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体强

作品数:35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理学
  • 5篇机械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4篇气体
  • 9篇标准物质
  • 7篇痕量
  • 6篇气体标准物质
  • 5篇气态
  • 5篇计量学
  • 5篇高纯
  • 5篇FTIR
  • 4篇质谱
  • 4篇微波等离子体
  • 4篇离子
  • 4篇标准气
  • 4篇标准气体
  • 4篇常压
  • 3篇氧化氮
  • 3篇氧化碳
  • 3篇一氧化氮
  • 3篇一氧化碳
  • 3篇气态汞
  • 3篇污染

机构

  • 30篇中国计量科学...
  • 5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计量测试...
  • 2篇石家庄市疾病...
  • 2篇国网重庆市电...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中国电力科学...
  • 1篇河南省日立信...
  • 1篇青岛市计量技...

作者

  • 35篇张体强
  • 18篇胡树国
  • 12篇王德发
  • 7篇韩桥
  • 3篇金钦汉
  • 3篇杜秋芳
  • 2篇杨柳青
  • 2篇赵玉祥
  • 2篇金伟
  • 2篇吴海
  • 2篇周建光
  • 2篇张莹
  • 2篇叶菁
  • 1篇朱志强
  • 1篇范尉尉
  • 1篇马浩淼
  • 1篇金伟
  • 1篇宋小平
  • 1篇何燕
  • 1篇杨立学

传媒

  • 4篇化学试剂
  • 4篇计量学报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3篇计量科学与技...
  • 2篇化学分析计量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环境工程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岩矿测试
  • 1篇计量技术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低温与特气
  • 1篇质谱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全国特种气体...

年份

  • 3篇2025
  • 6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电热蒸发辅助脉冲电晕放电大气压离子化源的重金属污染在线质谱检测技术被引量:1
2011年
研制电热蒸发辅助脉冲电晕放电大气压离子化源,将其与飞行时间质谱耦合联用,建立了重金属污染的在线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V,Cr,Mn,As等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检测性能较好,灵敏度高,检出限一般可达10-13~10-12 g,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等特点,实现了在线监测.
周建光林静张涛张体强牟颖
关键词:脉冲电晕放电电热蒸发重金属检测
氢中痕量一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被引量:7
2023年
一氧化碳是GB/T 37244-201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中规定的一个重要杂质,其会吸附在氢燃料电池的铂催化剂上,导致催化剂中毒从而使电池性能降低。为了能够准确检测氢中含有的痕量一氧化碳、考察分析仪器的检出限和开发氢中痕量一氧化碳的分析方法,需要研制以氢为背景气的痕量一氧化碳的气体标准物质。文中以高纯一氧化碳和高纯氢气为原料,利用重量法和气体微量转移技术制备了含量为0.2×10^(-6)mol/mol氢中一氧化碳气体,通过建立的高精度(GC-FID)分析方法,考察了制备多瓶气体的瓶间一致性,随压力变化的稳定性和长期存放的稳定性,最终确定研制的氢中一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小于6%,并成功获批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胡树国张体强杜秋芳杨柳青尹冬梅
关键词:氢燃料电池氢气一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
大气压电离质谱及其用于超高纯气体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超高纯气体在工业生产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半导体工业中电子气的质量直接影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百万分之几的微量杂质气体便可导致集成电路中元件存储信息量的减少。越来越高的气体纯度要求对分析方法及仪器的灵敏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大气压电离质谱(APIMS)由于可以在大气压条件下对杂质进行电离,并伴随高效的电离方式,因此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成为超高纯气体杂质分析中极为有效的技术手段,特别适合检测10^-9mol/mol甚至10^-12mol/mol浓度量级的气体杂质。APIMS采用电晕放电及63Ni两种电离源,通常以电晕放电电离源为主,质量分析器常采用四极杆,同时为适应超高纯气体分析,配备了气体进样系统及可将标准气体稀释产生校正气体的稀释系统。APIMS对杂质检测的灵敏度与杂质的电离方式密切相关,电荷传递是杂质电离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适用于电离能相差较大的底气与杂质,常见的N2、Ar由于电离能较高,其中的大部分杂质均可依靠该方式测定;质子转移反应的应用通常与H2有关,常用于H2中杂质的测定,也可以通过添加H2的方法促进对Ar中N2杂质的检测;运用形成团簇离子的反应尽管较少,但亦有报道,通过监测团簇离子O2^+·H2O,可提高O2中杂质H2O的检测灵敏度。APIMS依据不同的电离反应,可以设计不同杂质的测定方式,实现对痕量、超痕量杂质的检测,检测灵敏度通常比电子轰击电离质谱(EI-MS)高104-106倍,因此目前依然是超高纯气体分析中不可替代的仪器方法,但在某些方面如对腐蚀性电子特气的分析,方法灵敏度有待提高。
张体强胡树国韩桥
关键词:电荷传递质子转移反应
六氟化硫全流程分析用八氟丙烷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2025年
六氟化硫气体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大气示踪、电子制造等行业,因绝缘强度高,被重点用作高压电气设备及配电网络的绝缘介质。在从生产、应用至回收再利用的全流程使用中,八氟丙烷作为杂质或反应产物,其测量结果可用于优化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或反应六氟化硫气体的工作状态,因此其准确测量至关重要,需要配备合适的标准物质作为测量依据。针对六氟化硫中八氟丙烷杂质的分析需求,开展了六氟化硫为平衡气的八氟丙烷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物质的量分数范围为(50.0~100)μmol/mol。开发了对八氟丙烷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优于0.1%,精密度良好。对标准物质特性量值的均匀性、稳定性、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气体标准物质在12个月内稳定性良好,特性量值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k=2)。
李龙胡树国张体强杨扬仲夫赵佳龙邓保家代靓君张盈李柯杨华夏
关键词:标准物质六氟化硫气体
痕量一氧化氮标准物质的研制被引量:5
2023年
采用重量法研制了0.100μmol/mol的痕量氮中一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其扩展不确定度为10%。在稀释气纯度分析时,采用标准添加法对纯化后的高纯氮中一氧化氮进行了准确定值,解决了痕量气体标准物质定值的难题。在长期稳定性考察时发现,气瓶中痕量一氧化氮量值随时间逐渐降低,1年内量值变化范围在4%~8%之间,并根据此结果进行了因素分析。
胡树国张体强杨柳青杜秋芳王德发
关键词:计量学一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痕量重量法
一种微痕量气体分析进样前处理方法的探讨
2015年
本文介绍了利用高真空系统对微量及痕量气体分析时进行前处理的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减少样品气的消耗量并且可以很大程度上缩短分析的时间。以放电离子色谱检测高纯氦气中杂质和光谱法分析高纯氮气中痕量水分为例,对比使用方法前后的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胡树国张体强
关键词:痕量前处理高真空系统
PDHID与中心切割技术在高纯气体分析中的应用
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作为一种通用型检测器,对几乎所有气体组分均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中心切害技术通过对气体的切割,可有效分离低含量待测组分,防止底气干扰.二者的结合可较好的用于对高纯气体中痕量杂质测定.本文以He、N2、A...
张体强胡树国
关键词:高纯气体痕量杂质
文献传递
大气压电离质谱在超高纯气体纯度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超高纯气体在工业领域有着重大的需求,必须有相应的高灵敏度杂质检测技术作为支撑。大气压电离质谱(APIMS)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通常比电子轰击质谱(EIMS)高10^4~10^6倍,是分析超高纯气体纯度最有效的方法。该文介绍了APIMS的产生、发展及电离原理,并综述了以往APIMS对超高纯气体纯度分析的工作,包括底气、杂质种类、杂质检出限及特殊杂质的检测方法。由于方法灵敏度对超高纯气体纯度分析至关重要,文中侧重总结了文献中报道的不同杂质的检出限。
张体强胡树国韩桥
关键词:纯度
高温FTIR气体分析仪检测微量氟化物的评价
2025年
利用气体稀释装置发生(5~100)μmol·mol^(-1)的氮中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八氟丙烷、三氟甲烷和六氟丙烯气体标准,考察了其在高温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上的重复性和线性;通过两种方法计算了的5种氟化物在仪器上的检出限和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含量为(5~100)μmol·mol^(-1)的5种氟化物在仪器上单独测量的重复性均小于0.1%,线性系数接近0.9999,检出限小于0.1μmol·mol^(-1)。通过对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和八氟丙烷混合气的测量发现,三种化合物之间存在一定干扰,对混合的氟化物定量时需要重新进行方法确认。检出限的测量与使用标准物质的含量、仪器噪声和仪器线性均存在相关性。
胡树国尹冬梅杜秋芳方梦醒张体强
关键词:气体分析仪氟化物检出限
氮氧化物检测结果可靠性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针对氮氧化物检测时分析方法及结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以氮氧化物分析仪(化学发光原理)检测氮氧化物(NO_x)为例,分别对是否校准、定值标准的选择及不同工作模式3种情况下氮氧化物浓度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并用另外一种不同工作原理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法进行结果确认。结果表明:氮氧化物分析仪以自动模式进行工作时,不进行校准很可能得到完全错误的分析结果;浓度合适的标准物质的选择有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张体强王德发胡树国景宽焦夕钰张莹
关键词:氮氧化物分析方法可靠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