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弹力
  • 2篇蛋白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弹力图
  • 2篇输血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网膜
  • 2篇护理
  • 2篇肝炎
  • 2篇出血
  • 2篇创伤
  • 1篇代谢
  • 1篇地平
  • 1篇性激素
  • 1篇血功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痉挛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生化

机构

  • 10篇郑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0篇张琼
  • 2篇张芳
  • 2篇刘玲玲
  • 2篇燕磊
  • 1篇李洁平
  • 1篇朴勇虎
  • 1篇孙艳华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贵州医药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44例SHA后CVS患者进行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44例患者经及早预防用药及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实施,38例好转出院除,5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1例死亡。结论尼莫地平防治SHA后CVS疗效确切,用药期间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能提高治疗率,改善患者预后。
刘玲玲张琼张芳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护理
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1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结果 51例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积极治疗和周密的护理,治愈11例,好转35例,死亡5例,病死率9.80%。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严密观察血糖变化,重视饮食控制和康复护理,可降低近期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张琼刘玲玲张芳
关键词: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护理
血栓弹力图在危重症创伤出血临床输血指导及凝血功能检测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究在临床危重症患者输血以及凝血功能检测用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依据常规凝血指标指导输血,观察组则依据TEG结果来指导输血,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用血量的差异性,并对观察组输血前后TEG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分析TEG相关指标与凝血常规指标的关系。结果 输血前,两组的凝血四项和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观察组PT、APTT、TT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FIB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后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R值、K值均较输血前降低,MA值、Angle角以及CI值均较输血前升高(P<0.05)。观察组冷冻血浆、冷沉淀输注量均较对照组更少(P<0.05),但两组血小板输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值与APTT呈正相关(r=0.328,P=0.036<0.05),K值与PLT呈负相关(r=-0.389,P=0.001<0.05),Angle角与FIB、PLT均呈正相关(r=0.328、0.475,P=0.029、0.000<0.05),MA值与FIB、PLT均呈正相关(r=0.337、0.460,P=0.016、0.000<0.05),CI值与与FIB、PLT均呈正相关(r=0.235、0.348,P=0.020、0.014<0.05)。结论 TEG在临床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且可以发现并改善患者凝血异常情况,TEG相关指标与凝常规凝血指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张琼姚静张燕飞
关键词:出血临床输血
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指导下输血治疗对急诊创伤患者凝血指标、血制品输注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指导下输血治疗对急诊创伤患者凝血指标、血制品输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急诊创伤患者根据是否进行TEG检测分为对照组(常规凝血指标指导,n=52)和观察组(TEG检测下输血指导,n=60)。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凝血指标、血制品输注量、不良反应及观察组输注前后TEG变化。结果 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输血24 h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鲜冰冻血浆(FFP)、单采血小板(SDPC)、悬浮红细胞(SRBC)、冷沉淀(CRYO)均低于对照组,输血24 h后凝血时间(R值)、血块形成时间(K值)均短于输血前,弹力图最大切角(α)高于输血前(P<0.05);两组最大凝血块强度(MA)、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TEG检测结果指导下输血治疗较常规凝血指标检测指导能够进一步改善急诊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减少血制品输注量,提高止血效果,且安全可靠。
张燕飞张琼姚静
关键词:急诊创伤血栓弹力图输血治疗止血效果凝血指标
血清生化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SF)、谷氨酰转肽酶(GGT)、腺苷脱氨酶(ADA)、5–核苷酸酶(5–NT)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51例PHC患者作为PHC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良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SF、GGT、ADA、5–NT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F、GGT、ADA、5–NT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PHC组患者的血清SF、GGT、ADA、5–NT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患者血清SF、GGT、ADA、5–NT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F、GGT、ADA和5–NT联合检测在PHC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依据各指标水平的变化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较好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因此各指标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于晓涵肖梦茹张琼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血清铁蛋白谷氨酰转肽酶腺苷脱氨酶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定本院5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及同期收治的非丙型肝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为研究时段,对其进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荧光探针法、CMI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RIBA(重组免疫印迹法)检测,分析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CMIA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符合率均显著高于PCR、ELISA、RIBA检测(P<0.05)。结论 CMIA在诊断丙型肝癌中,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以及灵敏度,明显提高了丙型肝炎的诊断符合率,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张琼
关键词:丙型肝炎
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压升高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眼压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式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眼科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8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眼压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182例患者中术后眼压升高16例(8.79%)。不同年龄、眼部炎症反应、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术后眼压波动、晶状体皮质或黏弹剂残留患者术后眼压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使用糖皮质激素、性别、高度近视、术眼、遗传史患者术后眼压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手术时间大于或等于3 h、有眼部炎症反应、术后眼压波动大于或等于8 mm Hg、合并基础疾病、有晶状体皮质或黏弹剂残留是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眼压升高与年龄、眼部炎症反应、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术后眼压波动、晶状体皮质或黏弹剂残留有关。
张琼朴勇虎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眼压升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眼压波动
自我管理强化模式联合院内团体压力接种训练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5年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眼部最常见并发症,呈慢性进行性,对患者视力影响极大甚者可导致失明。视力障碍导致对周边环境的敏感度降低与社会适应性下降、居家难以开展良好的自我管理、多种负面情绪产生等情况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术后视功能的恢复[1]。自我管理强化模式作为一种行为认知疗法,可用于培养健康和积极的自我管理能力。院内压力接种训练中专业的干预小组的成立,个体化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家属的督促以及患者间的鼓励,可用于帮助患者改变负面思维,加强对患者的术后康复管理。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管理强化模式联合院内压力接种训练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
张琼孙艳华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
Mac-2结合蛋白、岩藻糖基化触珠蛋白检测对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研究Mac-2结合蛋白(Mac-2BP)、岩藻糖基化触珠蛋白(FUC-HPT)检测对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05例慢性肝炎患者。患者均进行FUC-HPT、Mac-2BP水平测定及肝组织病理活检。对105例患者肝组织病理活检结果进行观察,并对肝纤维化不同分级患者的FUC-HPT、Mac-2B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FUC-HPT、Mac-2BP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结果 105例患者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肝纤维化S0级18例,S1级36例,S2级30例,S3级15例,S4级6例;肝纤维化S4级患者的FUC-HPT、Mac-2BP水平>肝纤维化S3级患者>肝纤维化S2级患者>肝纤维化S1级患者>肝纤维化S0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FUC-HPT、Mac-2BP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分级不断增加,血清FUC-HPT、Mac-2BP水平逐渐升高,FUC-HPT、Mac-2BP水平与肝纤维程度呈正相关,检测FUC-HPT、Mac-2BP水平能够为预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提供信息。
张琼姚静燕磊
关键词: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肝纤维化
绝经期女性肾功能与性激素、血脂代谢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绝经期女性肾功能与性激素、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绝经期女性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63例)和肾功能受损组(37例),检测两组血清性激素(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和血脂代谢(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分析其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肾功能损伤组血清卵泡刺激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组,雌二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显示绝经期女性血清雌二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肾功能呈正相关,卵泡刺激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肾功能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为绝经期女性肾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绝经期女性性激素水平紊乱、血脂代谢异常与肾功能下降相关。
李洁平燕磊张琼
关键词:绝经期肾功能性激素血脂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