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欧

作品数:55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动脉瘤
  • 15篇血管
  • 12篇动脉
  • 11篇血管痉挛
  • 11篇手术
  • 11篇脑血
  • 11篇脑血管
  • 11篇脑血管痉挛
  • 11篇痉挛
  • 10篇颅内
  • 9篇入路
  • 9篇颅脑
  • 8篇术后
  • 8篇出血
  • 7篇手术治疗
  • 6篇蛛网膜
  • 6篇蛛网膜下
  • 6篇蛛网膜下腔
  • 6篇蛛网膜下腔出...
  • 6篇网膜

机构

  • 55篇苏州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厦门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5篇孙晓欧
  • 29篇王中
  • 15篇周岱
  • 14篇朱昀
  • 13篇陈罡
  • 12篇王中
  • 8篇吴瑜
  • 7篇周鹏
  • 7篇卞杰勇
  • 6篇朱巍巍
  • 6篇虞正权
  • 6篇孙春明
  • 5篇刘建刚
  • 5篇邵忠
  • 5篇尤万春
  • 5篇吴江
  • 4篇崔岗
  • 4篇周幽心
  • 4篇王伟
  • 4篇王晶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医学会神...
  • 2篇江苏省第十八...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年份

  • 6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经显微手术夹闭的ACo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收集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动脉瘤分型、GOS评分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297例;术后再次出血6例,予二次手术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19例(6.3%)。GOS评分5分221例,4分43例,3分30例,1分9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Ⅳ~Ⅴ级)、改良Fisher分级(Ⅳ级)、合并脑内血肿以及高龄(>65岁)是手术夹闭ACoA动脉瘤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是治疗ACoA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预后受到病人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合并脑内血肿以及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
陆晓诚朱昀刘建刚吴江陈罡孙晓欧虞正权王中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入路翼点入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
王中陈罡吴江孙晓欧虞正权王伟周岱张世明惠品晶
该项目属神经外科临床及转化医学应用研究。脑卒中包括缺血和出血,是一类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该项目围绕以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
关键词:
关键词: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
兔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建立及DSA和TCD对其的评价比较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简便可靠的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的模型,并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对基底动脉痉挛进行评价比较。方法新西兰纯种家兔36只,随机分为第一次注血后3d,5d,7d,10d,14d组(n=6),经颈枕部切开行枕大池二次注血来制作SAH模型,另6只为假注血组,并用DSA及TCD对基底动脉的管径及血流速率进行检测。结果兔二次注血SAH模型很好地模拟了人类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病理过程,DSA和TCD的结果都显示基底动脉狭窄随时间逐渐加重,7d左右到达高峰,而后又逐渐减轻,两者显示了很好的一致性。结论经颈枕部切开枕大池二次注血兔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制作简便、易行、可靠,TCD对兔基底动脉痉挛程度的评价比DSA更简便易行。
张健王中周岱惠品晶孙晓欧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8月—2018年8月,经翼点入路47例(翼点组)及经眶上外侧入路29例(眶外组)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资料对两组患者肿瘤的性质、大小、部位、有无钙化进行比较。手术中依据实际情况选择肿瘤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后1周评价患者术前相关症状的改善状况,并进行手术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比较。术后2周时评估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结果眶外组患者的肿瘤全切率显著高于翼点组(P=0.002),术后视力视野改善(P<0.001)及KPS评分(P=0.002)和GOS评分(P=0.002)均显著优于翼点组;并且术后视力损害和尿崩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翼点组(P<0.001,P=0.001)。结论眶上外侧入路能够显著提高颅咽管瘤的手术全切率,改善神经损害症状,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
季骋远王中朱昀王伟孙晓欧
关键词:翼点入路颅咽管瘤手术切除
脑池内局部应用尼卡地平多聚体缓释微球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脑池内注入NC-PLGA缓释微球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分别采用脑池内注入NC-PLGA微球和尼卡地平的方法治疗脑血管痉挛。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脑血管造影测量...
孙晓欧王中
关键词:尼卡地平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脑血管痉挛
NF-κB、ICAM-1在实验性SAH后基底动脉壁上的表达变化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免疫炎症反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新西兰家兔经枕大池二次注血制成SAH动物模型。在各相应时间点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HE染色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兔基底动脉管壁形态以及核转录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在管壁上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在SAH后第3天基底动脉血管腔已开始狭窄,第7天达到高峰,之后狭窄渐减轻,14d时基本接近正常。SAH后3d NF-κB表达增加,5~7d表达持续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随后开始下降;ICAM-1表达变化趋势与NF-κB相似,但在表达高峰时相上稍迟于后者。结论NF-κB、ICAM-1在血管壁上的表达变化与CVS的发生时相密切相关,提示由其参与介导的血管壁炎症反应可能在CV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张健王中周岱孙晓欧卞杰勇朱昀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KAPPAB细胞间粘附因子-1脑血管痉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非肿瘤性成人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分析
2005年
目的提高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报告非肿瘤性成人脑积水V-P术后15例并发症,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主要并发症是分流管梗阻和感染,其它可出现颅内出血、癫痫、腹部症状等。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并发症率较高,需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后处理。
傅元贵王中孙晓欧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疾病的病因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杜洪宇钟小军邵弘孙晓欧刘建刚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首发症状磁共振血管造影疾病数字减影造影外科临床
脑池内局部应用尼卡地平多聚体缓释微球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脑血管痉挛(CVS)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会发生脑梗死甚至死亡。既往静脉使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不佳,且具有头痛、血压下降等副作用;脑池内持续灌注此类药...
孙晓欧王中
关键词:尼卡地平多聚体基底动脉缓释微球SAH
文献传递
NC-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内外药代动力学试验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制备生物可降解型NC-PLGA缓释微球,研究其制备工艺与体内、体外释放特性。方法利用溶剂挥发法制成NC-PLGA缓释微球,在人工脑脊液中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体外释放速度,在兔脑脊液中用HPLC法测定其体内释放速度。结果 NC-PLGA外观形态为直径(31.3±3.2)μm的微球,载药率为13.7%,包封率为89.2%。微球体外试验显示,前两天有初始突释现象,共释放约30%,药物能够在随后时间内缓慢平稳释放至20d以上。兔体内试验结果表明,除了第一天的初始突释外,微球释药缓慢而平稳,每天的血药浓度维持在7.6×10-8 mol/L。结论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得NC-PLGA缓释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孙晓欧王中石建周鹏吴瑜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