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艺玲

作品数:8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间作
  • 6篇大豆
  • 5篇玉米
  • 4篇甜玉米
  • 3篇大豆间作
  • 2篇氮水平
  • 2篇施氮
  • 2篇施氮水平
  • 2篇土壤
  • 2篇气体排放
  • 2篇温室气体
  • 2篇温室气体排放
  • 2篇连作
  • 2篇间作模式
  • 2篇N2O
  • 1篇氮磷
  • 1篇氮磷吸收
  • 1篇氮吸收
  • 1篇氮循环
  • 1篇豆类

机构

  • 8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唐艺玲
  • 5篇王建武
  • 3篇周贤玉
  • 2篇吴鹏
  • 2篇杨文亭
  • 1篇章莹
  • 1篇刘宇
  • 1篇管奥湄
  • 1篇赖建宁
  • 1篇王蕾
  • 1篇杜清
  • 1篇肖秋美
  • 1篇王志国

传媒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减量施氮与间作模式对甜玉米AMF侵染和大豆结瘤及作物氮磷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0
2017年
通过4季(2014年秋季,2015年春、秋,2016年春季)大田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300 kg·hm^(-2)(N1:减量施氮)和360 kg·hm^(-2)(N2:常规施氮)]和4种种植模式[甜玉米|菜用大豆2∶3(S2B3)、2∶4(S2B4)间作、甜玉米单作(SS)和菜用大豆单作(SB)]对华南地区甜玉米和大豆产量、甜玉米AMF侵染率、大豆根瘤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施氮间作处理的甜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单作。2016年春季S2B3-N1处理大豆的根瘤数显著高于S2B3-N2处理;4季减量施氮和间作处理对大豆根瘤干重均没有显著影响。2015年春秋两季两种施氮水平间作处理的甜玉米生物量和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单作处理;且减量施氮间作模式甜玉米AMF侵染率显著高于常规施氮处理。2015年秋季减量施氮间作模式处理甜玉米的磷含量显著高于单作处理。减量施氮与间作菜用大豆显著提高了甜玉米氮和磷含量、AMF侵染率、生物量及产量,是华南地区甜玉米资源高效利用的可持续生产模式。
周贤玉唐艺玲王志国王建武
关键词:氮吸收磷吸收
广东省甜玉米-大豆不同比例间作模式的系统产量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为了筛选最适合在广东省种植的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通过甜玉米-大豆4种比例间作模式(1∶2、2∶2、2∶3和2∶4)3年6季的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种植系统的产量效益.结果表明:除1∶2间作模式外,其他3种模式均具有间作优势,其中2∶4间作模式的增产优势最大,该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1.15~1.49),且体系相对于单作的净增产值为1 372.82~6 430.75 kg/hm2.就产量而言,甜玉米-大豆2∶4间作模式的增产优势最大,是比较理想的间作模式.
唐艺玲杜清赖建宁吴鹏
关键词:间作优势
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对华南地区甜玉米连作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通过3季大田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比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300 kg(N)?hm?2,N0;360 kg(N)?hm?2,N1]和3种种植模式[甜玉米∶大豆按2行∶3行(S2B3)和2行∶4行(S2B4)行数比间作,甜玉米单作(SS)]对华南地区甜玉米连作农田N2O排放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施氮,减量施氮显著降低了土壤N2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N2O,kg?hm?2),其中S2B4-N0的减排效果最好,其3季的土壤GWPN2O依次比S2B4-N1减少66.31%、84.08%和51.31%。种植模式对GWPN2O没有显著影响;间作和减量施氮均显著降低了单位产量的GWPN2O(即N2O排放强度,GHGIN2O,kg?t?1),其中S2B4-N0的减幅最大,其3季平均的GHGIN2O分别比SS-N0和S2B4-N1降低71.60%和71.21%;减量施氮不会影响作物产量且间作系统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因此,减量施氮下的甜玉米||大豆间作不仅能保证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能降低土壤N2O的排放,其中减量施氮水平下的甜玉米||大豆2行∶4行间作模式(S2B4-N0)的效益最佳。
唐艺玲管奥湄周贤玉赖叶宁王建武
关键词:施氮水平N2O
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对华南地区甜玉米连作农田N2O排放的影响
通过3季大田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比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300 kg(N)·hm-2,NO和360 kg(N)·hm-2,N1]和3种种植模式[甜玉米//大豆2行∶3行(52B3)、2行∶4行...
唐艺玲管奥湄周贤玉赖叶林王建武
关键词:施氮水平GWP
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对甜玉米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氮循环的影响
广东是中国最大的甜玉米(Zea mays L. saccharata sturt)生产区,但一年2~3熟的连作制度及农民超量施用化学氮肥的施肥方式,极易造成氮肥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通过7季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种植模式(甜玉...
唐艺玲
关键词:甜玉米种植温室气体排放氮循环
文献传递
间作对旱地CO_2和N_2O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是近年来科学界的研究热点,采用合适的种植模式是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作物间作对旱地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机理.合理间作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促进不同作物秸秆向SOC转化、降低SOC矿化速率,从而减少CO_2排放.禾本科与豆科作物间作能够在维持作物产量的情况下,减少化学氮肥投入、土壤有效氮残留及还田秸秆产生的无机氮,降低N_2O排放.间作作物的互作、田间小气候环境的改善也是影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今后,要增加土壤温室气体监测时长并对影响因子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尤其是从分子水平探究间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对温室气体产生过程的作用机理,为构建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唐艺玲王建武杨文亭
关键词:间作CO2N2O土壤有机碳豆类
减量施氮与大豆间作对蔗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常规施氮(N2,525 kg·hm-2)y和减量施氮(N1,300 kg·hm-2)处理下甘蔗与大豆按行数比1∶1(SB1)和1∶2(SB2)间作、甘蔗单作(MS)、大豆单作(MB)种植模式下蔗田土壤CO2、N2O、CH4排放通量及土地当量比(LER)进行观测和对比分析,以探讨不同间作模式及施氮水平下甘蔗//大豆间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制定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合理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SB2-N1)农田土壤CO2排放总量较甘蔗单作(MS)显著降低35.58%,N2O累积排放总量较甘蔗单作降低56.36%,CH4累积排放总量较甘蔗单作升高7.02%;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处理蔗田土壤均表现为CO2和N2O的排放源,CH4吸收汇,追施氮肥后土壤对CH4的吸收速率降低,但CO2和N2O的排放速率增加。MS-N1、SB1-N1、SB2-N1、MS-N2、SB1-N2、SB2-N2和MB处理土壤CO2年累积排放总量(kg·hm-2·a-1)分别为5 096.89、6 422.69、3 283.20、4 103.29、4 475.84、4 775.31和4 780.35,土壤N2O年累积排放总量(kg·hm-2·a-1)分别为4.61、5.11、2.15、3.13、3.72、5.60和3.11,土壤CH4年累积排放总量(kg·hm-2·a-1)分别为13.68、21.78、12.72、5.53、11.36、4.77和9.97。甘蔗//大豆间作系统2009—2012年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且减量施氮水平下,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优势最明显。
章莹王建武王蕾杨文亭吴鹏刘宇唐艺玲
关键词:甘蔗大豆间作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土地当量比
土壤-蔬菜系统中环丙沙星的降解与生物累积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环丙沙星对菜心、萝卜、番茄和豆角生长的影响及其累积特征和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3种不同添加浓度(5、30和75mg·kg-1)的环丙沙星处理对菜心、番茄和豆角的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而高浓度(≥30mg·kg-1)环丙沙星处理显著抑制萝卜生长;环丙沙星在土壤中的降解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缓,豆角盆栽土壤中环丙沙星的降解半衰期(DT50)为18.3~43.9d,降解90%所需要的时间(DT90)为260~738d;土壤中的环丙沙星均能被4种蔬菜的根系吸收并转移至茎叶部分,而且吸收环丙沙星的量随着土壤中环丙沙星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菜心地下部环丙沙星的含量高于地上部;而萝卜地上部环丙沙星的含量高于地下部,番茄和豆角的叶、茎、根的环丙沙星含量均为根>茎>叶.
肖秋美王建武唐艺玲
关键词:环丙沙星土壤蔬菜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