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贝贝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阻塞性
  • 4篇阻塞性肺疾病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慢性阻塞性肺...
  • 4篇肺疾病
  • 3篇疾病
  • 2篇多糖
  • 2篇炎性
  • 2篇炎性因子
  • 2篇脂多糖
  • 2篇吸烟
  • 2篇细胞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疾病患者
  • 2篇肺疾病患者
  • 2篇病患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医患

机构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石家庄市第四...

作者

  • 7篇宋贝贝
  • 4篇阎锡新
  • 3篇丁立君
  • 3篇叶丽云
  • 2篇曹敬
  • 2篇关继涛
  • 2篇司靓
  • 2篇刘新秀
  • 1篇郭丽萍
  • 1篇孟爱宏
  • 1篇蔡志刚
  • 1篇吴雅丽
  • 1篇李静
  • 1篇周广伟
  • 1篇李宏林
  • 1篇苏海波
  • 1篇耿连霞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4
  • 3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2014年
目前,于细胞治疗包括ARDS、矽肺、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在内的肺部疾病的实验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测试干细胞疗法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亦正在进行中。本文着重阐述了干细胞对肺部疾病损伤的修复及其在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宋贝贝蔡志刚阎锡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肺损伤
呼吸机辅助呼吸终期阶段的医学伦理决策问题辨析被引量:1
2020年
呼吸机辅助呼吸终期阶段的治疗在临床上常用于呼吸系统处于终末状态的患者,处于此治疗阶段的患者,通常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痛苦,生存质量较低,而患者家庭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如何更好地维护患者接受治疗的权利,如何处理患者治疗与家庭经济压力的关系,如何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问题,这些都是呼吸机辅助呼吸终期阶段医学伦理学方面要解决的问题。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思考:重视患者心理动态、增加医患沟通,重视人文关怀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兼顾患者利益、他人利益和社会公益。
叶丽云李宏林宋贝贝苏海波耿连霞
关键词:呼吸机辅助通气医学伦理学伦理决策医患沟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膈肌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膈肌功能及短期控制性机械通气对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联合被动吸烟的方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比较正常大鼠与COPD大鼠跨膈压及膈肌肌电图频谱变化;对COPD模型组大鼠行短期控制机械通气,观察其膈肌功能的变化。结果COPD模型组大鼠肺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EV0.3/FVC[(88.05±5.87)%VS(69.41±11.50)%]显著下降(P〈0.05)。COPD模型组大鼠跨膈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4.28±1.03)cm H2O vs(5.36±0.94)cm H2O]显著下降(P〈0.05),说明COPD模型组大鼠呼吸肌力较正常对照组下降。COPD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膈肌肌电高低频比值(%)(4.99±2.36vs3.12±1.10)下降显著(P〈0.05),低频部分显著增加(P〈0.05)。COPD模型组大鼠机械通气(6h)前后跨膈压及肌电图频谱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模型组大鼠跨膈压较对照组减小,膈肌肌电图频谱分析高低频比值下降,说明其膈肌功能下降。短期(6h)控制机械通气对COPD大鼠膈肌功能无显著影响。
丁立君阎锡新宋贝贝关继涛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膈肌功能脂多糖被动吸烟
不同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调节性T细胞核转录因子叉头状转录因子3表达水平及与炎性因子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调节性T细胞核转录因子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水平及与炎性因子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来院就诊的120例COPD患者纳入观察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COPD1~2级组53例、COPD3~4级组67例,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的Foxp3水平、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型脑尿钠肽(BNP)]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并采用Pearson检验对COPD患者Foxp3水平与炎性因子水平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oxp3水平低于对照组,炎性因子CRP、IL-6、TNF-α、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COPD3-4级组患者Foxp3水平低于COPD1-2级组,而CRP、IL-6、TNF-α、BNP水平均高于COPD1-2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Foxp3水平与CRP、IL-6、TNF-α、BNP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571、-0.534、-0.593、-0.516,P<0.05)。结论在COPD患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核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有降低趋势,并随着患者病情分级加重而进一步降低,且Foxp3与炎性因子水平呈负相关性,通过对COPD患者Foxp3、炎性因子水平监测,对于疾病的临床治疗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宋贝贝武思羽敬增叶丽云曹敬刘新秀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性因子
健康行为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性水平的影响及与急性加重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症水平的影响及与急性加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120例COPD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健康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行为管理干预。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并对健康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急性加重的发生次数进行对比。采用Pearson检验对COPD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与急性加重发生次数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治疗后健康管理组患者、常规治疗组患者的炎性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管理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管理组患者的急性加重的发生次数、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均低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分析,炎性因子CRP、IL-6、TNF-α与患者的急性加重发生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健康行为管理能够降低COPD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并可降低患者急性加重的发生次数,且COPD患者严重因子水平与急性加重呈正相关性,可为COPD病情的进展、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武思羽宋贝贝敬增叶丽云曹敬王正周广伟李静刘新秀孟爱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构建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模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是COPD进展的必然趋势和病理结局,但其潜在机理尚未阐明,通过成功复制此动物模型来探讨COPD合并肺纤维化的可能发病机制,为临床提供预防、诊断及抗炎、抗纤维化治疗的新思路。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28d模型组(B组)、42d模型组(C组),在不同时间处死,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肺功能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组织中的胶原蛋白III阳性面积比;血清和BAL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变化。结果造模4周,动物模型出现慢性支气管炎性和肺气肿的表现,6周后出现纤维化表现;BALF中细胞总数:B组和C组细胞总数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1);BALF中炎性细胞分类:B组中性粒细胞数%(PMN%)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1),C组淋巴细胞数%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0.01);肺功能变化:B组和C组0.3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FEV0.3/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呼气中期流速(MMF)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C组PEF、MMF较B组降低(P<0.05);肺组织胶原蛋白Ⅲ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血清和BALF中,B组和C组TGF-β1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实验所制备的模型符合人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特点。
郭丽萍司靓吴雅丽丁立君宋贝贝阎锡新
关键词:吸烟脂多糖转化生长因子-Β1
控制性机械通气对大鼠膈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控制性机械通气(CMV)对大鼠膈肌功能的影响,了解不适当控制性机械通气与膈肌功能不全和脱机困难的关系。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8hCMV组和24hCMV组。后两组分别给予18h和24hCMV,并测定膈肌跨膈压(Pdi)、最大跨膈压(Pdimax)、膈肌肌电图(EMGdi)等指标和膈肌肌球蛋白重链(MHC)表型的改变。两样本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问均数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8、24hCMV组Pdimax分别为[(8.98±0.55、6.12±0.53、14.92±0.16)cmH20,1cmH20=0.098kPa],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35,P〈0.01);实验组EMGdi的中心频率和高低频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在最大刺激频率(100Hz)下18、24hCMV组的膈肌肌张力[(84.114±0.43、52.65±0.64)N]较对照组[(98.13±0.50)N]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2,P〈0.01);同时MHC2。比例下降;24hCMV组大鼠膈肌肌纤维的电镜下病理改变为:膈肌出现肌原纤维排列疏松、脂肪滴和空泡增多,个别出现线粒体肿胀、空化,嵴减少。结论短期CMV即可导致膈肌功能失调和形态改变;机械通气,特别是CMV诱导的膈肌功能障碍可能是引起临床上一些患者脱机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阎锡新宋贝贝丁立君司靓关继涛
关键词:肌球蛋白重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