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师旭亮

作品数:45 被引量:155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4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中医
  • 7篇细胞
  • 5篇代谢
  • 5篇代谢组学
  • 4篇天人相应
  • 4篇卫气
  • 3篇蛋白
  • 3篇英语
  • 3篇玉屏风
  • 3篇免疫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虚证
  • 2篇血清
  • 2篇厌食
  • 2篇厌食症
  • 2篇玉屏风散
  • 2篇院校
  • 2篇人外周血
  • 2篇鼠血浆
  • 2篇中医院校

机构

  • 25篇河北中医学院
  • 21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河北省中医院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教育厅

作者

  • 38篇师旭亮
  • 11篇张明泉
  • 11篇王亚利
  • 7篇李博林
  • 5篇王鑫国
  • 4篇闫翠环
  • 4篇贾琳
  • 3篇王茹
  • 3篇侯仙明
  • 3篇贾云芳
  • 3篇张小皎
  • 3篇韩红伟
  • 3篇梁小栋
  • 3篇武密山
  • 3篇曹文利
  • 3篇卢志刚
  • 3篇林燕
  • 3篇王雪敏
  • 2篇张怡
  • 2篇杨倩

传媒

  • 5篇中医杂志
  • 3篇河北中医药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福建茶叶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医文献杂志
  • 1篇语文建设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科教文汇
  • 1篇芒种(下半月...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6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英差异视角下汉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2016年
汉英的差异,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之间,在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的差别;大学师资、施教者教学策略、大学生汉语文化负迁移,都是各类型大学的英语教学效果的考量因素;恢复大学英语教学以来,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低下,不具备以外语为工具从事专业工作,参与对外交流交往的基本能力,无法适应社会对英语人才所需各项要求;汉英语言存在的差异对大学生英语教学有一定促进,汉英文化、思维方式差异,语言语素、语法差异,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英语学习的障碍。
师旭亮梁小栋王雪敏
关键词:汉英差异大学英语教育
兰术四草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兰术四草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兰术四草化浊解毒方,对照组50例予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前后详细记录临床症状及肠镜像变化,同时检测血清TNF-α及IL-4含量。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肠镜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TNF-α降低、IL-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NF-α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兰术四草化浊解毒方能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升高IL-4有关。
刘启泉李博林黄云曼闫丹丹张晶师旭亮王志坤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浊毒
升麻苷H-1利用鼻腔嗅觉区鼻-脑通道进行鼻脑靶向给药的可行性被引量:1
2016年
背景:近些年研究表明,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给药的途径之一,可有效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靶向递送到脑部,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给药途径。目的:研究大鼠鼻腔给药及静脉注射升麻苷H-1的药代动力学和脑靶向性归经的组织分布特性,探索升麻苷H-1利用鼻腔嗅觉区的鼻-脑通道进行鼻脑靶向给药的可行性。方法:鼻腔给药及静脉注射给予升麻苷H-1后,检测各时间点血浆和主要的归经组织器官(肺、脾、胃、大肠、肝、肾、脑、大脑、小脑、脑脊液、嗅球、嗅区等)药物浓度,绘制药-时曲线,用DAS程序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结论:1升麻苷H-1吸收迅速,分布广泛。在主要的归经器官中,肺、脑药物浓度分布均远高于其他脏器组织。2升麻苷H-1鼻腔给药后经以下吸收通路直接转运入脑:鼻腔嗅黏膜吸收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嗅球,然后相继进入嗅区、脑脊液大脑、小脑等部位,嗅球是药物分子经鼻腔入脑的必经之路。3与静脉注射给药相比,升麻苷H-1鼻腔给药具有明显的肺、脑靶向性。
武密山赵素芝高维娟王茹韩红伟师旭亮
关键词:鼻腔给药示踪剂
事事皆有缘--论宗教与中医的关系
在中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宗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影响因素.在中医发展的起始阶段,宗教中蕴涵着医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的出现和发展起到奠基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的进步,中医逐渐从巫学中分离出来,并开始形成独特的理论...
马凯师旭亮陆星星
关键词:中医学宗教理论医药知识哲学思维
地黄饮子含药血清对大鼠BMSCs与NSCs共培养影响转归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以升麻为药引子的地黄饮子(CRD)含药血清对经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后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的存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BMSCs与NSCs共培养模型,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CRD含药血清,从培养第3天开始分别进行5-溴-2-脱氧尿嘧啶(Brd U)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2(MAP-2)、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标志物(MB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SCs的存活率,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鉴定NSCs的分化情况,比较NSCs的存活率和分化率,分析CRD含药血清对共培养后NSCs的存活及分化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中、高浓度CRD含药血清在BMSCs与NSCs共培养体系中第7天能显著提高NSCs存活率和NSE、GFAP、MAP-2、MBP活性(P<0.01)。结论 CRD含药血清在BMSCs与NSCs共培养体系中能促进NSCs有效分化和提高NSCs存活率。
武博文武密山王慧娜郭金栋高维娟高维娟韩红伟王茹
关键词:药引子地黄饮子含药血清神经样细胞
一种耳穴贴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用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耳穴贴,解决了目前耳穴贴常常因贴得太紧而难以取下,又因其采用全胶覆盖,撕取时找不到着力点的问题,其包括托板,所述托板的顶部设有基层,基层的底部设有中药层,基层的底部设有药丸;本...
师旭亮佘延芬高一丹张俊茶吕晶刘君张怡黄思丹
历史气候学视野下的中医发展变迁被引量:2
2020年
历史气候学是指特定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规律与自然环境、人类社会活动的关联性研究。数千年来,中医学的发展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气候等环境因素对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导向作用。本文就历史气候学对中医发展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气候的变迁会间接影响着中医的发展变化。寒冷气候使得中医发展趋于创新和变革,尤其是在"寒冷期"初期,往往对中医的学科或流派有着重大革新,而温暖气候使得中医发展趋于继承和总结。依据现阶段的气候发展情况,通过摸索气候发展规律,加以趋利避害的利用,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将促使中医发展走向新的阶段。
马凯师旭亮康素刚
关键词:中医
“茶”文化翻译在中医国际推广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茶"文化和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综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茶和中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的当下,我国正积极寻求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而中医国际推广成为了最佳选择之一。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医国际推广的可行性及过程中的困难,然后从茶和中医的密切关系入手,提出借助的"茶"文化翻译的"桥梁"作用,消除中医国际推广中的"文化折扣"障碍,并具体分析了发挥"桥梁"作用的有效策略。
师旭亮张小皎赵冉
关键词:文化传播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及玉屏风颗粒干预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潜在的证候标记物,同时观察玉屏风颗粒干预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患者15例(疾病组),给予玉屏风颗粒治疗,每次5 g,每日3次,共治疗60天。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18例设为健康组。采集健康组及疾病组治疗前后血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检测血浆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健康组和疾病组治疗前后的血浆代谢组学原始谱图和数据。结果治疗后疾病组患者易感性、畏寒、自汗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疾病组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4%。疾病组在治疗前的代谢谱和健康组存在明显不同,经玉屏风颗粒干预后其代谢谱有显著改变,向健康组回归;半胱氨酸、L-蛋氨酸、苏氨酸、焦谷氨酸4种物质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的潜在证候标志物。结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患者存在氨基酸代谢紊乱,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可能是玉屏风颗粒治疗肺卫气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林燕王亚利王鑫国张明泉王文智耿立梅孙玉凤曹文利师旭亮
关键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玉屏风颗粒代谢组学
卫气虚模型大鼠血浆代谢标志物月节律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卫气虚证月周期性变化的物质基础,寻找其潜在标志物,为卫气虚证实质研究提供新的途径。方法以秋分日所在的农历月,确定月初(农历八月初一)、月中(八月十五)及月末(八月三十)3次实验的取材时间。取材日前2周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疲劳联合寒热交替法制备卫气虚模型,正常组常规喂养。3次实验均在其相应取材日正午12:00断头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血浆代谢物,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进行比较,探索卫气虚证差异性代谢标志物,进而推测寻找卫气虚证月周期变化的潜在标志物。结果油酸酰胺、磷脂酰甘油、皮质醇、脯氨酸、富马酸二甲酯、二十碳五烯酸6种差异代谢物可能为月初卫气虚证潜在证候标志物;1-磷酸鞘氨醇、苹果酸、皮质醇、油酸酰胺、肉毒碱、二十碳五烯酸、富马酸二甲酯7种差异代谢物可能为月中卫气虚证潜在证候标志物;胆固醇乙酸酯、苏氨酸、皮质醇、富马酸二甲酯、油酸酰胺、二十碳五烯酸、焦谷氨酸7种差异代谢物可能为月末卫气虚证潜在证候标志物。结论卫气虚证月周期性变化可能受油酸酰胺、皮质醇、二十碳五烯酸、富马酸二甲酯影响,其周期性变化可能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同时还伴随着细胞、激素及神经调节。
李博林王亚利张明泉王鑫国贾琳闫翠环曹文利师旭亮
关键词:月节律代谢组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