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妍 作品数:10 被引量:3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GC-MS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羊脂油中10种脂肪酸类成分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测定中药炮制辅料-羊脂油中主要的脂肪酸类成分含量,比较不同产地羊脂油的脂肪酸成分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方法:样品经柱前衍生化后采用GC-MS联用技术,DB-5 MS非极性色谱柱(30 m×0. 25 mm×0. 25μm),程序升温,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同时测定羊脂油中10种脂肪酸成分。结果:10种脂肪酸中十二烷酸甲酯(DODME)浓度在0. 010~10. 0μg·ml^(-1),十四烷酸甲酯(MTEME)浓度在0. 013~12. 8μg·ml^(-1),十五烷酸甲酯(PENME)浓度在0. 011~12. 0μg·ml^(-1),9-十六碳烯酸甲酯(9-HEXME)浓度在0. 020~20. 0μg·ml^(-1),棕榈酸甲酯(HEXME)浓度在0. 048~50. 0μg·ml^(-1),十七烷酸甲酯(HEPME)浓度在0. 013~13. 0μg·ml^(-1),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9,12-OCME)浓度在0. 020~20. 0μg·ml^(-1),9-十八碳烯酸甲酯(9-OCME)浓度在0. 020~20. 0μg·ml^(-1),硬脂酸甲酯(OCTME)浓度在0. 030~32. 0μg·ml^(-1),二十烷酸甲酯(EICME)浓度在0. 010~10. 8μg·ml^(-1)均具有很好的线性(r≥0. 999 9),定量限(LOQ)为1. 25~5. 95μg·L-1,回收率在82. 1%~98. 7%;通过测定18批羊脂油中的10种主要脂肪酸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含量最高的为棕榈酸(3. 79%~13. 22%),硬脂酸(3. 41%~18. 11%)和油酸(4. 48%~6. 28%,部分批次样品中未检测到)。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羊脂油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高菲 张丽妍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脂肪酸 老鹳草类药材的紫外谱线组法鉴别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提供1种老鹳草类药材鉴别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紫外谱线组法,测试9种老鹳草在4种不同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9种老鹳草的紫外谱线组图谱、最大吸收峰数目及峰位值具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可鉴别9种老鹳草,应用紫外谱线组法鉴别中药材易混品种是科学可行的。 张丽妍 尹海波 王卓关键词:紫外谱线组法 老鹳草 我院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2005年1月~2007年6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并加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德灵公司的WalkAway40系统及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用K-B法及VITEK2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细菌的耐药性。结果:2年半的时间里,大肠埃希菌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普遍的增高趋势,对其中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显著。结论:及时有效的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可尽早发现大肠埃希菌的院内感染情况,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张秀林 张丽妍 陈琳关键词: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中药地黄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20年 高致残和致死率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严重影响个体生活质量的棘手难题。目前,临床上仍缺少靶点明确和药效显著的防治骨质疏松药品。中药地黄及组方临床抗骨质疏松效果显著,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地黄及其活性成分此方面的作用和机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该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近十年文献,搜集并整理地黄抗骨质疏松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于中药饮片生、制地黄、地黄中活性成分如梓醇、桃叶珊瑚苷、毛蕊花糖苷和地黄多糖等以及地黄组方等归纳其研究动态、作用指标和机制,挖掘潜在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包括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促进成骨分化(增加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蛋白、骨保护素和骨钙素等以及促进钙沉积)和增大骨密度以及抑制破骨细胞数量和分化、促进破骨细胞凋亡、减少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减少骨吸收陷窝面积等,为更好地发挥和研究地黄抗骨质疏松作用及机制提供参考和开拓新思路。 孙娜 徐钢 张丽妍 李忠海 田康 田康 张卫国关键词:地黄 骨质疏松 梓醇 地黄多糖 盐酸氟西汀口溶膜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制备盐酸氟西汀口溶膜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通过实验筛选不同种类的成膜材料和增塑剂对盐酸氟西汀口溶膜成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以羟丙基纤维素SL型(HPC SL)和甘油作为盐酸氟西汀口溶膜的处方变量因素,并以延展率和崩解时限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完全析因实验设计对盐酸氟西汀口溶膜的处方组成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盐酸氟西汀口溶膜的表观形态,比较了盐酸氟西汀口溶膜与盐酸氟西汀胶囊的体外药物溶出度,考察了盐酸氟西汀口溶膜在加速稳定性实验条件下6个月的稳定性。结果优化得到盐酸氟西汀口溶膜的最佳处方组成为:HPC SL质量浓度为100 mg·L^(-1),甘油质量浓度为15 mg·L^(-1),所制备的盐酸氟西汀口溶膜具有较强的韧性,崩解迅速,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其呈半透明状,表面光洁,质地均匀,与市售盐酸氟西汀胶囊相比,盐酸氟西汀口溶膜中药物溶出度较快,在5 min内药物溶出度达到85%以上;盐酸氟西汀口溶膜在加速条件下放置6个月稳定性良好。结论该研究将盐酸氟西汀制备成口溶膜,处方工艺可行,稳定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朱丽丹 张丽妍关键词:盐酸氟西汀 溶出速率 中药活性成分靶向激活AMPK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20年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影响中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临床上,防治骨质疏松症缺少靶点明确和药效显著的特效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棘手难题。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细胞的能量感受器,在骨质疏松的关键病因——骨重建失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直接影响骨多细胞单位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并报道了中药活性成分靶向AMPK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和机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等对于近10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搜集并整理最新的研究进展,对于BMSCs、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中AMPK的相关作用进行梳理,涉及BMSCs中Wnt/β-catenin、ERK、mTOR和Gfi1/OPN,成骨细胞中Wnt/β-catenin和BMP-2/Smad以及破骨细胞中c-Fos/NFATc1等不同的下游信号通路。以中药活性成分白藜芦醇、人参皂苷Rd、柚皮苷、芒柄花黄素、血根碱和高车前素等相关研究作为依据进行阐述和论证,为更好地发挥和探究中药及其活性成分靶向AMPK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孙娜 张丽妍 徐钢 李忠海关键词:中医中药 AMP活化蛋白激酶 破骨细胞 骨质疏松 坎地沙坦酯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共沉淀物分散片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制备坎地沙坦酯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共沉淀物,并进一步制备成分散片,提高坎地沙坦酯的溶出度。方法以微粉硅胶作为载体,采用共沉淀技术制备坎地沙坦酯PVP-K30共沉淀物,利用差示热分析(DTA)、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对坎地沙坦酯PVP-K30共沉淀物进行表征;经单因素实验筛选得到坎地沙坦酯PVP-K30共沉淀物分散片的最优处方;比较了坎地沙坦酯PVP-K30共沉淀物分散片与市售坎地沙坦酯分散片的体外溶出速率;并通过初步稳定性实验考察了坎地沙坦酯PVP-K30共沉淀物分散片的稳定性。结果XRD显示,坎地沙坦酯PVP-K30共沉淀物中药物以无定形存在;经优化得到坎地沙坦酯PVP-K30共沉淀物分散片的最佳处方用量为:微晶纤维素175 mg,乳糖175 mg,交联聚维酮26 mg,硬脂酸镁4 mg,与市售坎地沙坦酯分散片相比,坎地沙坦酯PVP-K30共沉淀物分散片可显著提高药物溶出速率;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坎地沙坦酯PVP-K30共沉淀物分散片加速6个月内稳定性良好。结论制备的坎地沙坦酯PVP-K30共沉淀物分散片可显著提高坎地沙坦酯的溶出速率,有望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徐丽清 张丽妍关键词:坎地沙坦酯 分散片 溶出度 生物利用度 我院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2007年1月~2009年9月我院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变化的趋势,加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德灵公司的WalkAway40系统及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用K-B法及VITEK2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细菌的耐药性。结果:近3年的时间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普遍的增高趋势,对其中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显著。结论:及时有效的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实验,尽早发现肺炎克雷伯杆菌的院内感染情况,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张丽妍 张秀林 陈琳关键词:肺炎克雷伯杆菌 耐药性 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致过敏性反应1例 被引量:2 2007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3岁,因双下肢无力10余天,左侧肢体活动不便3h于2006年6月14日来我院就诊,测血压160mmHg/100mmHg;CT回报:大面积脑梗塞。诊断为右侧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治疗。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 张秀林 张丽妍 陈琳关键词:丁咯地尔 过敏 全身麻醉药物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012年 自1945年Levy报道3~4岁患儿术后出现短暂情绪后遗症与麻醉密切相关以来,人们一直未间断对麻醉与神经认知行为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 宋兆莹 张丽妍 于胜波关键词:全身麻醉药 神经毒性 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