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良

作品数:63 被引量:266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视神经
  • 28篇病变
  • 26篇神经病
  • 26篇视神经病
  • 26篇视神经病变
  • 11篇血性
  • 10篇视网膜
  • 10篇缺血
  • 10篇缺血性视神经...
  • 10篇缺血性视神经...
  • 10篇网膜
  • 9篇前部缺血性
  • 9篇前部缺血性视...
  • 7篇遗传性
  • 7篇遗传性视神经...
  • 7篇遗传性视神经...
  • 7篇神经萎缩
  • 7篇视神经萎缩
  • 6篇中药
  • 6篇发病

机构

  • 60篇北京中医药大...
  • 29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王府中西...
  • 1篇北京市宣武区...

作者

  • 63篇廖良
  • 48篇韦企平
  • 24篇夏燕婷
  • 23篇周剑
  • 17篇宫晓红
  • 14篇孙艳红
  • 8篇肖艳萍
  • 5篇李丽
  • 4篇王妍
  • 4篇苏艳
  • 4篇高颖
  • 4篇陈亚娟
  • 3篇徐铭谦
  • 3篇孔莹莹
  • 3篇闫晓玲
  • 2篇路明
  • 2篇郝美玲
  • 2篇陈涛
  • 1篇郑宏
  • 1篇宋立

传媒

  • 18篇中国中医眼科...
  • 8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眼科新进展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针灸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第六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5
  • 8篇2024
  • 3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梅花针防治青少年近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梅花针用于防治青少年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以梅花针为主防治青少年近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7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文献,2,583例患者,其中采用梅花针治疗的试验组1,216例,采用其他治疗方法的对照组1,367例。与对照组相比,梅花针可提高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总有效率[RR=1.200,95%CI(1.140,1.270),Z=6.590,P=0.000]。剔除异质性较高的研究后发现,试验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提高幅度、散瞳后屈光度值、眼轴的提高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纳入研究均未发现梅花针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梅花针用于防治青少年假性近视或低度近视具有一定疗效,但在改善患者裸眼视力、降低散瞳后屈光度、延缓眼轴进展方面尚缺乏高级别证据,尚未发现其有明显的安全风险。
王妍廖良廖良韦企平肖艳萍李丽
关键词:青少年近视随机对照试验安全性
滋水涵木法针刺对围绝经期女性干眼患者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评价"滋水涵木"法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干眼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干眼患者40例,计算机随机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人工泪液治疗(对照组)或针刺(主穴为太溪、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睛明、承泣、丝竹空透鱼腰)+人工泪液治疗(治疗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分别观察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量(SIT),并对患者的主观症状评分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评分(VRQOL)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4 d的SIT、BUT、主观症状评分、VRQOL总评分、VRQOL情绪状况评分等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仅治疗后14 d的SIT及VRQOL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此外组间比较提示治疗14 d后试验组SIT、VRQOL评分及VRQOL情绪状况评分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泪液替代治疗和针刺治疗均可改善围绝经期干眼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单纯泪液替代治疗比较,增加针刺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对患者情绪的改善作用亦较为明显,提示针刺配合泪液替代治疗是治疗更年期女性干眼的有效方法。
廖良韦企平宫晓红
关键词:针刺滋水涵木围绝经期干眼
Leber家族遗传视神经病变RNFL厚度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Leber遗传视神经病变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病程、视力、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应用Zeiss Cirrus 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的Optic Disc Cube 200×200扫描程序,测量64例LHON患者及88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视乳头旁全周及各象限RNFL厚度平均值,并分析病程、视力等因素对RNFL厚度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RNFL厚度随年龄不同有一定差异,其中18~29岁组最厚,随年龄增长RNFL平均厚度有所降低;LHON发病后3mo内RNFL厚度明显增厚,3~6mo RNFL厚度与正常人群值无明显差异(P=0.745),超过6mo以后RNFL厚度逐渐变薄,与相应年龄正常人群RNFL厚度值比较,薄变量(差值)以下方象限最大,鼻侧象限最小,薄变率(百分比)以颞侧象限最大,鼻侧象限最小。此外,不同视力组患者RNFL厚度差异不显著(P=0.58)。结论:年龄、发病时间等是影响Leber遗传视神经病变患者RNFL厚度的重要因素,患者各象限RNFL薄变程度不同,而视力则与RNFL厚度无明显相关性。应用OCT测量RNFL厚度是判断LHON疾病进展及进一步研究其临床特征的重要手段。
苏艳廖良唐万华孙艳红韦企平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神经纤维层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不同分期的中医中药论治探析
2024年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是影响视力和视功能的常见眼底疾病,术后易出现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影响视功能恢复,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IMEM在中医属于“视瞻昏渺”“视直如曲”等范畴,术前以本虚标实为病机,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术后不同时期的证型则有较大变化。不同于术后单纯根据八纲脏腑辨证选用同一种治则治法组方来改善病情,采用衷中参西、病证结合、分期辨证、对证施治的诊疗思路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即结合眼底辨证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设备,将术后分为3个时期实施分期论治:恢复早期重于疏风清热、养血活血,方选韦氏银翘五苓散或除风益损汤;黄斑水肿期重于健脾利湿、祛瘀化痰,方选韦氏黄斑水肿方;后期重于益气养血、补肾明目,方选归芪七子明目汤。临床应灵活用药,随证加减。
谢思嘉宫晓红祝鎏仪牛静依全有翠韦企平廖良夏燕婷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黄斑水肿分期论治中药
“狡猾”的青光眼
2022年
水蓄积是元凶青光眼是因为眼球内部压力太高,超过了眼睛的承受能力,而造成视网膜和视神经损害的一种眼病。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眼球内部压力增高呢?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原理。
廖良
关键词:视神经损害青光眼视网膜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近视的选穴规律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近视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和维普数据库(VIP)自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关于针刺治疗近视的临床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使用IBM SPSS25.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106个穴位处方,共计穴位54个,累计使用频次753次,频次前5位的穴位是攒竹、睛明、太阳穴、四白和合谷;膀胱经、胃经和经外奇穴上的穴位最多,穴位分布多集中在眼周,重视选用五腧穴等特定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关联度前3位的穴位组合是攒竹-丝竹空-四白、攒竹-丝竹空-太阳和睛明-球后。聚类分析得出的5个有效聚类群为攒竹-丝竹空、睛明-球后、承泣-翳明、鱼腰-太阳穴和足三里-合谷。结论:针刺治疗近视采用近端取穴、循经取穴联合远端取穴的取穴原则,重视穴位配伍,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吴琼周剑韦企平闫晓玲廖良
关键词:针刺近视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活血化瘀中药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血流的影响研究
临床研究一、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患者流行病学及眼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既往病历资料获得AION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眼科住院的AION患者...
廖良
关键词:活血化瘀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血流动力学
文献传递
韦氏活血通络方对气虚血瘀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野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评价韦氏活血通络方对气虚血瘀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视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观察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AION患者,纳入患者需同时符合AION和中医证型气虚血瘀型的诊断标准,共纳入患者63例99眼,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51眼,对照组31例48眼。试验组给予韦氏活血通络方中药配方颗粒剂冲服,对照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及甲钴胺片口服。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的视野平均缺损(MD)、丢失方差(LV)、平均敏感度(MS)、最佳矫正视力(BCVA)、化验指标等,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患者视野缺损的形态主要包括以水平线为界的上方或下方近半盲(42.4%)、神经束样(含扇形、象限性)缺损(27.3%)、中心/类中心暗点(13.1%)等。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G2程序检测的患者平均缺损(MD)值中位数分别为7.1 dB及10.8 dB,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丢失方差(LV)值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试验组MD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LVC程序检测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平均敏感度(MS)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头或眼刺痛、气短、倦怠懒言、舌淡或瘀斑、脉细涩等症状出现频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结论AION的典型视野损害特征为水平半盲、神经束样缺损及中心/类中心暗点,韦氏活血通络方治疗可改善部分气虚血瘀型AION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患者视力、视野。
夏燕婷郝美玲张陶陶廖良
关键词:活血通络方气虚血瘀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关键基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挖掘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关键基因,为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提供生物信息学支持。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大鼠GSE43671芯片数据集,使用R语言WGCNA包对基因进行分析并筛选出与临床表型相关度高的模块基因,使用ClusterProfiler包对特异性模块进行基因本体论分析(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KEGG),用Cytoscape软件筛选模块内关键基因并构建关键基因-miRNA互作网络。结果:采用WGCNA方法从GSE43671数据集中识别出22个模块,其中蓝色模块相关性系数最高。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模块内基因主要表现在上皮管形态发生等生物过程上,受体复合体等细胞成分上,眼晶状体结构组成等分子功能上。KEGG结果显示,模块内基因主要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互作信号通路、人乳头瘤病毒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有关。通过PPI网络和Cytoscape软件筛选得到的排名前10的关键基因为Psmb9、Psma7、Map3k14、Psme1、Nfkb1、Rela、Psma5、Relb、Psmb4、Nfkb2;预测得到6个miRNA为miR-383-5p、miR-9a-5p、miR-155-5p、miR-223-3p、miR-495、miR-325-3p。结论:使用WGCNA方法筛选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通路、关键基因和微小RNA,为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探索提供理论依据,但该结论尚待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加以验证。
尚孟秋廖良
关键词: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关键基因
国内文献有关针刺对视神经萎缩疗效的循证医学评价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评价针刺参与视神经萎缩治疗研究的质量及其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的国内期刊,对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循证医学评价。结果共获得3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和4个临床对照试验(CCT)的资料提取和分析。结论针刺加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对视神经萎缩患者视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P<0.0001),但因纳入研究数量少,且方法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故其证据强度较低,需要更多严格设计的大样本和多中心的研究以提高针刺疗效的证据强度。
廖良韦企平
关键词:针刺疗法视神经萎缩循证医学META-分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