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使用石膏、夹板对老年Colles骨折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分阶段使用石膏、夹板对老年Colles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90例老年Colles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夹板组、石膏组、石膏夹板组,各30例,比较各项指标。结果:相较于复位前,三组掌倾角角度、尺偏角角度均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三组掌倾角角度、尺偏角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2周时,石膏夹板组优于夹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膏夹板组与石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6周时,石膏夹板组优于夹板组、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6周后,石膏夹板组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夹板组、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板组与石膏组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6周后,石膏夹板组PRWE腕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夹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膏夹板组PRWE腕关节功能评分低于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板组与石膏组PRWE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老年Colles骨折患者时,单一使用夹板、石膏固定方式,均能获得良好效果,然而分阶段使用石膏、夹板固定方式,其疗效优于单一方式,有助于促进手腕功能康复。 郑鹏炜 龚剑斌 黄丽君 赵玢 宋颖军关键词:老年 COLLES骨折 石膏 腕关节功能 陈旧性骨盆环损伤的手术重建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陈旧性骨盆环损伤的手术经验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6月我院14例陈旧性骨盆环损伤经手术治疗,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骨折复位情况以及愈合时间等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Tornetta和Matta标准,均获得优良复位。根据Majeed评分优11例,占78.6%,良3例,占21.4%。结论严格掌握陈旧性骨盆环损伤的手术适应证,积极处理新鲜的不稳定骨盆环损伤可预防骨盆环的继发移位。术前仔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梁卫东 宋颖军 龚剑斌 汤敏予 吴新宝关键词:骨盆环损伤 内固定 手术 中医传统手法配合淋巴按摩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手法配合淋巴按摩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肩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传统手法与淋巴按摩手法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传统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在20 d、3个月差异有显著性,半年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医传统手法与淋巴按摩手法相结合治疗肩周炎近期效果优于单纯中医传统手法,远期疗效相当。 梁卫东 宋颖军 龚剑斌 温贤成关键词:肩周炎 补阳还五汤通过调控PI3K/Akt、JAK2/STAT3信号促进BMSC趋化迁移对外伤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活性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内源性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传导和转录启动因子(STAT)3信号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趋化迁移对外伤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元活性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大鼠53只,随机分为健康组(健康大鼠常规饲养)、损伤组(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干预组(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甲泼尼龙治疗),每组12只,剩余5只大鼠用于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制备。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细胞。Transwell小室法测大鼠BMSCs迁移。高架十字迷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病理形态。TUNEL测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p-JAK2、p-STAT3。Western印迹测PI3K、p-PI3K、Akt、p-Akt。结果传代后的培养细胞呈旋窝状或放射状贴壁生长,细胞多呈星形、梭形或三角状,培养3代后,细胞贴壁加快、形态均一,呈旋窝状或单层放射状生长。培养细胞表面抗原CD29、CD90为阳性,CD31、CD45为阴性,提示其为BMSCs细胞。与健康组相比,损伤组总路程、进入开臂次数、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降低,不同时间的潜伏期显著升高(P<0.05)。与损伤组相比,干预组与对照组总路程、进入开臂次数、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升高,不同时间的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损伤组脊髓组织疏松水肿,有细胞空泡变性产生。相较于损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形态有所改善。与健康组相比,损伤组BMSCs、PI3K、Akt、p-PI3K、p-Akt显著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p-JAK2、p-STAT3显著升高(P<0.05)。与损伤组相比,干预组BMSCs、PI3K、Akt、p-PI3K、p-Akt显著升高,神经细胞凋亡率、p-JAK2、p-STAT3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宋颖军 李旭 刘小舟 张国福关键词:补阳还五汤 神经元活性 不同方法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共75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锁定钢板组、普通钢板组及克氏针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全足负重时间、跟骨Bohler角、跟骨Gissane角、跟骨高度、宽度及Marland评分。结果克氏针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低于锁定钢板组及普通钢板组(P<0.05)。锁定钢板组全足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普通钢板组及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均显著高于普通钢板组及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优良率为88%,显著高于普通钢板组(68%)及克氏针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愈合,并能够较好的恢复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值得临床推广。 梁卫东 宋颖军 龚建斌 温贤成关键词:跟骨骨折 锁定钢板 3D打印技术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V、VI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3D打印骨折模型委托第三方公司制作。观察组术前根据模型模拟手术并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根据影像结果制定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基本一致。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观察组为89.28%,对照组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有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 徐涛 余兆仲 龚剑斌 宋颖军关键词:3D打印 骨折模型 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3年 高能量损伤可以引起关节内的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软组织严重损伤是其主要病理特征。其治疗效果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决定意义。目前在临床上对骨折的分类主要根据骨折的形态,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以此为依据,临床报道的方法比较多,但疗效不尽相同。综述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法,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借鉴。 梁卫东 李世梁 宋颖军 钟良钰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交腿肌皮瓣加支架外固定治疗小腿软组织缺损7例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交腿肌皮瓣加支架外固定治疗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至2010年采用交腿肌皮瓣加支架外固定治疗7例严重小腿及足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7eJ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4.8个月);7例患者均肌皮瓣愈合好、无红肿窦道。结论交腿肌皮瓣加支架外固定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修复严重小腿及足软组织缺损并感染创面,临床疗效满意。 梁卫东 宋颖军 龚建斌 温贤成关键词:外固定支架 软组织缺损 改良V-Y形推移臀大肌肌筋膜皮瓣修复骶部褥疮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改良V-Y形推移臀大肌肌筋膜皮瓣在修复骶部褥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10年8月该科收治的18例骶部巨大褥疮患者,行改良V-Y形推移臀大肌肌筋膜皮瓣褥疮修复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术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18例患者皮瓣均完全存活,骶部褥疮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供区不需植皮,转移瓣无坏死。随访4~29个月无感染及复发,且手术对臀大肌功能影响小。术后患侧髋关节的稳定性及伸髋肌力与术前比较,无明显下降。结论改良V-Y形推移臀大肌肌筋膜皮瓣褥疮修复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是治疗骶部褥疮的有效方法。 梁卫东 宋颖军 龚剑斌 徐王兵 温贤成关键词:褥疮 外科皮瓣 基于PI3K/Akt、JAK2/STAT3双信号通路探究补阳还五汤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趋化迁移治疗脊髓外伤性截瘫的机制 2025年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双信号通路探究补阳还五汤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趋化迁移治疗脊髓外伤性截瘫的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11组,即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均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补阳还五汤组(灌胃25 g/kg补阳还五汤)、MSCs组(尾静脉注射1 ml MSCs)、补阳还五汤+MSCs组(灌胃25 g/kg补阳还五汤同时尾静脉注射1 ml MSCs)、MSCs+LY294002组(尾静脉注射1 ml MSCs和LY29400240 mg/kg)、MSCs+Stattic组(尾静脉注射1 ml MSCs和Stattic 3 mg/kg)、MSCs+LY294002+Stattic组(尾静脉注射1 ml MSCs、LY29400240 mg/kg和Stattic 3 mg/kg)、补阳还五汤+MSCs+LY294002组(灌胃25 g/kg补阳还五汤,同时尾静脉注射1 ml MSCs和LY29400240 mg/kg)、补阳还五汤+MSCs+Stattic组(灌胃25 g/kg补阳还五汤,同时尾静脉注射1 ml MSCs和Stattic 3 mg/kg)、补阳还五汤+MSCs+LY294002+Stattic组(灌胃25 g/kg补阳还五汤,同时尾静脉注射1 ml MSCs、LY29400240 mg/kg和Stattic 3 mg/kg),各30只。采用改良Tarlov评分、斜板试验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潜伏期测定大鼠脊髓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Brdu阳性细胞数;Western印迹检测脊髓组织中p-Akt、p-JAK、p-STAT3、肌动蛋白、糖蛋白(gp)130、IL-6蛋白表达。结果在1、3、5 w时,补阳还五汤+MSCs组Tarlov评分和倾斜平面临界角度明显高于MSCs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潜伏期明显低于MSCs组(P<0.05);MSCs+LY294002+Stattic组Tarlov评分和倾斜平面临界角度明显高于MSCs+LY294002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潜伏期和p-Akt、p-JAK、p-STAT3、gp130、IL-6蛋白表达显著低于MSCs+LY294002组(P<0.05);补阳还五汤+MSCs+LY294002+Stattic组Tarlov评分和倾斜平面临界角度明显高于补阳还五汤+MSCs+LY294002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潜伏期和p-Akt、p-JAK、p-STAT3、gp130、IL-6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补阳还五汤+MSCs+LY294002组(P<0.05)。� 李旭 张国福 宋颖军 杨阳关键词:补阳还五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