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江华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低渗
  • 4篇油藏
  • 4篇储层
  • 3篇低渗储层
  • 3篇低渗透
  • 3篇低渗透油藏
  • 3篇油田
  • 3篇特低渗
  • 3篇特低渗储层
  • 2篇调剖
  • 2篇油田开采
  • 2篇水驱油
  • 2篇驱油
  • 1篇地质
  • 1篇调剖技术
  • 1篇调剖剂
  • 1篇压汞
  • 1篇岩心
  • 1篇岩心实验
  • 1篇应力敏感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篇周江华
  • 3篇邵创国
  • 2篇武平仓
  • 2篇何顺利
  • 2篇林光荣
  • 1篇韩亚萍
  • 1篇吕小玲
  • 1篇王晓冬
  • 1篇李军诗
  • 1篇秦强
  • 1篇贾军红
  • 1篇门承全
  • 1篇高春宁
  • 1篇杜朝峰
  • 1篇于兴河
  • 1篇徐振峰
  • 1篇王小琳

传媒

  • 2篇中国石油学会...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试采技术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特低渗透储层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恒速压汞实验研究
本文选取长庆油田特低渗储层0.1~10mD的岩心进行恒速压汞实验,研究了不同参数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不同渗透率岩心孔隙结构的差异,提出将其分析结果作为特低渗油藏储层评价的分析方法。
武平仓高春宁周江华王小琳杜朝峰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油田开采储层地质储量评价
文献传递
特低渗储层上覆压力变化对储层流体渗流规律的影响
2006年
通过室内试验发现鄂尔多斯延长组储层存在不同程度的应力敏感.对于储层中油水的渗流伤害的程度也不仅相同,对于储层流体,油的渗流伤害普遍要比水的渗流伤害要大。虽然提高孔隙流体压力能使流体的渗流能力得到提高,但是,不能恢复到原始状态,对于不同流体,水的渗流能力的恢复要比油的好,水相渗透率平均能恢复74.3%,油相渗透率平均恢复52.47%。特别是储层存在微裂缝时,它的应力敏感就越强,水的平均伤害为42.18%,油的平均伤害为64.2%。对多次伤害后,水相渗透率每次的恢复程度变化不大;而油相渗透率每次的恢复程度变化较大,随着伤害次数增多.渗透率恢复程度越来越小。
林光荣邵创国周江华
关键词:特低渗储层应力敏感流体
八面河油田聚合物—粉煤灰复合调剖技术被引量:1
2004年
为解决聚丙烯酰胺在水中易水解、在地层中吸附性大、剪切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差等难题 ,在聚丙烯酰胺聚合物中引入辅助剂环氧树脂 ,显著增加了其剪切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减少了其吸附量 ,增大了堵塞孔喉的聚合物量 ;筛选出的高交联性的交联剂交联出的高强度立体型网状聚合物解决了聚丙烯酰胺体系的稳定应用难题 ;针对八面河油田试验区具体地质和油藏情况 ,优化选择出粉煤灰作为交联介质。现场应用表明 ,成胶的聚合物—粉煤灰复合体系对于大孔道、高渗透率裂缝性油层的调剖应用效果突出。该研究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经验。
李军诗王晓冬于兴河周江华秦强何顺利
关键词:八面河油田调剖技术油藏孔喉裂缝性油层
特低渗储层降低渗流阻力的改性注入剂研究
本文针对渗透率为0.3mD左右特低渗储层孔喉中值半径小(小于0.1μm)、水驱压差高(15~30MPa)、见水前的平均采油速度小(小于0.1mL/min)等影响注水水驱效果的因素,进行降低渗流阻力的改性注入剂研究。通过改...
武平仓贾军红吕小玲邵创国周江华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油田开采注水驱油
文献传递
大孔道调剖剂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9
2004年
为堵塞大孔道,在聚丙烯酰胺聚合物中引入辅助剂环氧树脂,显著地增加聚丙烯酰胺聚合物的剪切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减少聚合物吸附量、增大堵塞孔喉的聚合物量,筛选出复合交联剂,交联出立体型网状聚合物,成胶后老化粘度增大60%以上。成胶的聚合物复合体系对于油藏的大孔道、高渗透率裂缝性油层的调剖应用效果显著。
周江华门承全何顺利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交联剂大孔道渗透率调剖
水驱压力对特低渗储层水驱油效率及产液速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以西峰油田长8特低渗透储层为侧,通过建立不同试验条件进行水驱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开发初期和不同开采阶段提高水驱压力对驱油效率和产液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开采阶段提高水驱压力均有利于低渗储层水驱驱油效率和产液速度的提高,但开发初期压力不能过高,否则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注入水易沿高渗条带突进,过早形成水窜,不利于驱油效率的提高;相反,晚一些提高水驱压力,即在无水期结束或含水95%后提高注水压力驱油,更有利于驱油效率和产液速度的提高。
韩亚萍林光荣邵创国周江华徐振峰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驱油效率岩心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