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德江

作品数:21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食管
  • 3篇纤维化
  • 3篇肝硬化
  • 2篇蛋白
  • 2篇心理
  • 2篇星状细胞
  • 2篇抑郁
  • 2篇抑郁治疗
  • 2篇食管痉挛
  • 2篇食管压力
  • 2篇衰竭
  • 2篇曲张
  • 2篇外泄
  • 2篇胃炎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慢性
  • 2篇糜烂
  • 2篇糜烂性胃炎
  • 2篇弥漫性食管痉...

机构

  • 19篇成都军区总医...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荆州市中心医...
  • 1篇广元市第一人...

作者

  • 21篇周德江
  • 11篇牟东
  • 7篇高慧
  • 7篇张勇
  • 5篇曾维政
  • 4篇倪华
  • 3篇翁敏
  • 3篇吴晓玲
  • 3篇郑淑梅
  • 3篇江忠勇
  • 2篇张建军
  • 2篇唐文
  • 2篇王云侠
  • 1篇黄飞
  • 1篇李可洲
  • 1篇汤善宏
  • 1篇史小玲
  • 1篇赵靖
  • 1篇秦建平
  • 1篇陈芳

传媒

  • 9篇西南军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双重RNA干扰质粒的构建及转染肝星状细胞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构建以大鼠CTGF和TIMP-1基因为靶点的双重RNA干扰表达载体质粒,以检测其转染肝星状细胞的效率。方法筛选出对CTGF和TIMP-1基因最有效的RNA干扰靶位,各设计1对含有短发夹结构的RNA干扰靶点序列,分别克隆到质粒载体psiRNA-DUO-GFPzeo,构建含目的靶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载体psiRNA-GFP-CT-GF、psiRNA-GFP-TIMP-1和psiRNA-GFP-Com(含有CTGF和TIMP-1),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siRNA-GFP-CTGF、psiRNA-GFP-TIMP-1和psiRNA-GFP-Com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质粒转染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结果酶切与测序结果提示重组质粒psiRNA-GFP-CTGF、psiR-NA-GFP-TIMP-1和psiRNA-GFP-Com成功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psiRNA-GFP-CTGF、psiRNA-GFP-TIMP-1和psiRNA-GFP-Com转染肝星状细胞,在24小时,空质粒组、CTGF组、TIMP-1组和CTGF+TIMP-1组转染效率分别为15±2%、13±1%、15±1%和14±2%,均低于质粒psiRNA-GFP-Com转染组(Com组,20±2%,P<0.05);在48小时,空质粒组、CTGF组、TIMP-1组和CTGF+TIMP-1组转染效率分别为10±2%、9±1%、8±2%和10±1%,均低于Com组的15±2%(P<0.05)。结论成功构建靶向大鼠CTGF和TIMP-1最有效的RNA干扰靶位的双重RNA干扰表达质粒,能转染至肝星状细胞,并且psiRNA-GFP-Com转染效率最高。
蒋玉凤周德江张建军黄飞史小玲
关键词:RNA干扰质粒载体结缔组织生长因子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肝星状细胞
肠梗阻导管联合大承气汤治疗恶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肠梗阻导管联合大承气汤对恶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恶性肠梗阻患者75例随机分成3组。各组在禁食水、反复清洁灌肠、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全胃肠外营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Ⅰ组25例采用鼻导管治疗,对照Ⅱ组25例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大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治疗3 d 和7 d 后,腹胀、腹痛例数,腹围缩小程度、累计胃肠减压量以及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恢复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3 d 及治疗7 d 后,较两个对照组腹痛、腹胀例数均有明显减少(P ﹤0.05),腹围缩小程度及胃肠累积减压量明显增加(P ﹤0.05);观察组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及气液平消失时间均短于两个对照组(P ﹤0.05);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 ﹤0.05)。治疗7 d 后,对照Ⅱ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好于对照Ⅰ组(P ﹤0.05)。结论恶性肠梗阻患者用肠梗阻导管联合大承气汤后,可使肠道功能及早得到恢复,促进肠蠕动及毒素排出,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牟东周德江陈备金
关键词:肠梗阻减压管大承气汤恶性
联合个体的综合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临床研究
2008年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个体的综合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8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方案上联合个体综合干预。结果在16周的疗程末进行自设式生活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个体的综合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有效果。
翁敏周德江
关键词:综合干预肠易激综合征
慢性乙肝免疫清除期HBeAg、HBVDNA水平与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乙肝免疫清除(IC)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HBV)DNA水平和活动度分级(G分级)及纤维化分期(S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于该院被确诊为IC期慢性乙肝(CHB)病患253例。分别检测肝炎不同G分级,以及S分期之下,HBeAg和HBV DNA水平。并分析两者水平和G分级以及S分期关系。结果 G1~G4患者血清HBeAg水平分别为(2.94±2.86)、(2.93±2.75)、(2.68±2.66)、(2.31±2.42),HBeAg水平伴随G分级增加而逐渐下降,Spearman相关分析可知,HBeAg和G分级呈负相关(χ2=45.36,r=-0.419,P<0.01)。此外,HBV DNA水平分别为(6.44±1.36)、(6.88±1.04)、(6.38±1.18)、(6.05±1.10)。随G分级增加变化不显著,不具有相关性(χ2=2.136,r=-0.012,P>0.05)。HBeAg和HBV DNA水平在S1~S4时病患机体的水平分别为(2.98±2.73)和(7.02±1.05),(2.88±2.72)和(6.74±1.03),(2.57±2.54)和(6.36±1.05),(2.31±2.43)和(5.76±1.07)。伴随S分期增加而逐渐下降,Spearman分析可知,HBeAg,HBV DNA水平和S分期均呈负相关(χ2=35.82,41.25,r=-0.531,-0.522,P<0.01)。以HBeAg水平对G≥3及G≥4的病患进行判断,曲线下面积(即AUC)为0.73及0.72;HBeAg最优截点是2.94和2.62 lg s/co。而S≥3及S≥4的病患AUC为0.78及0.76;HBeAg最优截点是2.98和2.82。结论 HBeAg和G分级呈负相关,HBeAg,HBV DNA水平和S分期均呈负相关,且HBeAg水平能够作为肝脏病理学有关诊断模型的一种指标。
周德江牟东翁敏曾维政
关键词:慢性乙肝HBEAG纤维化分期
静脉曲张套扎联合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META分析
2014年
目的评价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EVL)联合部分脾栓塞(PSE)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Elesiver、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关于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联合部分脾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Rev—Man5.2版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项RCT包含428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1)EVL联合PSE患者根治率高于EVL组(RR=1.55,95%CI:1.27~1.06,P〈0.0001);EVL联合PSE患者再出血率较EVL组明显降低(RR=0.43,95%CI:0.26~0.72,P=0.001);EVL联合PSE患者病死率与EV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9,95%CI:0.12~1.26,P=0.12)。(2)EVL联合PSE患者血小板计数与EvL组相比明显增高(WMD=53.85,95%CI:45.72~61.98,P〈0.00001)。结论EvL联合PSE在临床疗效及改善血小板计数明显优于EVL,但由于相关的高质量研究文献数量有限及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尚待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牟东陈备金周德江赵靖
关键词: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脾栓塞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病并发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并发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7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中出现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例和种类,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并发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好发年龄在41~60岁之间;在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以乏力、恶心、瘙痒、纳差这4种的临床症状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PBC、AIH和重叠综合征(OS)组并发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Ⅰ型糖尿病、甲减/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例显著高于PSC组,但并发溃疡性结肠炎的比例显著低于PSC组(P<0. 05)。170例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5例,8. 82%)、腹水(8例,4. 71%)、肝性脑病(4例,2. 35%)、肝细胞癌(2例,1. 18%);死亡(17例,6. 47%),其中肝病相关死亡(6例,3. 53%)。并发与不并发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比,其1年和3年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并发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以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Ⅰ型糖尿病、甲减/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较为常见。并发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预后差,但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并不独立影响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预后。
倪华牟东张勇周德江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预后
术后腹水防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术后处置的术后腹水防漏装置,包括无菌防漏盖(1)和将无菌防漏盖(1)固定到伤口(7)处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可以为负压吸附固定装置、粘接固定装置或绑扎固定装置,所述负压吸附固定装置为与无菌防漏盖...
牟东王群茹吴晓玲周德江陈备金高慧孙越峡唐亚丽倪华唐文侯娟妮
文献传递
腹腔淋巴结核误诊1例
2007年
周德江陈芳
关键词:腹腔包块淋巴结核
肝功能衰竭防治策略优化
曾维政秦建平李可洲吴晓玲汤善宏郑淑梅翁敏周德江
该项目立足于中国慢性乙肝患者众多、慢性及慢加急肝衰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预后极差,临床缺乏特效治疗手段、医疗费用巨大,以及肝移植尚未普及的严峻现状,针对肝衰竭的分子机制及其细胞信号通路、肝衰竭的主要病因防控、肝衰竭诱因控...
关键词:
兰索拉唑对Hp引起糜烂性胃炎患者Th1/Th2漂移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口服兰索拉唑对Hp引起糜烂性胃炎患者Th1/Th2漂移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将46例合并Hp感染者为实验组,另外46例Hp阴性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实验组加用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抗Hp治疗;治疗后检查Hp;检测并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样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IFN-γ、IL-4水平。结果治疗1月后两组患者Hp检测均为阴性;治疗前实验组IFN-γ、IL-4及IFN-γ/IL-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FN-γ、IL-4及IFN-γ/IL-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Hp感染可致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IFN-γ、IL-4水平降低,Th1向Th2细胞漂移;兰索拉唑可逆转Hp致病患者血清IFN-γ、IL-4水平降低,逆转Th1向Th2细胞漂移效应。
高慧牟东张勇周德江
关键词:糜烂性胃炎兰索拉唑IFN-ΓIL-4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