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优 作品数:31 被引量:198 H指数:8 供职机构: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一种土壤取样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取样器,包括取样管、连接杆、推料活塞板和复位弹簧;取样管的顶端与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连接杆靠近取样管的一端带有卡孔,连接杆的卡孔上固定复位弹簧的上端,复位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推料活塞板的上臂,推料活... 张智优 杨玉 王旭 王晓玉 李亮 李昱娇 李杰 杨情湖南“互联网+”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探析 被引量:3 2020年 通过分析当前湖南农业科技推广的主体、传播途径、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互联网+”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的意义,提出了建设区域性专业化“互联网+”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信息平台、加强涉农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推进农村网络建设和降低网络使用费用、加强农民对电脑和手机的使用技术培训、配备稳定的科技支撑团队、加强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的创新应用、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发展适合农业规模化生产的组织模式等推进湖南“互联网+”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工作开展的建议,以供政府、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农业生产经营者参考。 谢培庚 贺艺 张智优 周芃成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四叶草的定位与识别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四叶草的定位与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图像中四叶草所在的像素区域,以及绘制矩形基本框;步骤2、统计所述矩形基本框的边界坐标,对四叶草中心定位;步骤3、提取四叶草所在的像素区域的边... 戴明华 张智优 刘学文 谢培庚 罗建军文献传递 南方蔬菜设施优改、高效栽培及其远程智能监控技术应用研究 刘建华 彭新德 肖光辉 杨剑锋 李青峰 张智优 向绪友 杨信初 周芃成 周超 梁志怀 李丽辉 杨以龙 为了解决湖南设施蔬菜存在的设施简陋,不适合湖南气候;设施周年利用率低;生产效益差等问题,实现湖南设施蔬菜水平和效益的显著提升,从而为湖南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撑。该研究从解决湖南设施蔬菜的设施选型(...关键词:关键词:设施蔬菜 日光温室 生物防治 作物模型发展探讨 被引量:71 2011年 为进一步深化与促进作物模型发展,并融入国际潮流,论文以系统学思想为指导,采用系统分析、分类、比较及认识论挖掘等方法,通过作物模型概念、分类、作用及其与数字种植业的关系分析,阐述了作物模型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作物模型研究与应用新动态,比较了国际上作物生长模型四大研究组(DSSAT,School of de Wit,APSRU及中国)和功能-结构植物模型三大研究组(L-Studio,GREENLAB及中国)间作物模型的差异,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目前,虽然作物模型在数字种植业中的应用较少,但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城乡结构的变化,未来它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曹宏鑫 赵锁劳 葛道阔 刘永霞 刘岩 孙金英 岳延滨 张智优 陈煜利关键词:作物模型 作物生长模型 一种电动取样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取样机构,所述电动取样机构包括电动驱动装置、转接组件、取样组件;电动驱动装置包括正反转电机、正反转控制单元、转动杆和连接件,正反转控制单元控制正反转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转接组件包括连接杆、紧固件,... 张智优 杨玉 王旭 王晓玉 李亮 李昱娇 李杰 杨情设施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1年 对设施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的特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与分析,以期为今后设施作物模型的建立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张智优 曹宏鑫 陈兵林 刘岩关键词:设施作物 生长发育模型 一种基于地物光谱仪进行稻田早期稗草识别的方法 一种基于地物光谱仪进行稻田早期稗草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地物光谱仪对稻田早期水稻和稗草进行光谱数据采集并建立样本库;2)将样本库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划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3)对采集的早期水稻秧苗和稗草光谱数据... 王晓玉 李杰 张智优 李昱娇中南丘陵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技术探究 被引量:9 2018年 本文从论述丘陵地区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出发,重点阐述了丘陵农田残膜污染治理难点,详细分析了残膜污染治理技术,以期为覆膜栽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南丘陵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张智优 谢培庚 戴明华关键词:残膜污染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农业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研究——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对口扶贫点为例 被引量:10 2019年 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成为贫困地区脱贫发展的重要利器,特别是智能手机和微信的普及和发展,为精准扶贫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以湖南湘西州典型贫困村为例,探索微信微信小程序在精准脱贫帮扶中的应用优势,并且针对性的设计开发特色微信小程序,应用于对口扶贫,为其推送个性化信息、宣传乡村特色,达到提升对口扶贫信息化水平,加快精准脱贫速度、加强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的目的。 于超 张哲 罗建军 李祺 张智优 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