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绪斌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乙烯
  • 3篇聚乙烯
  • 3篇复合材料
  • 3篇复合材
  • 2篇稻秸
  • 2篇相容性
  • 2篇木塑
  • 2篇木塑复合
  • 2篇木塑复合材
  • 2篇木塑复合材料
  • 2篇界面相
  • 2篇界面相容性
  • 2篇改性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等离子体处理
  • 1篇生物酶
  • 1篇生物酶处理
  • 1篇纤维
  • 1篇纤维素
  • 1篇纤维素酶

机构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周绪斌
  • 2篇潘明珠
  • 2篇崔举庆
  • 2篇梅长彤
  • 2篇朱坤安
  • 1篇邵颐
  • 1篇周定国
  • 1篇王伟
  • 1篇李晓平

传媒

  • 1篇林产工业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年份

  • 4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生物酶处理方法改善稻秸/聚乙烯界面相容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了生物酶处理对稻秸纤维表面改性效果以及对稻秸/聚乙烯界面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纯内切型纤维素酶处理,有效降低了稻秸纤维的表面润湿性和表面反应活性,改善了稻秸纤维与聚乙烯塑料的界面相容性,并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存储模量)得以提高。
梅长彤周绪斌朱坤安潘明珠崔举庆
关键词:稻秸复合材料
蓖麻秆显微构造和纤维形态的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蓖麻Ricinus communis秆是一种优质的纤维原料。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利用蓖麻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蓖麻秆皮部、木质部和髓部的显微结构;并利用Motic Images Plus 2.0图像处理系统测量了蓖麻秆皮部和木质部的纤维尺寸。结果表明,蓖麻秆皮部含有纤维细胞、轴向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木质部的结构类似于散孔材,靠近髓的部位管孔较发达,具有单列或双列的异型木射线,纤维细胞壁上可见具缘纹孔,节部纤维弯曲;髓部多为多面体的薄壁细胞,可观察到螺纹导管。皮部纤维长度最大可达26.50 mm,长宽比高达540.00,壁腔比0.56~0.83;枝丫部分的纤维最长,长宽比最大;穗部的纤维最短,长宽比和壁腔比最小。木质部纤维的平均长度为0.75~0.90 mm,宽度4.38~5.40μm,长宽比31.78~37.54,壁腔比0.56~0.83。蓖麻秆纵向上枝丫部分的平均长度、腔宽和长宽比小于秆部,壁腔比大于或等于秆部;穗部纤维的长度、宽度和腔宽均最小,长宽比和壁腔比最大。径向上靠近木质部中部的细胞长度、细胞腔宽度和长宽比较大;最外侧细胞的宽度、壁厚和壁腔比最大。蓖麻秆是一种优质的纤维原料,可用来造纸和制造人造板等工业化利用;其不同部位的纤维形态不同,呈一定的规律变化。
李晓平周定国周绪斌王伟邵颐
关键词:材料学蓖麻秆显微结构纤维形态
秸秆和塑料复合界面的改性分析和研究
如何提高植物纤维和塑料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一直是当今木塑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课题从降低植物纤维材料的极性和提高热塑性塑料的极性的两个方面进行界面改性的研究,分别对稻秸粉末采用乙酰化处理和酶处理,对聚乙烯进行低温冷...
周绪斌
关键词:木塑复合材料聚乙烯界面相容性改性处理
文献传递
等离子体处理对稻秸/聚乙烯复合材料界面的改性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红外光谱、表面自由基、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和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氮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聚乙烯塑料表面改性效果以及对稻秸与聚乙烯界面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氮气等离子体处理,聚乙烯塑料分子上引入了极性基团,提高了塑料的表面润湿性和表面反应活性,改善了稻秸纤维与聚乙烯塑料的界面相容性,并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存储模量)得以提高;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和强度对塑料表面的改性效果有较大影响。
梅长彤周绪斌朱坤安潘明珠崔举庆
关键词:木塑复合材料等离子体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