
关键词:脓毒症预后基因计算生物学
TE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脓毒症易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DNA羟甲基化酶TET2(ten-eleven translocation 2)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易感性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方法,将99例脓毒症患者和107例对照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脓毒症患者按照住院28 d转归不同分为存活组(56例)和死亡组(43例),对照组为外科大手术后未发生脓毒症的患者。根据现有的遗传关联和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以及NCBI网站SNP database数据库筛选具有较高最小等位基因频率的遗传变异,与TET2基因功能密切相关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rs6839705、rs7670522、rs7679673、rs7698522和rs10010325作为研究对象,通过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个SNPs位点在两组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用遗传分析法计算其分布频率,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TET2基因5个位点多态性与脓毒症的易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ET2基因5个SNPs位点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在脓毒症组与对照组之间、脓毒症患者中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5个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脓毒症组与对照组之间、脓毒症患者中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TET2基因5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脓毒症的易感性和预后均无显著相关性,结果尚需更大样本实验数据进一步证实。
张艳吴晓梁侯金超程宝莉陈齐兴方向明
关键词:脓毒症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等位基因病例对照研究
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致瘤调控机制研究
目的检测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和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系((GIST882)中的表达,分析GIST及对应瘤旁正常组织ETV1的表达差异,探究其与KIT表达、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程度分级的相互关系。通过体外合成siRNA干扰E...
张艳顾梦立周辛欣马涵姚航平季峰
文献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高龄早期胃癌患者中的治疗价值被引量:9
2014年
早期胃癌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85%。随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国内广泛开展,早期胃癌内镜切除率已逐步提高。但有关≥75岁患者早期胃癌ESD治疗价值国内尚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75岁和〈75岁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内镜下治疗效果,探讨ESD治疗高龄早期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张艳季峰黄立江李霖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胃癌患者ESD切除率
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致瘤调控机制
目的 检测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和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系(GIST882)中的表达,探究其与KIT表达、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程度分级的相互关系.探讨ETV1影响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发展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
张艳顾梦立周辛欣马涵姚航平季峰
微RNA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2014年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3-4],多认为起源于胃肠道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或其前体细胞。主要是由C-Kit(85%)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仅(PDGFRA,7%)基因发生功能获得性突变[5-6],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KIT和PDGFRA自身磷酸化,下游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细胞增殖失控、凋亡受抑导致。
张艳季峰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微RN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间叶源性肿瘤PDGFRA
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特异性表达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ETV1在135例不同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阳性表达率为68.1%,显著高于瘤旁正常组织的5.2%(P<0.05)。荧光定量PCR方法显示,间质瘤组织中ETV1的相对表达Ct值(3.30±2.37)低于瘤旁正常组织的(6.19±2.86),肿瘤组织中ETV1的表达是正常组织的7.4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ETV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水平(1.24±0.67)也较瘤旁正常组织高(0.88±0.28)(P=0.0369);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TV1mRNA和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26,P=0.017)。结论: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周辛欣张艳季峰顾梦立钟卫祥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转录调控因子肿瘤发生
ETV1基因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ETV1及相关信号通路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基因芯片156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ETV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Western印迹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2对...
张艳顾梦立周辛欣马涵姚航平季峰
文献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继发耐药机制及其处理对策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STI571,Glivec)一直是治疗进展期或无法手术切除的KIT阳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2006年,舒尼替尼(sunitinib,SU011248,Sutent)开始应用于imatinib耐药或者不能耐受的GIST进展期患者的治疗。虽然imatinib和sunitinib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GIST患者的平均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但大部分患者仍出现耐药。此文旨在总结GIST继发性耐药的最新机制,探讨新的治疗靶点及更科学的耐药GIST处理对策。
张艳季峰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舒尼替尼处理对策
24h双通道食管pH监测在食管酸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24h食管pH测定用以监测食管是否存在异常酸反流是目前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有助于诊断食管酸相关疾病,但24h单通道食管pH监测只能观察远端食管酸反流情况,不能监测近端食管酸反流。24h双通道食管pH测定,可同时观察食管远端、近端酸反流情况,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伴食管外症状、食管上段异位胃黏膜有重要临床价值。此文就24h双通道食管pH监测在食管酸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张艳顾竹影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