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婧芳
- 作品数:24 被引量:27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城镇低保中错保群体的劳动供给行为被引量:3
- 2021年
- 从参与就业、工作时长、小时工资和月工资分析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对劳动力就业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错保家庭劳动力与非低保家庭劳动力之间在就业参与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错保家庭劳动力的月工资、月工作时长和小时工资都显著低于非低保家庭劳动力的水平,这体现出低保对错保家庭的劳动力具有显著的劳动力供给负向激励。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错保家庭劳动力和非低保家庭劳动力在月工资、小时工资上的差异主要由结构特征决定,个体特征效应的作用低于50%。基于此,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在救助目的、配套福利政策以及审核违约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应对相应的就业激励政策进行研究,以促进低保家庭的劳动供给。
- 孙婧芳
- 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
- 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基于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险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通过对2010-2013年期间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此期间,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险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发生了从无到有的巨大变化。2010年农民工市民化主要由他们在打工地的居住时间决定,然而,2013年义务教育和社保对农民工市民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就基本公共服务而言,通过落实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政策将有助于推动农民工市民化;通过社会保险改革,降低缴费率提高农民工参保意愿,进而推动其市民化。
- 孙婧芳
- 关键词:义务教育社会保险农民工市民化
- 优化宏观分配格局 促进共同富裕被引量:3
- 2021年
- 近年来,我国的宏观分配格局不断得以改善,住户、企业、政府三大部门的分配关系渐趋合理,劳动报酬份额逐渐提升,为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应看到,住户部门在宏观分配中的收入偏低,再分配对宏观分配的调节作用相对有限,劳动报酬的份额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优化宏观分配格局,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 邓曲恒孙婧芳
- 关键词:劳动报酬住户部门共同富裕
- 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农民工的就业与工资被引量:135
- 2017年
-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从就业进入、工资影响因素和工资歧视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0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大幅提高,与相同学历的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相似。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正在趋同。2010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隔离比2001年大幅下降,而且在各部门内部小时工资的歧视也大幅下降。然而,当农民工进入公有单位时依然受到较强歧视,就业隔离依然存在,因此,城市劳动力市场需要进一步健全,仍需规范公有单位的用工和招聘制度。
- 孙婧芳
- 关键词:城市劳动力市场农民工工资歧视
- 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非农就业环境的变化被引量:7
- 2013年
- 利用微观数据讨论1990—2008年中国农村非农就业环境的变化。发现,劳动力市场转型之前,教育对参与非农业有显著影响,对工资的影响甚微;转型后,教育对参与非农就业的影响减弱,教育回报率提高。转型后,低学历参与非农就业的机会提高,但工资低,易受外界冲击;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参与非农就业的机会提高。政策含义在于: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教育补贴,推动人力资本积累;通过在职培训提高低学历劳动力抵御风险的能力。
- 孙婧芳
- 关键词:非农就业教育
- 中国农村贫困线调整的契机与扶贫政策——以贫困指标为依据被引量:8
- 2013年
- 基于对2002年贫困线调整前后贫困指标变化的分析,找寻中国农村贫困线调整的契机,并且根据长期性贫困的变化,分析贫困线调整前后贫困模式的变化,确定边缘化贫困群体。研究发现,当某贫困线的贫困率低于5%、贫困人口规模在3500万左右时,存在提高贫困线的契机。新贫困线下的贫困率可以达到13%、贫困人口规模可以达到10000万。同时,提高贫困线之后,可以根据贫困线调整前的数据计算长期性贫困,将处于长期性贫困的人口视为边缘化贫困,针对边缘化贫困实施以社会救助为主的扶贫政策,提高政策针对性。
- 孙婧芳
- 关键词:贫困线贫困指标扶贫政策农村
- 农民工离市民化有多远?基于Sen的行为能力理论被引量:4
- 2018年
- 本文基于Sen行为能力理论,借鉴多维贫困的衡量方法,使用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CULS)数据测量和分析了2001年和2010年第一代、第二代农民工非市民化的程度。研究发现,基于AF多维贫困指数测量的农民工非市民化程度显示,第二代农民工的非市民化程度高于第一代。与2001年相比,即使2010年农民工能够完全达到低标准的市民化要求,但高标准下的非市民化程度依然很高。剔除社会保险和子女教育维度之后,农民工市民化的难度将会大幅下降,其所面临的天花板有所打破。仅由个体特征测算的非市民化程度显示,2010年第一代农民工已经达到了高标准的要求,第二代中未达到高标准市民化要求的比例仅为28%,但代际差异依然突出。推进社会保险、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内容。
- 孙婧芳
- 关键词:市民化代际差异
- “经济人”假设与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一、“经济人”假设的提出
最初把“经济人”假设引入经济学,并使之成为经济学出发点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指出:“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需要同胞的协助,想要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如果他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作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多了。
- 孙婧芳李振宇
- 关键词:经济范畴人格化古典经济学家国民财富
-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减贫效应——基于1991-2004年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34
- 2009年
- 利用CHNS数据,计算FGT指数,分解贫困变动,计算贫困弹性及减贫增长率。发现减贫效果具有波动性,经济增长对减贫具有正效应,但收入分配在不同时期减贫效应不同。1991-1997年贫困人口从经济中获益低于非贫困人口,1997-2004年与此相反。2000-2004年间,经济增长对赤贫不利,而收入分配对赤贫有利。政策含义在于,制定减贫政策时,既要考虑经济增长又要考虑收入分配;在贫困人口内部,根据遭受贫困的程度,制定不同的减贫政策;进行减贫评估时关注贫困人口构成。
- 杜凤莲孙婧芳
- 关键词:贫困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 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比例偏低的原因——农民工市民化及制度统筹的视角被引量:5
- 2015年
- 本文从农民工市民化和制度统筹的视角对农民工参保比例低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讨论了实证模型中的遗漏变量和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居住时间和收入作为就业质量的两个重要变量对农民工参保具有显著影响;农民工参保是农民工个体决定市民化的结果,当农民工打算在打工城市长期居住,他们更可能会参保,作为其在城市居住和生活的保障;社会保险制度越难于统筹,农民工参保的意愿越低;高年龄组的参保率更低,认知能力高的参保率较高。政策建议:提高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提高就业质量的同时提高认知能力;逐渐实现社保的转续衔接;健全兜底性社保。
- 孙婧芳
-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险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