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文广

作品数:43 被引量:160H指数:5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手术
  • 13篇肺癌
  • 11篇胸腔
  • 11篇胸腔镜
  • 11篇细胞
  • 9篇切除
  • 9篇小细胞
  • 9篇非小细胞
  • 8篇术后
  • 7篇细胞肺癌
  • 7篇小细胞肺癌
  • 7篇非小细胞肺癌
  • 6篇肿瘤
  • 5篇切除术
  • 5篇微转移
  • 5篇肋间
  • 5篇骨髓
  • 5篇肺功
  • 5篇肺功能
  • 4篇胸腔镜手术

机构

  • 33篇江门市中心医...
  • 14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3篇庞文广
  • 41篇叶敏
  • 27篇伍硕允
  • 24篇庞景灼
  • 20篇卢珠明
  • 10篇马良赟
  • 9篇黄凤柳
  • 8篇黄文海
  • 8篇周伟
  • 7篇林志潮
  • 7篇梁伯进
  • 5篇巫国勇
  • 4篇黎红
  • 4篇蔡成杰
  • 2篇李秀娟
  • 2篇陈志锦
  • 2篇余淑芳
  • 1篇阳兴
  • 1篇马良贇
  • 1篇兰勇

传媒

  • 8篇国际医药卫生...
  • 5篇中国医师进修...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医药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新医学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在治疗肺部小结节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在治疗肺部小结节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直径小于2cm的肺部结节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胸管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复查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10~245min,平均146min,术中出血量50~950ml,平均233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2~11天,平均3.7天;术后住院时间4,13天,平均7.3天。未发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治疗直径小于2cm的肺结节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庞景灼巫国勇叶敏庞文广
关键词:胸腔镜肺小结节
经剑突下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疾病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疾病的安全性、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对12例胸腺疾病予经剑突下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并随访最少半年,观察术后的短期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50~120 min,平均(82.0±15.2)min;出血量10~100 ml,平均为(38.3±13.2)ml;术后住院时间为4~6 d,平均(4.2±0.9)d;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损伤膈神经、胸腔积液、肺不张、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6例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未见出现肌无力危象,肌无力症状均有改善,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解。随访半年以上,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气腹机辅助经剑突下手术治疗胸腺疾病操作简单可行,并发症少,伤口隐蔽美观,术后效果理想,前景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庞文广黄凤柳叶敏庞景灼
关键词:人工气胸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微创
非小细胞肺癌nm23表达活性与肋骨骨髓微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肋骨骨髓微转移及肺癌组织nm23表达的意义,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7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nm23蛋白表达活性及肋骨骨髓微转移细胞.结果 7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nm23阳性表达47例,阳性率为59.5%;nm23阴性表达32例,阴性表达率为40.5%.骨髓微转移检测阳性37例,阳性率为46.8%;阴性42例,阴性率为53.2%.nm23阳性的47例中骨髓微转移阳性患者17例,无骨髓微转移者30例(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与肿瘤nm23的表达密切相关,nm23蛋白表达和骨髓微转移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治疗和预后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卢珠明伍硕允黎红叶敏周伟庞文广
关键词:骨髓微转移NM23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和外科病理分期的比较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评估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探讨临床分期中边缘性可切除的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 2 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外科病理分期资料。结果  10 2例(4 7.4 % )患者的临床分期与外科病理分期相符合。临床肿瘤 (T)和淋巴结 (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70 .7%和 4 9.3%。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前临床分期仍然是粗略的评估。有必要采用纵隔镜检查术行肺癌的术前病理分期。对于cT4N0 / 1患者 ,经过谨慎选择后 ,仍应给予手术机会。
马良赟伍硕允叶敏陈志锦庞文广
关键词:肺肿瘤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期
重症肺功能不全肺癌局限性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多因素分析
2009年
目的研究重症肺功能不全肺癌局部切除影响切缘阳性的因素。探讨肺癌局限性切除术在重症肺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指征,哪些患者最能从此方法受益。方法选择2001年5月至2008年1月重症肺功能不全肺癌患者59例,行术中肺灌洗细胞学诊断技术判断局部切除术后病肺切缘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组织分化、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关系。结果59例患者中10例手术边缘阳性(16.95%)。肿瘤直径>2.0cm、淋巴结转移与重症肺功能不全肺癌患者局限性切除切缘阳性密切相关。结论对肿瘤直径≤2.0cm且无淋巴结转移的重症肺功能不全肺癌患者,行局限性切除术并行肺灌洗细胞学检查最为有益。
卢珠明伍硕允梁伯进马良赟周伟叶敏庞文广
关键词:肺肿瘤肺切除术
胸腔镜经剑突下和经肋间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近期效果对比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估胸腔镜经剑突下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8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的需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剑突下组40例和经肋间组40例,并进行相应的胸腔镜手术切除。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肺不张、术后出血、肺部感染、肌无力危象、心律失常)、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半年肌无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剑突下组的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经肋间组,手术出血量少于经肋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肺不张、术后出血、肺部感染、肌无力危象、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肤穿刺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7、30、90天,剑突下组的VAS评分均优于经肋间组(P<0.05);术后第180天,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的随访中,两组患者的肌无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剑突下入路和经肋间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在术后并发症和近期疗效方面情况相当,但经剑突下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庞景灼叶敏庞文广张世超
关键词:胸腺扩大切除术
胸腔镜经剑突下入路全胸腺切除术的解剖及临床分析
2021年
目的从解剖学结合临床的角度评估胸腔镜经剑突下入路全胸腺切除治疗胸腺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共有25例胸腺病变患者在江门市中心医院住院行胸腔镜经剑突下入路全胸腺切除术。总结手术的解剖要点及经验,记录术中前纵隔重要器官组织的解剖暴露情况,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天平均VAS疼痛评分。结果所有25例患者均能清楚暴露和手术相关的前纵隔重要解剖标记及结构,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手术时间(98.7±27.9)min,手术出血量(52.8±13.8)ml,术后引流量(446.7±123.6)ml,胸管留置时间(2.8±1.6)d和术后住院时间(4.7±1.6)d。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3 d的VAS疼痛评分为(1.72±0.63)分。结论从解剖学角度看,胸腔镜经剑突下入路全胸腺切除术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对前纵隔重要器官、组织的暴露良好;从临床数据上看,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疼痛轻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庞景灼叶敏庞文广张世超
关键词:胸腺切除术电视胸腔镜手术
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胸外科术后急慢性疼感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胸外科术后急慢性疼痛中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122例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冷冻组(n=63例,A组)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59例,B组)。比较两种方法在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上的差异,评价两种方法在胸外科手术急慢性疼痛程度治疗上的效果。结果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疼痛评分,术后A组患者1天、3天疼痛评分为(1.19±0.22)分和(1.11±0.21)分,3个月、6个月的疼痛评分为(0.76±0.16)分和(0.47±0.18)分;B组患者1天、3天疼痛评分为(1.80±0.49)分和(1.57±0.31)分,3个月、6个月的疼痛评分为(0.46±0.12)分和(0.24±0.12)分(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对于急性疼痛效果上优于硬膜外自控镇痛,肋间神经冷冻对于慢性疼痛效果上劣于硬膜外自控镇痛,肋间神经冷冻可能会增加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伍硕允卢珠明叶敏林志潮庞文广黄文海庞景灼
关键词:肋间神经冷冻硬膜外自控镇痛开胸手术急性疼痛
电视纵隔镜和多排螺旋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电视纵隔镜和多排螺旋C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探讨两者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的优势。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我院手术收治的肺癌患者48例,均行术前电视纵隔镜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以手术清扫淋巴结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电视纵隔镜和多排螺旋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结果48例患者中,术后病理显示,11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多排螺旋CT可以准确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准确率为89.58%;电视纵隔镜可以准确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0例,准确率为97.92%;电视纵隔镜诊断准确率优于多排螺旋CT(P〈0.05)。多排螺旋CT诊断性灵敏度为72.73%,特异度为94.59%,假阴性率为27.27%,假阳性率为5.41%,总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0.00%和92.11%,约登指数为67.31%;电视纵隔镜诊断性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100.00%,佣阴性率为9.09%,假阳性率为0.00%,总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00%和97.37%,约登指数为90.90%。结论电视纵隔镜检查和多排螺旋CT均可以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但电视纵隔镜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伍硕允卢珠明兰勇叶敏庞文广林志潮黄文海庞景灼
关键词:纵隔镜多排螺旋CT非小细胞肺癌
单侧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探讨单侧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重度肺气肿合并气胸患者单侧肺减容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手术死亡病例。随访6~66个月,无气胸复发。肺功能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增加。残气量(RV)和肺总量(TLC)下降,动脉血氧分压上升。上述各项指标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 单侧肺减容术创伤较轻,治疗重度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效果肯定。
叶敏伍硕允庞文广马良贇卢珠明
关键词:肺减容术肺气肿气胸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