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燕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周口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镇痛
  • 5篇芬太尼
  • 4篇术后
  • 3篇硬膜
  • 3篇硬膜外
  • 2篇心脏
  • 2篇盐酸
  • 2篇镇痛效果
  • 2篇手术
  • 2篇术后镇痛
  • 2篇术后镇痛效果
  • 1篇地佐辛
  • 1篇心脏手术
  • 1篇心脏手术患者
  • 1篇心脏骤
  • 1篇心脏骤停
  • 1篇胸骨
  • 1篇胸骨正中
  • 1篇胸骨正中切口
  • 1篇血流

机构

  • 9篇周口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张春燕
  • 3篇刘曙光
  • 2篇吴建厂
  • 1篇王根岭
  • 1篇王吉敬
  • 1篇刘伟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医学信息(内...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布比卡因脂质体与盐酸布比卡因局部麻醉对老年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脂质体(LB)与盐酸布比卡因(BH)局部麻醉在老年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中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106例老年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BH组和LB组,各53例。BH组术后切口局部注射BH并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LB组切口局部注射LB并使用PCIA。术后6、12、24、48、72 h,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血清疼痛介质[5-羟色胺、P物质、前列腺素E_(2)(PGE_(2))、β内啡肽(β-EP)]、应激激素水平[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E)]。比较两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LB组术后24、48、72 h静息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低于BH组(P<0.05)。LB组术后6、12、24、48、72 h血清5-羟色胺、P物质、PGE_(2)、皮质醇、NE水平低于BH组,β-EP水平高于BH组(P<0.05)。LB组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长于BH组,术后72 h内阿片类药总用量少于BH组(P<0.05)。LB组与BH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局部注射LB应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与疼痛介质水平,且对镇静程度无影响,安全性较好。
张春燕李焕丽刘晶晶刘曙光
关键词:盐酸布比卡因
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QLB)、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TAPB组和QLB组各37例。QLB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QLB复合全麻,TAP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APB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h、12 h、24 h的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肾上腺素(EP)、去甲肾上腺素(NE)]和术后3 h、6 h、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泵使用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3 h、12 h及24 h,QLB组患者的EP水平分别为(102.73±19.82)μg/L、(117.82±20.35)μg/L、(92.74±17.12)μg/L,皮质醇水平分别为(254.37±26.31)μg/L、(292.84±27.59)μg/L、(247.42±30.25)μg/L、NE水平分别为(402.36±29.83)μg/L、(468.94±30.12)μg/L、(379.25±30.41)μg/L,明显低于TAPB组同时间点EP[(127.66±20.45)μg/L、(143.82±24.94)μg/L、(103.25±15.69)μg/L]、皮质醇[(289.63±26.94)μg/L、(318.62±32.45)μg/L、(264.83±28.49)μg/L]、NE[(498.25±32.45)μg/L、(576.88±25.64)μg/L、(402.37±32.1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20±0.63)分、(2.53±0.38)分、(1.82±0.39)分,明显低于TAPB组的(4.69±0.50)分、(3.52±0.40)分、(2.90±0.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QLB组患者的镇痛泵首次使用时间为(11.54±2.13)h,明显长于TAPB组的(7.38±1.68)h,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总用量分别为(5.14±1.36)次、(105.43±7.42)μg,明显少于TAPB组的(7.89±1.67)次、(121.23±9.54)μ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41%,明显低于TAPB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QLB用于妇科腔镜手术中可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疼痛程度,减少镇痛泵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麻醉
张春燕李焕丽刘晶晶刘曙光
关键词:妇科腔镜手术腹横肌平面阻滞应激反应
椎管内麻醉期间心脏骤停的原因及防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椎管内麻醉期间心脏骤停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国内有关椎管内麻醉期间引起心跳骤停的文献的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结果显示硬膜外麻醉要占到所有案例中的34%,共计发生207例。其中硬膜外麻醉心跳骤停的发生率在8/10000左右,而腰麻中心跳骤停的发生率约为6/10000左右。结论引起椎管内麻醉期间心脏骤停的原因十分复杂,要严格掌握椎管内麻醉的各种适应证,高度重视椎管内麻醉的预防和处理,以减少患者死亡率。
张春燕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心脏骤停
硬膜外麻醉下辅用咪哒唑仑和芬太尼对术中镇静及牵拉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下辅用咪哒唑仑和芬太尼对术中镇静及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拟行择期上腹部手术120例.男76例,女44例,年龄19~68岁,体重48~70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硬膜外阻滞平面及效果满意后,于手术切皮前5min缓慢静注辅助用药,A组咪哒唑仑0.06mg/kg、芬太尼1.0ug/kg;B组氟哌利多0.05mg/kg、芬太尼1.0ug/kg或哌替啶1mg/kg,监测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观察内脏牵拉反应以及改良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A组患者用药前与用药后5、10、30、60min及探查或牵拉内脏器官时HR、MAP、SpO:无明显变化(P〉0.05);而且无牵拉不适并能对正常呼名有正常应答。结论咪哒唑仑和芬太尼作为硬膜外麻醉的辅助用药,对保持术中良好镇静及对抗内脏牵拉反应有确切满意的效果。
吴建厂王吉敬张春燕王根岭
关键词:咪哒唑仑芬太尼硬膜外牵拉反应
罗哌卡因配伍曲马多或芬太尼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曲马多、芬太尼分别和罗哌卡因配伍对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比较它们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选择剖宫产60例,随机分为三组。R组:0.2%罗哌卡因(n=20);F组:0.2%罗哌卡因+0.0004%芬太尼(n=20);T组0.2%罗哌卡因+0.5%曲马多(n=20);术后均应用一次性微量泵进行硬膜外镇痛。监测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R组VAS评分明显高于F组以及T组,有显著差异(P<0.05);F组和T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F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R组和T组(P<0.05)。结论曲马多与罗哌卡因配伍副作用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术后硬膜外镇痛配方。
吴建厂刘伟张春燕宋宝丽李印玉
关键词:曲马多芬太尼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
盐酸瑞芬太尼在腹部短小手术中应用观察
2012年
盐酸瑞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麻醉用药,尤其是在腹部短小手术的应用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盐酸瑞芬太尼的药理特性及其在无痛人工流产术,门诊儿科手术等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证实盐酸瑞芬太尼在腹部短小手术麻醉中显著效果,并对临床应用出现的不良发应及与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力求提高盐酸瑞芬太尼在腹部短小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张春燕
关键词:安全性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来西华县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12例患者,依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采用环泊酚麻醉,观察组5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褪黑素、术后恢复情况、视觉模拟(VA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地佐辛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切皮时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肌瘤时两组MA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皮时、剔除肌瘤时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皮时、剔除肌瘤时、术毕心率(HR)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皮时、剔除肌瘤时及术毕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30 min、苏醒后两组褪黑素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应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补救镇痛药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晕、心房颤动、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注射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镇静、镇痛效果更好,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更小。
方永红张波涛张春燕
关键词:子宫肌瘤切除术血流动力学褪黑素术后恢复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在自控静脉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术后使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进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行PCIA,年龄20~60岁,ASAⅠ~Ⅱ级。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患者30例。单独使用地佐辛为对照A组;单独使用舒芬太尼为对照B组;使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为观察组C组。对三组研究对象术后4、8、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48 h内患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镇静程度评分,患者总体满意度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研究对象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三组患者总的PCA按压次数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8、24、48 h的VAS评分、镇静程度评分,患者术后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的比较中,C组较A、B组均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使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较单独使用地佐辛和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张春燕
关键词:地佐辛舒芬太尼静脉镇痛
小剂量氯胺酮与芬太尼硬膜外超前镇痛的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芬太尼组和氯胺酮组的术后疼痛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说明在切皮前硬膜外局麻药中分别一次性加入小剂量芬太尼或氯胺酮后能发挥超前镇痛作用。
刘曙光张春燕
关键词:超前镇痛硬膜外小剂量芬太尼小剂量氯胺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