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勇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伞形科
  • 3篇棱子芹属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地理学研究
  • 1篇异名
  • 1篇植物地理
  • 1篇植物地理学
  • 1篇植物解剖
  • 1篇植物解剖学
  • 1篇植物系统学
  • 1篇植物新记录
  • 1篇孢粉
  • 1篇孢粉学
  • 1篇微形态
  • 1篇微形态特征
  • 1篇系统学
  • 1篇花粉
  • 1篇花粉类型
  • 1篇花粉形态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南京出入境检...

作者

  • 5篇张勇
  • 4篇刘启新
  • 2篇宋春凤
  • 2篇邓懋彬
  • 1篇舒璞
  • 1篇王利松
  • 1篇王珂

传媒

  • 4篇植物资源与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4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棱子芹属的系统演化及植物地理学研究
本文对棱子芹属的分类历史及其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整理,并进行了解剖学、微形态学、孢粉学、血清分类学、表征数量分类学和分支分类学以及宏观外部形态等方面的研究。根据这些学科所得的研究证据,探讨了棱子芹属的分类界限以及种间的系...
张勇
关键词:棱子芹属植物地理学孢粉学
文献传递
伞形科棱子芹属花粉形态特征及其演化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国产棱子芹属(Pleurospermum Hoffm.)13个种类的花粉形态特征。结果显示:供试13个种类的花粉粒可分为近菱形、近圆形、椭圆形、近长方形和超长方形5种类型。极轴长度(P)17.1—27.1μm,多为20~25μm;赤道轴长度(E)12.5—19.3μm,多为13.6~18.6μm;PIE值为1.2—2.0,多为1.2—1.5。极面观通常为三角形或近卵状三角形,少数种类为近圆形,仅1种(太白棱子芹Pgiraldii Diels)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多为近菱形、近圆形或椭圆形,少数种类为近长方形,仅1种(太白棱子芹)为超长方形。萌发孔为三沟孔,大多数种类为角萌发孔,仅云南棱子芹(P.yunnanense Franch.)和太白棱子芹为边萌发孔;沟长达两极或几达两极。赤道区的纹饰密集且多样,大体可分为短皱脑纹、颗粒状纹和细网纹3类,其中仅岩生棱子芹[Prupestre(Popov)K.T.FuetY.C.Ho]具细网纹;极区纹饰与赤道区常不一致,多为穴状网纹或纹饰不清晰。依据观察结果,讨论了棱子芹属在伞形科中的演化地位以及属内各种类间的演化关系,并结合宏观形态特征及果实解剖特征探讨了棱子芹(PcamtschaticumHoffm.)、太白棱子芹和矮棱子芹(P.nanumFranch.)的分类问题。
张勇刘启新王利松舒璞宋春凤
关键词:伞形科棱子芹属花粉类型微形态特征
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Thunb.)Dietr.〕种下新组合被引量:1
2002年
Helwingia japonica (Thunb.) Dietr. var. papillosa Fang et Soong was reduced as a new synonym of H. japonica (Thunb.) Dietr. var. hypoleuca Hemsl. ex Rehd. Helwingia zhejiangensis Fang et Soong was combined into H. japonica (Thunb.) Dietr. and renamed H. japonica (Thunb.) Dietr. var. zhejiangensis (Fang et Soong) M. B. Deng et Y. Zhang.
张勇邓懋彬刘启新
关键词:异名
安徽伞形科植物新记录被引量:1
2004年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specimen checking, Pimpinella smithii Wolff, Pimpinella fargesii de Boiss., Ligusticum acuminatum Franch., Ligusticum ajanense (Regel) K.-Pol. and Heracleum tiliifolium Wolff are reported as new records for Anhui Province in China. The general habitat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s of these species are also analysed.
张勇邓懋彬刘启新
关键词:伞形科植物地理分布
伞形科棱子芹属部分种类果实结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伞形科(Apiaceae)棱子芹属(PleurospermumHoffm.)的宝兴棱子芹〔P.benthamii(Wall.ex DC.)Clarke〕和松潘棱子芹(P.franchetianumHemsl.)、西藏棱子芹(P.hookeriClarke var.thomsoniiClarke)和太白棱子芹(P.giraldiiDiels)、康定棱子芹(P.prattiiWolff)和瘤果棱子芹(P.wrightianumde Boiss.)的果实横切面的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种植物虽然在外部形态上两两相似,但彼此间的果实解剖结构特征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共同特征是果棱均比较发达,且外果皮与中果皮分离,常形成空腔,每个果棱有1个明显的维管束,中果皮高度退化,果壁均很薄,棱槽和合生面均有油管,其中合生面油管数为棱槽油管数的2倍;差异主要表现在果实横切面外形、果体的压扁程度、果棱的发达程度、外果皮拱起程度及角质层的有无和厚度、维管束大小和着生位置、棱槽油管数以及合生面与侧棱的关系等方面。根据观察结果认为康定棱子芹与瘤果棱子芹不宜合并,建议将西藏棱子芹与太白棱子芹予以合并。
王珂张勇刘启新宋春凤
关键词:棱子芹属伞形科果实植物解剖学植物系统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