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祖东
- 作品数:73 被引量:519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国审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桂春豆1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20年
- 桂春豆108是以泉豆937为母本、桂早1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逐年参加品种比较、区试及生产试验,并进行品质和抗性鉴定,表现早熟、高产、高蛋白、抗性和适应性好。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170001)。适宜在广西、福建中部、江西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 杨守臻陈怀珠孙祖东唐向民蔡昭艳曾维英赖振光
- 关键词:春大豆选育栽培技术
- 大豆新品种桂早二号的选育被引量:11
- 2004年
- 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桂早二号产量高 ,区试平均产量 2 2 4 2 .6 5 kg/ hm2 ,百粒重 16 .5 g,蛋白质含量 4 2 .4 8% ,脂肪含量 19.5 9% ,籽粒外观品质极佳 ,商品性好 ,抗旱耐瘠 ,有较强的抗虫性 ,适应性强 ;适宜单作 ,也适宜间套种 ;可春植或秋植 ;特别适宜在干旱、瘦瘠的地区推广种植。
- 陈怀珠徐昌杨守臻孙祖东李初英
- 关键词:大豆选育栽培技术
- 东南亚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及生育期划分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丰富我国的大豆基础材料,引进东南亚国家大豆种质资源32份,在广西南宁夏季播种的生态条件下,对这些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东南亚大豆种质资源的7个主要质量性状Simps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17~0.683,脐色、结荚习性、茸毛色、花色等性状的遗传多样性高,而种皮色、叶形和落叶性的遗传多样性较低;10个主要数量性状变异数范围为5.24%~43.98%,其中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30%;10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0.166%,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分别为产量构成因子、品质构成因子和株型构成因子;生育期组覆盖MG II~MG X,87.5%为晚熟品种;同时,筛选出5份综合性状优异的种质资源Bilomi No.3(菲律宾)、Yezin-15(缅甸)、Sri Samrong(泰国)、Sumbing No.452(泰国)及A-66甲(泰国)。本研究为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培育适合低纬度地区种植大豆新品种提供材料基础。东南亚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为培育出适合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国家种植的大豆新品种提供材料基础。
- 谭玉荣唐娟胡昌赖振光杨守臻孙祖东曾维英
-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
- 大豆对食叶性害虫抗性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1
- 1999年
- 1993~1996年,利用田间自然虫源,以叶面积损失率为指标,进一步鉴定了从6724份大豆资源中筛选出的46份抗感材料对食叶性害虫的抗性表现。从中选出3份抗虫和3份感虫的材料,用以研究自然虫源下豆卷叶螟、斜纹夜蛾、大造桥虫和筛豆龟蝽的产卵选择性,并在实验室和网室人工接虫条件下,研究了抗感材料对斜纹夜蛾的抗虫性机制。结果表明,田间自然虫源下抗感材料以叶面积损失率为指标的综合抗性相差显著;4种重要食叶性害虫在抗虫品种上的产卵量较少;用抗虫品种叶片饲养斜纹夜蛾幼虫,表现为食量减少、体重变小、死亡率增加、历期延长以及蛹重减轻等,而对蛹死亡率和蛹历期的影响不明显。大豆对食叶性害虫具有明显的排趋性和抗生性,尤以后者为重要。
- 孙祖东盖钧镒
- 关键词:大豆食叶性害虫抗虫性虫害
- 南宁大豆食叶性害虫调查被引量:5
- 2001年
- 1999~ 2 0 0 0年调查 ,在南宁 ,大豆受到 2 0多种食叶性害虫的为害 ,其中斜纹夜蛾、豆卷叶螟、稻绿蝽、大豆蚜是重要虫种。不同年份 ,害虫发生的种类和程度有所不同。不同大豆品种 。
- 孙祖东杨守臻陈怀珠韦德卫
- 关键词:大豆食叶性害虫优势种
- 不同大豆新品种苗期耐低磷的鉴定与筛选被引量:5
- 2015年
- 本研究采用盆栽方法,在低磷和高磷水平下,对20份在广西间套种的春夏大豆新品种进行苗期耐低磷比较研究,旨在选出磷高效大豆基因型,为进一步研究磷高效吸收利用机理和培育磷高效品种提供试验材料。结果表明:不同磷营养对不同大豆基因型植株干物质积累有明显的影响,低磷处理植株的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明显地低于正常供磷处理,而根冠比率增加,而且低磷处理植株的总干物质重的变异系数大于正常磷处理的干物质重的变异系数,说明缺磷增加了品种间的变异。在不同磷营养条件下,不同大豆基因型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初步筛选粤春2011-1、华春5号、桂春8号、桂春10号、华春1号等10个大豆品种耐低磷。
- 曾维英孙祖东蔡昭艳陈怀珠杨守臻唐向民赖振光
- 关键词:大豆耐低磷
- 甘蔗/大豆间作及地膜覆盖对大豆生长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以桂春豆103为材料,设单作、甘蔗/大豆间作、间作+地膜覆盖3个处理,研究甘蔗/大豆间作及地膜覆盖对大豆生长、生理、营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的出苗速度最快;间作+覆膜处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在鼓粒期(20.99 g/株)和成熟期(28.16 g/株)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间作+覆膜处理豆荚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时期均表现最大;间作+地膜覆盖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鼓粒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单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但与甘蔗/大豆间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作+地膜覆盖处理的根系活力在开花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均显著强于其他2个处理的根系活动;间作+地膜覆盖处理植株叶片的氮含量在各时期均表现最高,且在鼓粒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氮含量,甘蔗/大豆间作处理植株叶片的磷含量和钾含量在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间作+地膜覆盖处理的单株鲜荚质量(38.33 g)和单株干豆质量(10.55 g)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单作、甘蔗/大豆间作、间作+地膜覆盖3个处理的干豆产量分别为1 621.41、627.90、743.85 kg/hm2,3个处理干豆粗蛋白含量及干豆粗脂肪含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 赖振光韦剑锋蔡昭艳韦方志李纪潮孙祖东陈超君梁和韦承坤
- 关键词:大豆间作
- 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被引量:18
- 2006年
- 对广西14个主要木薯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块根长,块根鲜重、块根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3.95%、11.33%、10.22%,块根干物质率和茎径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7.00%和6.57%;在相关性上,产量与块根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块根干物质率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5.69%。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时,应注意选择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的品种。
- 杨守臻陈怀珠李初英孙祖东
- 关键词:木薯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
- 大豆抗豆卷叶螟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 豆卷叶螟是重要的大豆食叶性害虫,吉林、辽宁以南、四川以东各省都有发生。豆卷叶螟以幼虫卷曲叶片并潜伏其中取食,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在发生严重年份,造成产量的严重损失。本研究以对豆卷叶螟高抗和高感的大豆材料为研...
- 孙祖东蔡昭艳杨守臻陈怀珠唐向民
- 关键词:大豆豆卷叶螟抗性生理生化基础
- 文献传递
- 华南春大豆氮磷钾肥配施效应及用量研究被引量:17
- 2018年
- 为探明华南春大豆生产的适宜施肥量,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选用桂春豆106开展了氮磷钾肥配施效应和推荐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料配施可明显提高华南春大豆产量,各肥料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增产效应依次为磷>氮>钾,氮、磷、钾三因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效应大小依次为氮磷>磷钾>氮钾;经模型最优分析表明采用三元肥效函数模型做出施肥决策是合理可行的,经回归模型的拟合得出推荐施肥量,达到最高产量时氮(N)、磷(P_2O_5)和钾(K_2O)的施肥量分别为80.6,21.6和58.4 kg·hm^(-2),达到最佳经济产量时氮(N)、磷(P_2O_5)、钾(K_2O)的施肥量分别为75.5,21.3和54.1 kg·hm^(-2)。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华南地区春大豆合理施肥提供指导,为下一步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 陈怀珠杨守臻唐向民孙祖东曾维英蔡昭艳赖振光
- 关键词:春大豆肥效模型施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