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萍

作品数:13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英汉
  • 3篇英语
  • 3篇翻译
  • 2篇大学生
  • 2篇谚语
  • 2篇语言
  • 2篇互译
  • 1篇大学生英语
  • 1篇大学生英语学...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阅读
  • 1篇动机
  • 1篇学生英语
  • 1篇学生英语学习
  • 1篇谚语翻译
  • 1篇异化
  • 1篇异化原则
  • 1篇英汉互译
  • 1篇英汉习语
  • 1篇英汉谚语

机构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7篇张永萍
  • 4篇娄瑞娟
  • 1篇杜景芬
  • 1篇白雪莲

传媒

  • 3篇社科纵横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一直以来被视为语言输入的最佳手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和语言文化的讲解从而忽略了知识的输出和语言交际。这样很多学生阅读时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孤立的、被肢解了的语句上,而无法正确理解篇章的整体结构和深刻内涵,以至于他们能"阅读",但难以达到"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交际法英语教学近年来虽然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认可,但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多体现在听说课上。本文依据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并结合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在实践基础上探索了交际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实施的方法和原则,提出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思路。
张永萍娄瑞娟杜景芬
关键词:语言输入语言输出交际法阅读教学
从文化彰显的角度谈谚语翻译中的异化原则被引量:9
2010年
文化转向和翻译是近年来翻译研究的重心,翻译被看作是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异化和归化论成了翻译中争论的焦点。翻译的标准受翻译语境、目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离开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来争论翻译标准有失偏颇。以民族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中英谚语的具体翻译为基础来讨论翻译的异化和归化论,认为以文化彰显为目的和在文化语境中本着丰富世界文化、尊重原语文化的原则进行翻译时应遵循异化的准则。
张永萍
关键词:文化内涵文化彰显谚语翻译异化归化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英语学习者的兴趣对其综合英语素质的提高有直接影响,高校应该通过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来推动英语学习者的兴趣。该文通过调查问卷、实地采访和随堂测验等方法,研究了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激发英语学习者兴趣的策略。
白雪莲张永萍
关键词:动机课堂活动
农林英汉术语平行语料库建设初探被引量:7
2017年
专门用途的英汉语平行语料库目前在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发展中具有很大潜力,但是各专业领域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均处于探索构建的初期阶段。对农林英汉术语平行语料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做了分析,探讨了建库思路、语料收集及标记加工技术。希望为农林领域从业者、译员、论文写作者的相关工作提供帮助,同时能够提高本校翻译硕士农林英汉翻译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农林英汉语翻译能力,并为今后建设更大规模的农林英汉语平行语料库提供借鉴。
张永萍娄瑞娟
关键词:平行语料库
浅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句法的语言负迁移现象被引量:4
2012年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错误大多由母语迁移造成。在此从迁移的定义出发,讨论了迁移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制约的因素,特别是结合学生写作中的范例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句法负迁移现象进行了分析。
张永萍娄瑞娟
关键词:语言迁移二语习得句法差异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农林英汉互译
2017年
农林领域由于其行业经济飞速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翻人才产出高质量译文进而为行业发展服务;功能目的论对翻译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功能目的论引入农林翻译,在其指导下探讨了农林翻译过程中词汇、句子和篇章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张永萍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翻译技巧
从英汉习语的互译谈翻译中的可译和不可译
2010年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翻译界争论已久的焦点之一。翻译中绝对的可译性和绝对的不可译性论断都有极端主义的趋向。没有绝对的可译,也没有绝对的不可译,二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不过是一个程度问题。本文在拥有固定表达形式和蕴含丰富民族文化的英汉习语互译的基础上探讨了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语言的不可译和文化的不可译。认为从语言和文化整体层面而言,翻译是可能的。然而,由于不同语言音、词、结构、语法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一些音律、字形结构、修辞、风格等方面的相对不可译现象在目前是很难改变的;文化层面即使有些难译和暂时的不可译现象,也会随着翻译方法的不断探索更新、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和人们心理开放度和接受度的增加而变得易译和可译。
张永萍娄瑞娟
关键词:英汉谚语互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