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东锋
- 作品数:29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郑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支持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来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环磷酰胺共同治疗,治疗组采用醋酸泼尼松+来氟米特共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补体C3等指标及SLEDA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与醋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效果相似,但是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可推广应用。
- 邹燕吴宪鸣徐亚沛崔东锋
- 关键词:来氟米特醋酸泼尼松系统性红斑狼疮环磷酰胺
- 左卡尼汀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常规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常规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郑州市某医院收治的162例尿毒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每组81例。单一组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单一组基础上联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血常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C反应蛋白(CRP)]、淋巴细胞(CD3^(+)、CD4^(+))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42%,高于单一组的6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0,P=0.008)。2组患者治疗后Hb、RBC、HCT及血清CD3^(+)、CD4^(+)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肌酐、IL-1、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用于尿毒症患者效果较好,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力,改善血常规和肾功能指标。
- 崔东锋王喜凤付欣
- 关键词:尿毒症左卡尼汀高通量血液透析血常规炎症因子
- 高剂量非布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对慢性肾脏病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肾功能保护及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探讨
- 2024年
- 目的探讨高剂量非布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对慢性肾脏病(CKD)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肾功能保护及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CKD 3~5期合并HU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非布司他+贝前列素钠,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非布司他,观察组给予高剂量非布司他。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肾功能[血肌酐(Ser)、血尿素(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内皮素-1(ET-1)较对照组低,一氧化氮(NO)],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er、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T-1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hs-CRP、IL-6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2例,发生率(4.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1例,发生率(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剂量非布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对CKD 3~5期合并HUA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且在改善其肾功能、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方面高剂量非布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效果更好,但高剂量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差,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对患者进行治疗。
- 付欣熊美丽徐亚沛白金宇崔东锋
- 关键词:非布司他慢性肾脏病高尿酸血症
- 环磷酰胺大剂量冲击疗法和隔日小剂量连续给药法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对比环磷酰胺大剂量冲击疗法和隔日小剂量连续给药法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整群选取于2013年4月—2014年10月间入该院治疗的难治性肾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每天口服泼尼松1㎎/㎏,同时,研究组以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照组以小剂量环磷酰胺隔日一次。连续治疗6个月。定期回访,比较治疗前、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胆固醇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除血肌酐外,对照组及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血清胆固醇均有所缓解,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t分别为3.281、4.274、5.283,P<0.05。研究组仅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远小于对照组24例,其中肝功能损害、脱发及恶心呕吐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的疗效明显优于隔日小剂量连续给药法,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 崔东锋
- 关键词:环磷酰胺冲击疗法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 非奈利酮联合恩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非奈利酮联合恩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临床效果。方法:2型DKD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控糖、降压、降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恩格列净片口服治疗,10 mg/次,1次/d。观察组在服用恩格列净片基础上,予以非奈利酮片治疗,起始剂量为10 mg/次,1次/d,根据血钾水平调整剂量。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 PG)]、肾功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 h PG、UACR分别为(7.56±1.88)mmol/L、(7.69±2.18)mmol/L和(49.59±8.12)mg/g,低于对照组的(9.12±1.56)mmol/L、(9.74±1.98)mmol/L和(56.67±9.66)mg/g(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水平分别为(12.82±2.77)ng/L和(8.64±3.48)ng/L,低于对照组的(14.79±2.14)ng/L和(12.19±4.36)ng/L(均P<0.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奈利酮联合恩格列净治疗DKD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炎症反应,有助于血糖控制及肾功能恢复,用药安全。
- 白金宇崔东锋苏培培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 风湿康冲剂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 2015年
- 研究风湿康冲剂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本研究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治疗。观察组采用风湿康冲剂联合甲氨喋呤治疗。之后检测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并且比较该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且下降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9.18%,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为5.08%,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风湿康冲剂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用药的副作用,安全性高,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 崔东锋
- 关键词:甲氨喋呤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 雷公藤甲素干预前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炎症表达、关节肿胀疼痛度的变化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炎症表达及关节肿胀疼痛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甲氨喋呤和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雷公藤甲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速度(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性因子(RF)、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d及IL—10水平的变化和关节肿胀疼痛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SR、CRP、RF、TNF—d、IL-10分别为(35.44±16.64)mm/h、(14.36±9.84)mg/L、(65.36±41.53)IU/m1、(38.14±6.76)pg/ml、(82.55±70.22)pg/ml,对照组分别为(49.22±22.81)mm/h、(22.59±10.58)mg/L、(136.68±95.76)IU/ml、(42.37±5.46)pg/ml、(71.31±69.89)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5、10.16、15.22、4.78、6.3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分别为(9.6土6.8)个、(8.5±5.6)个、(36.6±35.8)rain,对照组分别为(11.4±6.6)个、(10.3±8.8)个、(65.3±21.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2、6.35、9.58,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能够有效降低急性炎症指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邹燕吴宪鸣徐亚沛崔东锋
-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类风湿性关节炎炎性细胞因子
- 低分子肝素治疗伴高凝状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伴高凝状态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58例确诊的伴高凝状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活性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活性下降,血清白蛋白升高,且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伴高凝状态的原发肾病综合征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且副作用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邹燕崔东锋邵卫华吴宪鸣陶益民张继锋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低分子肝素
- 肾囊内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为了减轻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观察了一种新的给药方式—肾脏脂肪囊内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16例经肾活检证实为原发及继发肾小球肾炎患者,B超引导下向每侧肾脂肪囊内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mg,2次/周,共16次,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尿蛋白、血压、体质量、血清尿素氮、血浆白蛋白及肌酐变化。结果216例患者中200例患者尿蛋白明显减少或转阴(P<0·005),未发现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结论肾囊内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为有效的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方法,且避免了毒副作用。
- 吴宪鸣艾红崔东锋邹燕陶益民张继峰邵卫华郭香芬云效荣扬耀欢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
- 甲氨蝶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分析甲氨蝶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皮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酶磷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肌酶谱,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邹燕吴宪鸣徐亚沛崔东锋
- 关键词: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