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荣华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找矿
  • 4篇成矿
  • 3篇地质
  • 3篇铜矿
  • 3篇金矿
  • 2篇地质特征
  • 2篇找矿前景
  • 2篇流体
  • 2篇矿床
  • 2篇桂西北
  • 2篇包裹体
  • 1篇断层
  • 1篇断层破碎带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矿
  • 1篇多金属矿床
  • 1篇岩浆
  • 1篇岩浆岩
  • 1篇找矿方向
  • 1篇找矿预测

机构

  • 7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桂林矿产地质...

作者

  • 7篇吴荣华
  • 4篇张敏
  • 4篇庞保成
  • 2篇喻亨祥
  • 1篇徐伟钧
  • 1篇秦娴
  • 1篇李文龙
  • 1篇付伟
  • 1篇刘远栋
  • 1篇谭杰

传媒

  • 3篇矿产与地质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云南地质
  • 1篇现代矿业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广西金秀龙围铜矿矿床成因被引量:1
2012年
矿体赋存于下泥盆系莲花山组上段紫红色砂岩的断裂破碎带中,受近南北断层破碎带控制明显,成矿物质来源与构造运动作用引发的地下深部流体密切相关。矿床属中低温热液硫化物充填—交代型。
吴荣华庞保成黄淑娟张敏张敏
关键词:断层破碎带包裹体
桂西北世加金矿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被引量:11
2011年
世加金矿位于龙川穹窿内,区内有大量辉绿岩出露,多呈环带状、不规则状沿背斜出露。金矿体主要产于辉绿岩岩体内部的断裂破碎带以及与C1y地层的断裂接触带中。矿床成矿期石英脉、蚀变辉绿岩矿石、C1y地层硅质岩以及新鲜辉绿岩样品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矿床成矿流体来自于深部,形成于辉绿岩成岩后期,与区内印支—燕山期的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区内的热水沉积岩为主要的矿源岩。来自深部的成矿流体使矿源岩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在物化条件有利部位沉淀成矿。辉绿岩在成矿过程中起的作用主要是它的侵入为成矿作用提供导矿和容矿构造,另一方面它也提供少量的成矿物质。
刘远栋庞保成付伟吴荣华张敏秦娴
关键词:稀土元素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
广西大瑶山北西段铜多金属矿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
广西大瑶山北西段铜多金属成矿带位于桂东北-桂中坳陷和大瑶山隆起结合部位,地处大瑶山复式背斜的北西翼。区内地质构造环境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广西主要的有色金属与贵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   本区铜矿床的共性是成矿均受深大...
吴荣华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找矿预测基底构造
文献传递
桂西北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以桂西北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为研究对象,介绍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期成矿阶段分期。系统分析区内流体包裹体参数,提出区内同类矿床流体包裹体参数具有规律性,成矿溶液可能为海相封存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水并可能有岩浆混入。
张敏庞保成吴荣华李文龙
关键词:桂西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流体包裹体成矿溶液
西藏扎囊县朗达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朗达铜矿处于雅鲁藏布江弧―陆碰撞结合带的北侧、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南缘,属于贡嘎―加查EW向铜多金属成矿带;产于喜山期中酸性岩浆岩的断裂带中。目前发现的2条矿(化)带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产出,且受矿区近EW向或NWW向的断裂控制。矿石构造主要以条带状、脉状及角砾状为主,部分聚合体为斑杂状或浸染状。通过对矿区地质、矿体及矿石特征仔细分析后,认为该矿床主要受构造、岩浆热液控制,且具备良好的找矿前景。
徐伟钧喻亨祥吴荣华黄波
关键词:铜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被引量:11
2012年
以现代成矿理论指导为研究基础,根据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及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金矿床在不同成矿体系的成矿时代、地质成矿条件及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对广西金矿床按规模大小进行系统地统计和分析,且划分成六个金矿成矿带。通过分析金矿分布的等密线图,得出广西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总体特征与大地构造单元的依附关系。为今后寻找金矿提供一定的地质理论指导,在新的找矿方法中具有填补性和实用性。
吴荣华庞保成谭杰张敏
关键词:金矿成矿带岩浆岩找矿方向
西藏扎囊县朗达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朗达铜矿处于雅鲁藏布江弧-陆碰撞结合带的北侧,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南缘,属于贡嘎-加查东西向铜多金属成矿带,产于喜马拉雅期中酸性岩浆岩的断裂带中.目前发现的2条矿(化)带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产出,且受矿区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的断裂控制.矿石构造主要以条带状、脉状及角砾状为主,部分聚合体为斑杂状或浸染状.通过对矿区地质、矿体及矿石特征仔细分析后,认为该矿床主要受构造、岩浆热液控制,具备良好的找矿前景.
徐伟钧喻亨祥黄波吴荣华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前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