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国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Kamada法大鼠肝移植并发症的常见因素及预防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改良Kamada法制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改良法大鼠原位肝移植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对113只大鼠进行原位肝移植预试验(共56对,一只供体大鼠因供肝严重脂肪肝而终止实验),其中存活1周12例,1周内死亡44例,最长存活时间3天。死亡原因:腹腔出血14例,无肝期时间过长10例,肝下下腔静脉狭窄血栓形成5例,门静脉狭窄血栓形成4例,麻醉过深4例,胆管梗阻4例,呼吸衰竭2例,感染1例。(2)在预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对110只大鼠行原位肝移植(共55对),其中5例死亡,成功率为90.9%。引起死亡原因有:腹腔出血1例,肝下下腔静脉狭窄血栓形成1例,左膈下静脉出血1例,门静脉狭窄血栓形成1例,麻醉过深1例。试验组的55例大鼠手术成功率和1周存活率为90.9%。结论:(1)重视早期动物模型的预试验操作,细致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预防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先决条件;(2)麻醉的深浅控制是手术成功的保障;(3)尽量缩短受体无肝期是决定术后生存率的关键;(4)改善术后饲养环境及合理的抗菌素应用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必要手段。
- 张国伟周杰赵宏峰郑于剑张利国
- 关键词:肝移植并发症
- 外周血AFPmRNA、h-TERTmRNA检测对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探索其在HCC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FQ-PCR检测60例HC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hTERTmRNA的表达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CC患者AFPmRNA、hTERTmRNA的表达量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达数量相应减少,阳性率也明显降低,以1周后下降最为显著(P<0.05)。在肿瘤标志物持续表达阳性的患者中,其术后复发率也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外周血中定量检测AFPmRNA、hTERTmRNA的表达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术后HCC的微转移,预测肿瘤的复发倾向,为术后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 张利国周杰林建华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微转移荧光定量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 联合检测外周血AFP mRNA、h-TERT mRNA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h-TERT mRNA表达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h-TERT mRNA的表达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AFP mRNAh、-TERT mRNA表达量比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它们的阳性率分别达到76.7%、83.3%,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两个指标进行检测,敏感度提高到92.6%,同时其特异度为97.2%,是诊断肝细胞肝癌的良好肿瘤标志物。其表达结果与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有无肝内浸润和(或)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肝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外周血AF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周血中定量检测AFP mRNA、h-TERT mRNA表达量可以作为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指标,能够早期发现肿瘤,甚至可以发现其他检测方法尚不能发现的小肝癌,联合检测的意义更为明显。
- 张利国周杰林建华张兴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AFPMRNAM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