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彦明

作品数:18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切除
  • 8篇切除术
  • 7篇肝癌
  • 5篇细胞
  • 5篇肝细胞
  • 4篇原发性
  • 4篇肿瘤
  • 4篇细胞癌
  • 4篇肝细胞癌
  • 3篇动脉
  • 3篇胰腺
  • 3篇胰腺肿瘤
  • 3篇原发性肝细胞
  • 3篇原发性肝细胞...
  • 3篇腺肿瘤
  • 3篇静脉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机构

  • 18篇厦门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18篇周彦明
  • 13篇李滨
  • 12篇苏旭
  • 12篇许东辉
  • 11篇李秀东
  • 9篇王双佳
  • 9篇陈景熙
  • 8篇刘育健
  • 6篇吴路鹏
  • 5篇李志民
  • 1篇杨甲梅
  • 1篇宋爱琳
  • 1篇邵静
  • 1篇张伟
  • 1篇刘帆

传媒

  • 4篇第十四届全国...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性胰腺切除治疗胰腺良性肿瘤被引量:5
2013年
区域性胰腺切除术因切除的胰腺组织少,保留了胆总管、十二指肠、脾脏和有功能的胰腺,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影响较小,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胰腺头、颈、体部良性肿瘤的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例施行区域性胰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行保留十二指肠和胆总管的区域性胰头切除术,7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术后随访3-48个月,无胰瘘、胆瘘和胃肠道并发症发生。因此,区域性胰腺切除术可作为胰腺头、颈、体部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王双佳李秀东苏旭李志民许东辉周彦明陈景熙李滨
关键词:胰腺肿瘤区域性切除术
超声刀对比钳夹法切除原发性肝细胞癌被引量:3
2012年
肝切除术中大出血是影响肝癌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超声刀离断技术逐渐被临床医生采用。我们将此法应用于肝癌的切除,效果满意。
李秀东李滨周彦明许东辉李志民苏旭陈景熙刘育健吴路鹏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声刀钳夹法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大出血手术预后
超声刀对比钳夹法切除原发性肝细胞癌
李秀东李滨周彦明许东辉李志民苏旭陈景熙刘育健吴路鹏
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周彦明杨甲梅李滨张小峰吴路鹏
原发性肝细胞癌每年至少有50万新发病例,位居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病死率第3位。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手,但术后很高的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的瓶颈。开展肝癌转移复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有助于显著提高疗效。 ...
关键词: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复发转移
经皮B超联合腹腔镜引导微波消融同期治疗结直肠肝转移癌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B超联合腹腔镜引导微波消融同期治疗结直肠肝转移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5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A组(n=21)为经皮B超联合腹腔镜引导微波消融组,B组(n=16)为腹腔镜同期手术组,C组(n=15)为开腹肝切除术同期手术组,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明显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3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B超联合腹腔镜微波消融同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可有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3个以内,最大病灶不超过3 cm),出血量少,术后康复速度快,效果优于腹腔镜同期手术与开腹肝切除术。
陈景熙周彦明苏旭许东辉李滨郭平邵静
关键词:腹腔镜微波肝转移
索拉非尼治疗后完全缓解肝癌患者“等待观察”策略安全性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治疗后完全缓解的肝细胞癌(肝癌)患者采用“等待观察”策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报道1例肝癌患者接受介入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达到完全病理缓解。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检索2007年1月至2020年4月PubMed、Embase、Ovid、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数据库收录的中英文临床研究文献。英文检索词:“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orafenib”、“complete response”、“complete pathological response”。中文检索词:“肝癌”、“索拉非尼”、“完全缓解”、“完全病理缓解”。统计以索拉非尼为基础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总计肝癌患者45例,其中男39例,女6例。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94.3%、94.3%,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89.3%、89.3%。患者性别、年龄、AFP水平、BCLC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病毒性肝炎情况、是否全量使用索拉非尼、治疗方案、是否行肝肿瘤切除、缓解情况等因素均不影响患者生存时间(χ^(2)=0.260,1.411,0.219,0.852,0.087,1.838,0.916,1.065,0.539,0.027,0.590;P>0.05)及疾病复发(χ^(2)=0.409,1.899,1.455,3.300,0.853,0.557,1.220,0.006,2.790,0.894,0.384;P>0.05)。结论以索拉非尼为基础治疗获完全缓解的肝癌患者生存预后明显改善,缓解后采用“等待观察”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策略,不推荐进行肝癌切除或介入治疗。
郭平袁瑾周彦明
关键词:肝肿瘤索拉非尼安全性
前入路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切除右肝巨大肝细胞癌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入前入路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在右肝巨大肝细胞癌(>10 cm)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4月间采用前入路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治疗右肝巨大肝细胞癌的4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平均下腔静脉阻断时间38.5分钟。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中心静脉压对比阻断前明显降低(4.1±2.1cm H_2Ovs.7.3±2.5cm H_2O,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30.6±260.7 ml。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分别为26.1%、38.1%和0%。结论前入路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治疗右肝巨大肝细胞癌有效、安全。
吴路鹏冯柳兴刘育键周彦明
关键词:前入路肝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在碱基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晚期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目的了解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在碱基错配修复缺陷(defective mismatch repair,dMMR)/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型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D-1抑制剂在dMMR/MSI-H型晚期CRC中的相关研究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目前有较多研究探索了抗PD-1抑制剂治疗dMMR/MSI-H型晚期CRC(包括局部进展期CRC和转移性CRC),仍有部分研究正在试验中。这些研究均发现,采用PD-1抑制剂作为dMMR/MSIH型晚期CRC的一线或后线以及新辅助治疗均呈现了较好的生存获益,尤其在合并BRAF/RAS突变的d MMR/MSI-H型转移性CRC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期望器官保留的局部进展期dMMR/MSI-H型CRC中已初见成效;而且有较多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双免治疗”,多数研究发现其疗效优于单免治疗,但同时也发现“双免治疗”较单免治疗会有更多的不良事件报道。结论从综述的文献研究结果总体看,PD-1抑制剂在dMMR/MSI-H型晚期CRC中临床获益明显,然而仍有更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探讨,比如提供更多的PD-1抑制剂一线药物,克服耐药性及其不良事件。未来需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更精确的个体化识别以及更高效的联合用药方案,让dMMR/MSI-H型晚期CRC患者进一步从中获益。
张伟刘帆宋爱琳周彦明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
门静脉和肝动脉结扎序贯二步法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癌被引量:2
2014年
巨大肝癌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不足是发生肝衰竭的主要原因.通过阻断一侧的门静脉和肝动脉,使肿瘤降低分期,增加对侧术后剩余肝脏体积,成为目前切除巨大肝癌的方法之一.2013年3-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右半肝巨大肝癌患者,因肝脏剩余体积不足,术者一期行选择性门静脉及肝动脉结扎术后,序贯二期行肝切除术.患者2次手术均顺利完成,一期行门静脉右支及肝右动脉结扎术,术后肝肿瘤体积缩小,剩余左半肝代偿性增生良好,肝脏体积由术前488 mL增加到术后1个月689 mL.一期手术后33 d顺利实施二期巨大肝癌肝切除术,2次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剩余肝脏未见肿瘤复发,AFP由术前425 mg/L降至26×10^-3mg/L.因此,选择性门静脉及肝动脉结扎后序贯二步法肝切除术可能是传统手术无法切除的巨大肝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秀东王双佳李志民周彦明苏旭许东辉陈景熙李滨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动脉结扎
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小肝癌26例临床分析
苏旭李滨刘育健许东辉李秀东周彦明陈景熙吴路鹏王双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