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蕴瑜

作品数:17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卵巢
  • 7篇卵巢癌
  • 7篇化疗
  • 7篇宫颈
  • 7篇宫颈癌
  • 4篇生存率
  • 4篇顺铂
  • 3篇血清
  • 3篇手术
  • 3篇术前
  • 3篇热灌注
  • 3篇肿瘤
  • 3篇晚期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灌注
  • 3篇腹腔
  • 3篇腹腔热
  • 3篇腹腔热灌注
  • 3篇癌患者

机构

  • 9篇广州医科大学
  • 8篇广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7篇吴蕴瑜
  • 10篇汤凯雯
  • 8篇陈历排
  • 8篇杜佩妍
  • 5篇陈丽贤
  • 5篇万挺
  • 5篇傅文红
  • 5篇邹红玲
  • 4篇赵营
  • 3篇杜佩研
  • 3篇吕晓刚
  • 3篇赵营
  • 1篇赵光日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广东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今日药学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肿瘤药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宫颈癌患者手术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与生存率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鳞状细胞癌抗原(sq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与各种器官的鳞状细胞癌相关,由2个相类似的约45000蛋白质组成:即SCC-1和SCC-2,它们具有特异的蛋白酶抑制剂的特性lll。SCC-1和SCC-2存在于鳞状细胞的胞质之中。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中能检测到SCC,主要鳞状细胞中的SCC为被动释放而非主动分泌。据文献[2]报道2.8%-88.0%的宫颈癌患者其血清SCC会升高。本研究将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前SCC检测值的高低与术后生存率有无相关性。
邹红玲陈历排傅文红黄守松陈丽贤赵营吴蕴瑜杜佩研汤凯雯万挺
关键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手术前CARCINOMA蛋白酶抑制剂
宫颈癌年轻患者与中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观察与研究宫颈癌年轻患者与中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本文选择了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将年龄≤35岁的年轻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共75例,并另选75例同期年龄> 35岁的老年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与分期、病理组织类型以及淋巴结转移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阴道不规则流血方面,其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临床症状方面,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宫颈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患者的发病年龄与肿瘤病例类型等不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应加大对年轻女性宫颈癌的普查,与非鳞癌相比,鳞癌的平均发病年龄相对略低,然而该病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对发病年龄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汤凯雯杜佩妍吴蕴瑜
关键词:宫颈癌预后因素
B超及不同方法检测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宫颈大小与生存率的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B超及不同方法检测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宫颈及肿块大小,为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生存率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67例经临床妇科检查不同临床分期进行根治性手术的宫颈癌患者,术前行B超检测宫颈大小,术后标本测量宫颈肿块大小。对ⅠB期94例有随访结果的病例,对其临床妇科检查、B超检测、术后标本测量宫颈及肿块大小与生存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B超检测ⅠB期宫颈癌最大径线平均值为3.97cm,95%分布区间3.75~4.13cm;Ⅱ期宫颈癌最大径线平均值为4.16cm,95%分布区间4.13~5.59cm。临床妇科检查宫颈肿块大小以4cm为分界,其各生存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B超检测宫颈癌大小在4.13cm以上者,临床分期以Ⅱ期以上更多见。临床妇科检查宫颈肿块大小以4cm分界与宫颈癌临床ⅠB期分期方法相一致,表明目前临床上ⅠB分期与预后相关。
邹红玲陈历排傅文红陈丽贤吴蕴瑜
关键词:宫颈癌B超检测生存率
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与顺铂单药用于宫颈癌同期放化疗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比较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与经典DDP单药方案用于宫颈癌同期放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宫颈癌同期放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DN组)40例:多西他赛20 mg/m2,奈达铂30 mg/m2,于放疗第1天开始注射,每周1次,静脉滴注,共5次;DDP单药方案组(CP组)43例:顺铂30 ~ 40 mg/m2,用法与DN组一致.记录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复发患者7例,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2.5%,CP组复发患者1 1例,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的化疗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脱发反应以及胃肠道反应,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肾功能异常.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与顺铂单药方案同步放化疗疗效相似,但前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更易耐受.
赵营赵光日杜佩妍吴蕴瑜吕晓刚
关键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多西他赛奈达铂顺铂
CA125、HE4联合D-二聚体、血小板在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选取首诊卵巢肿瘤患者200例,将7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和128例卵巢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分析外周血中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及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肿瘤标志物及凝血功能对卵巢癌的诊断及监控中的意义。卵巢癌患者治疗前CA25、HE4、D-二聚体、PLT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卵巢癌患者(Ⅲ~Ⅳ期)CA125、HE4、DD、PLT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癌的指标检测中,以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前肿瘤标志物及凝血功能的测定有助于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争取及早诊断与治疗。
吴蕴瑜
关键词:CA125HE4D-二聚体血小板卵巢肿瘤
宫颈癌不同治疗方法比较及合并贫血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总结Ⅰa~Ⅲb期宫颈癌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后生存状态,探讨合并贫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17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按FIGO临床标准分期:Ⅰ期21例,Ⅰb期165例,Ⅱa期24例,Ⅱb期99例,Ⅲa期24例,Ⅲb期84例。主要观察不同治疗方式,是否伴有中度贫血与预后关系。结果Ⅰa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Ⅰb期为89.1%,Ⅱa期为87.5%,Ⅱb期为48.4%,Ⅲa期为50%,Ⅲb期为39.3%。手术患者为82.1%,非手术患者为52.5%。中度以上贫血(Hb≤90 g/L)患者72例,正常或轻度贫血(Hb>90 g/L)患者345例,两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b期后中度以上贫血患者51例,正常或轻度贫血患者156例,两者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因早期的治疗方式以单纯手术为主,越晚期采用辅助放疗及化疗手段增多,在数字上显示生存率较手术治疗低,符合分期越晚,疗效越差的结论。晚期患者出现中度以上贫血较多见,其生存率情况比宫颈癌早期明显差,与临床分期有一致性;贫血患者在治疗时及时止血、输血、升血等处理,如贫血得到缓解,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邹红玲陈历排傅文红黄守松陈丽贤赵营吴蕴瑜杜佩研汤凯雯万挺
关键词:宫颈肿瘤生存率贫血
不同分期宫颈癌术前B超测量宫颈大小值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B超影像检测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宫颈大小的范围,为临床从客观数据推测临床分期提供循证学数据。方法行根治性手术的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的167例,观察B超影像检测宫颈大小平均值及90%分布区间范围的大小值。结果I期宫颈癌最大径线平均值为3.42cm,90%分布区间为2.5-4.5cm,Ⅱa期宫颈癌最大径线平均值为4.16cm,90%分布区间为4.0~5.6cm。结论宫颈B超影像检测宫颈癌大小在4.5cm以上者,临床诊断分期以Ⅱ期以上更多见。
邹红玲陈历排傅文红陈丽贤吴蕴瑜
关键词:宫颈癌B超
宫颈癌患者手术前血清SCC与生存率相关性调查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Ⅰa期-Ⅱb期宫颈癌患者生存状态与术前血清SCC检测值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04-07年258例患者中,有术前检测血清SCC结果的186例患者,治疗后生存状态与SCC结果相关性分析,患者均采用广泛性子宫切...
邹红玲万挺陈历排傅文红黄守松陈丽贤赵营吴蕴瑜杜佩研汤凯雯
关键词:宫颈癌生存率SCC
MiR-137调控EZH2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转移等能力的初步研究
研究背景: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含多种病理学类型,当中最多见的是卵巢上皮癌,由于卵巢位居盆腔的深部,早期诊断困难,缺乏有效的筛查方法,故卵巢癌患者初诊时大多己处于晚期。此外卵巢癌容易出...
吴蕴瑜
关键词:卵巢癌EZH2基因细胞增殖肿瘤转移
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Ⅲ、Ⅳ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化疗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率。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5%(39/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8%(31/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手术切净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对两组患者随访至2012年5月,观察组死亡17例,生存率为64.6%,对照组死亡23例,生存率为52.1%。两组患者近期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NACT)治疗晚期卵巢癌可以提高手术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术后生命,值得推广应用。
汤凯雯杜佩妍吴蕴瑜万挺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晚期卵巢癌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