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芳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审美
  • 2篇诗歌
  • 2篇主题
  • 2篇文学
  • 2篇悲剧
  • 2篇《菊》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艺术教...
  • 1篇大学艺术教育
  • 1篇大学语文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翟永明诗歌
  • 1篇心灵
  • 1篇性命
  • 1篇性意识
  • 1篇学艺
  • 1篇学语
  • 1篇以人为本
  • 1篇艺术

机构

  • 9篇中州大学

作者

  • 9篇孟芳
  • 1篇韩冬梅

传媒

  • 7篇中州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电影评介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广告中审美因素探析
2005年
当前的广告活动中包含有许多审美因素,主要体现为广告对精神等价值的强调,对体验的重视和对未来的展望,使人们接受广告时获得到审美体验。但这种审美是普泛、日常性的,属于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孟芳
关键词:广告审美大众文化
“不再存在精神问题”——斯坦贝克《菊》的主题再辨析被引量:2
2008年
在当代社会日益物质化、功利化的进程中,人类的精神生活日趋萎缩。斯坦贝克在《菊》中,以不动声色的对话与细节描写,展现了这一悲剧。而正是这些构成这篇小说的主题。
孟芳
关键词:堕落悲剧
简析席慕蓉的诗与文
2002年
本文通过对台湾女作家席慕蓉诗歌与散文表达内容相互矛盾这一个案分析 ,论述了诗与散文这两种文体的本质区别。诗从本质上是诗人站在审美立场上 ,表达人类对理想彼岸探求的文体 ,而散文则是作者站在现实立场上 ,表达具体、真实的现实感受的文体。因此才会出现同一作家、同一题材 ,但在诗与散文中却出现旨趣不同 。
孟芳
关键词:席慕蓉情感文学评论审美文体题材
以人为本──家庭变化的实质被引量:2
2001年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由传统家庭到现代家庭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由“家庭至上”转变为“以人为本”。在现代家庭中,人们可以更多地享受平等、自主权力和个性自由,更多享受爱情、亲情的滋润。这标志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也应防止过分强调个人需求与自由,放弃家庭责任的趋向。
孟芳韩冬梅
关键词:家庭以人为本家庭责任传统家庭现代家庭家庭结构家庭关系
徐志摩生命及其诗歌的美学价值
2005年
徐志摩的一生是追求爱、美、自由的一生,是用生命去实践他所学得的西方文化,并取代中国文化的一 生。这个过程使他的生命具备了很高的美学价值。
孟芳
关键词:诗歌美学价值
报恩故事与民族心灵——从民间故事看我国报恩观念的理性色彩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动物报恩的民间故事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中的报恩观念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具体表现为:一、在具体的报恩行为之上,高悬着"道""德""孝"等形而之上的的价值标准,报恩行为必须与这些价值标准相统一;二、在中国文化的报恩中非常注意利益计算。
孟芳
关键词:民间故事报恩
《大学语文》是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被引量:3
2009年
大学的艺术教育不应让文学缺席。以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大学语文课,应是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的基础课程。艺术教育首先是艺术精神、人文精神的教育。要纠正过于注重技术、技艺的倾向。
孟芳
关键词:大学艺术教育文学《大学语文》课程
“不再存在精神问题”——斯坦贝克《菊》的主题阐释被引量:5
2007年
斯坦贝克在小说《菊》中,以不动声色的对话与细节描写,展现了现代人生活的巨大危机:在当代社会日益物质化、功利化的进程中,人们的精神追求在大幅度贬值、急剧丧失,“以至于不再有精神问题”。
孟芳
关键词:《菊》悲剧
女性意识观照下女性命运的本质书写——论翟永明诗歌的整体性特征
2008年
翟永明的诗歌对女性命运的书写,有一种超越个别直入整体的力度。这种特征使她显得比其他女性诗人更为深刻地把握女性生命的本质和命运。首先表现为她对女性整体命运深沉的神启般的体悟,其次她着力在两性关系中揭示女性的处境。她还在对母亲形象的观照中,从历史角度揭示女性命运的重复和承续。
孟芳
关键词:女性命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