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雨迁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树突
  • 4篇细胞
  • 3篇树突细胞
  • 3篇体外
  • 2篇体外研究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树突细...
  • 1篇递呈
  • 1篇性细胞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特异性细胞
  • 1篇特异性细胞毒
  • 1篇特异性细胞毒...

机构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周雨迁
  • 3篇智慧
  • 3篇詹俊
  • 3篇黄志明
  • 3篇邓庆丽
  • 2篇邵静
  • 2篇魏菁
  • 1篇黄志清

传媒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的体外扩增及鉴定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尝试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扩增培养出大量树突细胞 ,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树突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分别取健康人和患者外周血分离培养单核细胞 ,加入rhGM CSF、rhIL 4,经 7天培养后收获即为不完全成熟树突细胞 (DC)。以倒置显微镜观察摄影、透射电镜摄影、流式细胞仪测定表面特异性分子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测定功能 ,对DC进行鉴定。结果 第七天记数有明显树突状突起的大个细胞或细胞团 ,产率为 0 2~ 4 5× 10 5/6ml血 ;透射电镜可见细胞表面伸展的突起 ;70 %以上细胞有DC特异性标志CD1a高表达 ,而单核细胞特异性标志CD14表达小于 4% ;能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强烈增殖 ,随刺激细胞数目的增加 ,其促增殖作用增强 ,P <0 0 1。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 ,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可诱导扩增出大量DC。
周雨迁詹俊邓庆丽黄志清邵静智慧黄志明
关键词:树突细胞体外扩增
树突细胞与病毒感染的治疗被引量:1
2000年
树突细胞具有强大的抗原呈递作用,在病毒抗原刺激后能诱导出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从而能为抗病毒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本文对树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功能及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与特点进行综述。
周雨迁
关键词:树突细胞病毒感染基因治疗
经树突状细胞递呈的HBcAg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体外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从人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的抗原递呈方面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并诱导出针对HBcAg特异性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方法 取健康人DC和患者DC ,比较两组的抗原递呈功能是否存在差异。以HBcAg体外冲击致敏DC ,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育 ,诱导出HBcAg特异性CTL ;以HepG2细胞为对照靶细胞 ,转染HBVDNA的HepG2 2 15细胞为靶细胞 ,分别测定CTL在效靶比为 2∶1、6∶1和 2 0∶1时对HepG2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率及对HepG2 2 15细胞的特异性杀伤率 ,并比较患者组与正常组特异性杀伤率的差异。结果 患者DC的抗原递呈功能(10 99.2 6 7± 2 39.12 ,1374 .8± 36 4 .15 5 ,2 717.78± 15 89.72 )较健康人 (314 7.933± 72 6 .5 7,384 3.0 0 0±10 6 0 .85 ,5 4 86 .86 7± 1790 .6 4 )弱 ;健康组与患者组CTL对HepG2各效靶比的非特异性杀伤作用差异无显著性。健康组与患者组CTL对HepG2 2 15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差异有显著性 ;患者组CTL的活性 (7.1± 4 .33,15 .6 8± 3.3,2 7.6 6± 4 .5 9)较健康组 (2 0 .76± 6 .0 8,33.97± 8.0 0 ,4 9.6 3± 9.4 8)弱。结论 用HBcAg体外负载患者DC ,能诱导出抗原特异性的CTL ,这些CTL能特异性地杀伤相应靶细胞。
周雨迁邓庆丽詹俊邵静黄志明魏菁智慧
关键词:HBCAG特异性细胞毒体外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CD40、CD80表达和免疫活性的体外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4 0和CD80表达与其抗原呈递功能的关系 ,为进一步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分离培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DC ,流式细胞仪测定DC表面CD4 0和CD80的表达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测定两组DC的功能。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表面CD4 0和CD80的表达较健康人低 ,刺激同种异种T细胞增殖反应也较健康人低。结论 :乙肝病毒感染可通过抑制患者DC表面CD4 0、CD80等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 。
周雨迁詹俊邓庆丽智慧魏菁黄志明
关键词:外周血树突细胞CD40CD80免疫活性体外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