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孝军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栓塞
  • 4篇介入
  • 3篇动脉瘤
  • 3篇血管
  • 3篇介入治疗
  • 2篇动脉栓塞
  • 2篇动脉栓塞治疗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肾动脉
  • 2篇肾动脉栓塞
  • 2篇栓塞治疗
  • 2篇肿瘤
  • 2篇晚期
  • 2篇出血
  • 1篇弹簧圈
  • 1篇导航
  • 1篇电图
  • 1篇动脉夹层动脉...
  • 1篇动脉瘤复发

机构

  • 11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张孝军
  • 7篇李茂全
  • 5篇曹传武
  • 4篇韩世龙
  • 3篇张家兴
  • 3篇吕中伟
  • 3篇刘玉金
  • 2篇张小平
  • 2篇徐霁充
  • 2篇韩建红
  • 2篇刘玉金
  • 2篇马仙珏
  • 1篇孙继平
  • 1篇徐家华
  • 1篇宋鹏
  • 1篇陆晨晖
  • 1篇张全斌
  • 1篇林辉
  • 1篇郑军华
  • 1篇陈左权

传媒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期胰腺癌介入综合治疗的相关策略、机制及应用产品研发
李茂全何丹农张小平纪建松薛雷李觉朱君马仙珏曹传武韩世龙林辉王实李雪张孝军韩建红
针对晚期胰腺癌(APC)预后极差的难题,围绕提高患者总体生存期(OS)和生存质量的核心,项目组进行了动脉内持续化疗灌注(TAI)联合物理治疗长期探索,取得满意临床疗效;阐明了与该技术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改变与调控机理;开发了...
关键词:
关键词:胰腺癌介入治疗
肌电图在臭氧治疗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术中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臭氧治疗多节段椎间盘突出下肢肌电图的术前定位作用及对疗效的预判。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经MR明确诊断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51例,采用DSA引导下臭氧椎间盘内注射联合脊神经周围臭氧注射和脊神经周围复方倍他米松及布比卡因注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51病例术前肌电图提示神经根性损伤43例,阳性率84.3%;HIZ征阳性30例,阳性率58.8%;Modic征阳性24例,阳性率47.1%。术后1、3和6个月的M-JOA评分、ODI指数随访显示,术后1、3和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0.1%、86.2%、78.5%和87.3%、79.5%、74.6%。结论下肢肌电图在臭氧治疗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的术前定位准确,能精确预判臭氧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徐家华刘玉金张孝军张家兴李茂全吕中伟
关键词:DSA引导臭氧化学消融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电图
晚期肝/胃等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新方案的临床应用
李茂全吕中伟陆晨晖马仙珏曹传武徐霁充张小平朱学东潘慧刘玉金张孝军
概述:动脉内化疗灌注(TAI)是晚期实体肿瘤重要姑息性技术,但临床推广受到限制,原因是相关基础理论体系不完善和临床实验研究数据缺失。2007年起,项目组为验证和推广该技术,围绕常见实体肿瘤(肝/胃癌)进行了大样本、前瞻性...
关键词:
关键词:晚期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免疫治疗
动脉栓塞治疗胰十二指肠动脉瘤破裂出血一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女,56岁。因右上腹疼痛5d,加剧0.5h于2012年10月9日入院。查体:血压160/90mmHg,贫血貌,心肺无异常。全腹压痛,上腹部饱满,稍有肌卫,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既往高血压史30余年,否认其他病史。化验:血WBC13.8×10^9/L,N0.893,RBC2.71×10^12/L,Hb89/L,HCT0.26。CT示:右侧中上腹膜后血肿可能大(图1A);动脉造影见胰十二指肠动脉后弓夹层动脉瘤形成,
张孝军刘玉金
关键词:动脉瘤破裂出血胰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治疗高血压史右上腹疼痛腹膜后血肿
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并发肾脏大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后肾脏大出血的原因及肾动脉栓塞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21日我院23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并发肾脏大出血行肾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血红蛋白、肌酐、伴随疾病、肾...
曹传武徐霁充张家兴张孝军韩世龙李茂全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术大出血肾动脉栓塞弹簧圈
智能导航辅助CT引导下肺小结节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穿刺导航机器人(ROBIO)辅助CT引导下肺小结节穿刺活检与传统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阳性率及并发症。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99例诊断为肺小结节(直径≤3 cm)患者行穿刺活检术,随机分为ROBIO组和常规组。术后获得相应组织标本及病理诊断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35个月。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病理诊断阳性率比较,ROBIO组93.5%,常规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BIO组7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即不同程度的气胸;常规组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ROBIO组76.1%;常规组18.9%,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智能定位辅助系统能提高CT引导下肺部小结节穿刺活检阳性率,同时能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张孝军曹传武韩世龙韩建红李红玉李茂全吕中伟
关键词:活检小结节
纵隔肿瘤血管造影及栓塞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价纵隔肿瘤供血动脉来源及其栓塞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年来经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的纵隔肿瘤6例,其中胸骨后甲状腺肿1例,恶性胸腺瘤1例,恶性神经纤维瘤2例,滑膜肉瘤1例,纵隔型肺癌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纵隔肿瘤的动脉供血来源,评估栓塞对辅助手术切除及预后的价值。结果纵隔肿瘤根据生长位置可有不同的供血动脉,本组病例所见主要供血动脉有甲状颈干、胸廓内动脉、支气管动脉、膈下动脉和肋间动脉,发生胸壁侵犯时可有胸壁外侧动脉供血。肝动脉也可向邻近纵隔肿瘤供血。可同时有纵隔两侧动脉供血。3例于栓塞后20 h内手术切除,术中出血明显较少,肿瘤易于剥离,切除标本可见肿瘤大部分变性坏死。3例因为术后复发、瘤体巨大未行手术切除,复查可见肿瘤大部分坏死、体积萎缩。结论纵隔肿瘤供血动脉来源复杂,需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全面寻找可能的供血动脉,以达到彻底栓塞的目的。栓塞对于辅助手术切除和控制肿瘤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刘玉金张孝军宋鹏王志军徐家华王茂强
关键词:纵隔肿瘤血管造影栓塞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大小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收集并分析了2016年1月—2021年1月接受动脉瘤介入治疗的388例患者共424个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初次发病入院时检测MPV数值。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复发将动脉瘤分成两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究MPV与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估MPV对于动脉瘤复发的预测能力。结果有79例(18.6%)动脉瘤出现了复发。根据有无复发将所有的动脉瘤分成两组。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间年龄、破裂动脉瘤比例、术前改良Fisher分级、栓塞方式、栓塞即刻Raymond-Roy分级和入院MPV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即刻栓塞结果(OR=4.464,95%CI:2.2428.890,P<0.001)和入院MPV数值(OR=0.238,95%CI:0.1620.350,P<0.001)是动脉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表明,MPV预测动脉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95%CI:0.7890.863,P<0.001)。MPV预测动脉瘤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9.9 fL。MPV≤9.9 fL对于预测动脉瘤复发具有78.5%的灵敏度和80.0%的特异度。结论MPV水平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后复发具有预测潜力,入院MPV越低的患者,其复发可能性越大。
张孝军舒仲文郭红根郑智淼杨立馨陈刘炜李茂全
关键词:平均血小板体积动脉瘤复发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医源性肾损伤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影响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10例医源性肾损伤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7.4岁。术后发病时间最长60天,最短1天,平均3天。临床均表现为肉眼血尿,其中9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1例为肾病经皮穿刺活检术后。经CT检查见肾实质出现征象,行统一标准的肾脏数字血管造影,表现为对比剂外溢或动静脉瘘,明确出血血管后,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前1天和术后5天分别检测肾功能,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损伤靶血管的栓塞术,9例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征象,1例表现为动静脉瘘;9例为下极动脉,1例为上极动脉。栓塞后即刻造影,责任动脉未见对比剂外溢或静脉早现。术后随访1~24个月,无再发肉眼血尿,栓塞术后肉眼血尿消失时间最长者7天,最短1天,平均2.2天。肾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肾损伤出血安全、有效。
张孝军韩世龙许云飞曹传武张家兴郑军华李茂全
关键词:医源性肾损伤栓塞疗效
尿激酶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肢体缺血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灌注尿激酶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肢体缺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UniFuse溶栓导管灌注尿激酶治疗21例急性肢体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导管接触溶栓(CDT)临床疗效、预后及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溶栓有效,临床症状缓解,保肢成功。1例因肾功能失代偿发生脑出血死亡,无其它出血、血肿、致残并发症。结论初步临床研究表明,CDT术治疗急性肢体缺血安全有效,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及支架植入,溶栓风险可控。
刘玉金张孝军宋伟祥沈旭波李浏博
关键词:急性肢体缺血尿激酶血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