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 作品数:27 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应用掌长肌腱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被引量:9
- 1994年
- 应用掌长肌腱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谢文龙,邵宣,张军,谢明华我院自1982年起,采用月骨摘除掌长肌腱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30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8~45岁,平均29.5...
- 谢文龙邵宣张军谢明华
- 关键词:月骨坏死缺血性坏死掌长肌腱填塞
- 流入翻转恢复序列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肾动脉检查扫描参数的优化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中探讨流入翻转恢复序列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检查中的扫描参数优化。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60例行肾动脉成像的患者,并按结果示有无狭窄分为狭窄组12例和无狭窄组48例。对每组同一患者利用不同的流入翻转恢复时间进行扫描,时间设定分别为1200、1300和1400 ms,进而得到同一患者的3组肾动脉图像。通过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估,选出最佳图像,从而得出2组的最佳流入翻转恢复时间。结果狭窄组患者选择1400 ms的流入翻转时间可得到最佳图像,无狭窄组患者选择1200 ms的流入翻转恢复时间可得到最佳图像。结论流入翻转恢复序列磁共振动脉成像通过优化参数能较好显示肾动脉及其分支,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尤其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可成为首选检测方法。
- 王朋张军刁强李林杨刚郑玲李延军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肾动脉狭窄
- 静脉肾盂造影、CT尿路造影及磁共振尿路成像在诊断泌尿系统结石中的价值被引量:23
- 2009年
- 目的:泌尿系统结石是急腹症最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文中就静脉肾盂造影(IVP)、CT尿路造影(CTU)、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技术的异同点以及在泌尿系统结石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100例尿路结石患者(经手术证实)其中80例实施IVP检查,60例实施CTU检查,35例实施MRU检查。100例中,25例患者均实施了IVP检查、CTU检查、MRU检查。CTU采用的重建技术主要包括多层面重组、曲面重组、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MRU主要采用最大密度投影。结果:经IVP检查的80例患者中能够明确诊断的共有73例,诊断率为91.3%;所有经CT检查的60例患者,其中59例患者的结石能够确诊,图像直观,结石定位准确,诊断率为98.3%;MRU检查的35例患者结石共检出20例,诊断率为57.1%,图像能够显示结石部位低信号影、充盈缺损以及肾盂肾盏输尿管的积水情况。结论:IVP检查方法比较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对结石具有较高的检出率;CTU具有图像质量好,对结石的检出率高,结合横断面图像,诊断率可达到98%以上;MRU对结石的显示不如CTU、IVP敏感,但是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无需造影剂的方法,对结石的诊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李峰郑玲张军
- 关键词:尿路结石静脉肾盂造影CT尿路造影磁共振尿路成像
- 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ophy angiography,CTA)中应用的新技术。文中旨在探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56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进行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将患者分为2组,A组患者心率平均≤75次/min,选择70%期相进行扫描;B组患者心率平均>80次/min,选择40%期相进行扫描。2组注射对比剂为80~90 ml。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利用双盲法以4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评分,对冠状动脉3个主要分支即右侧冠状动脉、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血管成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辐射剂量。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比较2组间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56例患者共纳入分析的血管为168支,共有156支(92.9%)冠状动脉满足影像诊断要求。其中A组30例患者90支血管,其中4支(4.44%)冠状动脉不能评价;B组26例患者共计78支血管,其中8支(10.3%)血管不能评价;在A、B 2组各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对照,2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辐射剂量(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均值(17.28±0.45)mGy,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2.84±0.08)mSv,其中A组CTDIvol均值(17.38±0.73)mGy、ED(2.90±0.13)mSv;B组CTDIvol均值(17.17±0.47)mGy,ED(2.77±0.09)mSv。结论采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按照平均心率≤75次/min,选择70%期相进行自适应前瞻性扫描,平均心率>80次/min,选择40%期相进行自适应前瞻性扫描的原则,可得到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图像,并大大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
- 陈新张军周长圣顾海峰刁强郑玲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
- 膝关节置换螺旋CT扫描技术初步经验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常规CT扫描条件的初步经验。方法:对25名成年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前后2次CT申请检查中实行适度增加曝光剂量和层厚的扫描,对比同一患者前后2次扫描所得图像中金属伪影、密度分辨率的情况。结果:患者第2次扫描图像的金属伪影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密度分辨率得到了提高。结论:适度提高曝光剂量,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图像中金属伪影的影响,提高密度分辨率。提高层厚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同时增大曝光量对处理金属伪影与密度分辨率在层厚方面的矛盾起到了重要的权衡价值。
- 陈新周长圣张军顾海峰罗松郑玲
- 关键词:金属伪影密度分辨率部分容积效应信噪比
- 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gemistocytic astrocytoma ,GemA)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 GemA 的临床及影像资料。2例行 CT 平扫,8例行 MR 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共10例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10~64岁。全部位于幕上,发生在额叶7例;9例单发,1例多发;8例表现为边界不清、弥漫性生长;6例累及多个脑叶,其中5例通过胼胝体侵犯对侧大脑半球;6例肿瘤实性成分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囊变区;1例还表现为大囊小结节型,实性结节位于脑膜面侧。 MRI 肿瘤的实性成分在 T1 WI 呈等或稍低信号,在 T2 WI 呈稍高或高信号,在 DWI 呈稍高或高信号,ADC 图呈低或稍低信号;增强后2例无明显强化;6例肿瘤的实性成分呈明显强化,强化大多不均匀。 CT 表现肿瘤呈低密度,伴有轻度水肿,1例瘤内伴有点状钙化。肿瘤最大径约3.0~8.1cm ;瘤周轻度水肿9例,中度水肿1例。结论 GemA 的 MRI 表现具备一定的特点,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对该病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
- 李建瑞王朋张军程晓青黄伟卢光明
-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病理学
-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对肝脏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不同病变的强化特征。方法:收集39例肝脏占位患者,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原发性肝癌12例、肝脏转移瘤4例、肝脏血管瘤8例、肝脏腺瘤4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肝脓肿2例,术前分别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对动态增强图像绘制感兴趣区,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curse,TSC)。结果:12例原发性肝癌的病变周边见"假包膜";6例巨块型肝癌可见中央坏死及出血;2例病灶可见病灶中脂肪变性,动态增强曲线呈现出"快进快出";肝脏转移瘤4例,病变中央大都为坏死区,可见包膜影,增强包膜早期强化,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肝脏血管瘤8例在常规T2WI脂肪抑制呈明显的高信号,边界清楚,动态增强曲线为"慢进慢出型";肝脏局灶性结节2例,边缘尚清,病灶中央可见纤维瘢痕,增强方式为"快增缓增型";肝脏腺瘤4例,边缘清楚,动态增强早期明显强化;肝脓肿2例,病灶分布在肝周缘,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病灶周边强化。结论: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结合常规序列对肝脏占位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张军李林陈新卢光明郑玲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肝脏病变
-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颅内微出血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颅内微出血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以临床症状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出现为颅内微出血诊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主要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技术以及在颅内微出血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9月经临床和手术病理确诊的颅内微出血患者45例:其中脑血管病20例、颅脑外伤13例、颅内肿瘤12例,分别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T2Flair、T1WI增强扫描以及磁敏感加权扫描。分析常规MR检查与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显示病变微出血的差异。结果在45例微出血患者中,SWI序列均得到明确显示,表现为点状、条状、类圆形或环形的低信号影;在20例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中常规序列检出微出血的10例;颅脑外伤13例常规序列检出8例;颅内肿瘤12例常规序列检出7例。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可以充分的显示组织之间的磁敏感特性的差别,在诊断颅内微小出血病灶方面与常规序列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 郑玲刁强李林张军
-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脑微出血
- 小视野多b值弥散在乳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 探讨小视野(rFOV)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MB-DWI)对乳腺良恶性肿瘤中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解放军南京总医院50例患者采取磁共振(MR)常规单b值DWI扫描,rFOV DWI扫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 王朋马延刁强张军杨刚郑玲
- 双源CT峰值跟踪法颈部CTA扫描优化方案初步探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初步探讨64层双源CT颈部动脉成像优化方案。方法:将60例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对比剂注射速率均为4.0mL/s,使用自动触发技术,阈值设为120Hu,达到峰值后延迟4s扫描,A采用足向头方向的扫描方案,B组采用头向足方向的优化方案,其他参数相同,扫描后数据传至工作站做后处理,然后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B组注射侧头臂静脉CT值比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主动脉弓CT值高、大脑中动脉CT值低,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颈部动脉成像优化方案,能有效消除注射侧头臂静脉伪影干扰,改善颈部动脉显示效果。
- 陈新周长圣张军顾海峰罗松郑玲
- 关键词:CT血管成像X线计算机颈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