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召仕

作品数:20 被引量:19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植物
  • 11篇浮游植物
  • 6篇鄱阳湖
  • 5篇叶绿素A
  • 5篇太湖
  • 4篇水期
  • 4篇水质
  • 4篇环境因子
  • 4篇河流
  • 4篇丰水期
  • 3篇营养盐
  • 3篇水华
  • 3篇水质评价
  • 3篇群落
  • 3篇完整性
  • 3篇功能群
  • 3篇河流水
  • 3篇河流水质
  • 3篇河流水质评价
  • 2篇氮磷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江苏省环境科...
  • 2篇江苏省环境工...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浙江省水文管...

作者

  • 20篇吴召仕
  • 5篇陈宇炜
  • 4篇王昌辉
  • 3篇王晓龙
  • 3篇李宽意
  • 3篇蔡永久
  • 2篇刘宝贵
  • 2篇范亚民
  • 1篇潘继征
  • 1篇王卷乐
  • 1篇刘新
  • 1篇黄佳聪
  • 1篇姜伟立
  • 1篇胡忠军
  • 1篇张路
  • 1篇高俊峰
  • 1篇江和龙
  • 1篇张磊
  • 1篇常闻捷
  • 1篇邵晓阳

传媒

  • 6篇湖泊科学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湿地科学
  • 1篇中国水利学会...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流域主要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被引量:65
2011年
2010年4月和7月对太湖流域五水系(苕溪、南河、洮滆、黄浦江和沿江水系)73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两次调查,分析各水系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各水系的水质状况.所有采样点共记录底栖动物88种,隶属于3门8纲48科.全流域主要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888.91 ind./m2和105.18 g/m2.寡毛类占平均密度的94.19%,腹足类在生物量中所占比例最高,为72.50%,霍甫水丝蚓在五水系中均处优势地位.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沿江水系与苕溪、南河、洮滆和黄浦江水系,苕溪与洮滆水系底栖群落具有显著差异.霍甫水丝蚓是导致这五个水系群落结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铜锈环棱螺、苏式尾鳃蚓、羽摇蚊、钩虾属一种、红裸须摇蚊、河蚬、小摇蚊属一种、摇蚊亚科一种、侧叶雕翅摇蚊、中国长足摇蚊和长角涵螺.典范对应分析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正磷酸盐磷、总氮、硝态氮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显著相关.BPI和Wright指数评价结果发现五水系整体处在中污染状态.
吴召仕蔡永久陈宇炜邵晓阳高俊峰
关键词:太湖流域底栖动物生物评价
鄱阳湖丰水期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8
2014年
在2011年8月和2012年7月丰水期,在鄱阳湖湖区布设77个采样点,大规模采集水样,研究浮游植物生物量(以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表示)在湖区的空间分布,并探讨叶绿素a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丰水期水体中叶绿素a质量浓度较低,平均值为10.58μg/L;叶绿素a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南湖区最高,中部湖区居中,北部通江区较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与水体透明度显著正相关,与总悬浮颗粒物含量、总氮含量、亚硝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溶解性总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营养盐含量不相关。水下光照条件是限制鄱阳湖浮游植物丰水期生长的主要因素;鄱阳湖水体交换时间较短,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丰水期,高水位稀释了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从而掩盖了其对浮游植物的作用,导致营养盐的作用不明显。
吴召仕张路刘宝贵陈宇炜
关键词:浮游植物丰水期营养盐鄱阳湖
近60年鄱阳湖东部湖湾水文连通变化及其对湿地植物与候鸟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鄱阳湖碟形湖生物群落分布特征很大程度上受区域与主湖区水文连通性影响。由于水位波动,东部湖湾水文连通性受鄱阳湖主湖体水位影响较为敏感。本文以东部湖湾为例,分析主湖区水位变异程度及其影响,并从连通天数和发生时间等方面定量表征东部湖湾与主湖区的水文连通性,进而讨论水文连通性变化及其对湿地植物生境和候鸟栖息地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当水位在13~16 m时,东部湖湾与主湖区存在着良好的水文连通关系,湿地植物适宜生境面积最大。2003年以后,鄱阳湖主湖区水位普遍降低,低枯水位持续时间延长,IHA/RVA法分析表明主湖区水位发生了中等程度改变,整体改变度为40.2%,东部湖湾与主湖区的连通关系发生明显改变,年连通天数减少了46.2 d,变化幅度为15.9%,而非连通期发生时间提前约1个月且年内时间跨度更长。水文连通性减弱造成310月东部湖湾平均水位下降了0.6 m,其中910月减少了约1 m,使薹草(Carex sp.)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适宜水深对应的水面面积在多数月份呈增加趋势,特别是910月(幅度超过40%),但枯水提前导致沉水植物面积减少,湿生植物生物量增加。水文连通性减弱导致洲滩提前出露,薹草等湿生植物移向碟形湖湖心,苦草等沉水植物分布上限降低约1 m,候鸟觅食地点可能转移至湖心或其他浅滩。为有效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建议充分发挥长江三峡蓄洪补枯的调控作用等,以减缓水文连通性改变对洪泛区湿地植物生长和候鸟栖息所造成的影响。
熊丽黎刘建新李宽意闵翔吴召仕郭玉银王仕刚邓燕青欧阳千林
关键词:湿地植物鄱阳湖
春夏季阳澄湖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2024年
基于2015年3月和8月阳澄湖(西湖、中湖和东湖)调查,分析其春夏季浮游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阳澄湖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P值均小于0.05)。夏季,西湖和东湖的群落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24);春季chl a呈现“西高东低”,三个子湖区差异不明显;夏季chl a则为“西低东高”,东、西湖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NO_(2)—N和DO是影响春季chl a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夏季chl a主要由电导率、PO_(4)—P和温度等决定。基于1994、2009和2015年的春季数据,阳澄湖TN和COD_(Mn)等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5年的chl a浓度较2009年呈下降趋势,湖区TP浓度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建议在后续监测和研究中加强对东湖(特别是夏季)浮游植物以及全湖磷浓度的监测。
范亚民范亚民李启升吴召仕
关键词:浮游植物影响因素
鄱阳湖丰水期叶绿素a空间分布及与环境因子关系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与长江连通,为季节性涨水湖泊,丰枯季节水位面积相差巨大.本研究于丰水期(2011年8月份及2012年7月份)对鄱阳湖湖区进行大规模采样,研究浮游植物生物量(以叶绿素a浓度表示)以及透明度(SD)...
吴召仕张路陈宇炜刘宝贵
关键词:湖泊流域浮游植物营养盐
文献传递
太湖西山岛河网秋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为了解太湖西山岛河网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20年10—11月对西山岛河网34个采样点的浮游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6属68种,种类以绿藻(39.71%)为主,其次为硅藻(30.88%)和蓝藻(13.24%);浮游动物18属30种,种类以轮虫(76.67%)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32×10^(6)L^(-1),蓝藻占据绝对优势,浮游植物密度呈现城镇区河道>农业区河道>水产养殖区河道的规律;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13.93 L^(-1),浮游动物密度呈现水产养殖区河道>城镇区河道>农业区河道的规律。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氨氮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水温、pH值、叶绿素a浓度、浮游植物密度和氨氮浓度是引起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
李清濯华跃洲杜成栋何尚卫吴召仕潘继征
关键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基于多参数指标的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参数指标的河流水质评价方法。本方法以WQI<Sub>min</Sub>作为指标,基于水质指数(WQI),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本发明发现由氨态氮(NH<Sub>4</Sub>‑N),高锰酸盐...
吴召仕王昌辉王晓龙蔡永久张磊
文献传递
基于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的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的河流水质评价方法。本方法基于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本发明发现由浮游植物总密度(N),叶绿素a(Chl a)以及Odum指数组成的P‑IBI...
吴召仕王昌辉
文献传递
蓝藻水华暴发期间太湖贡湖湾某水厂水源水及出厂水中微囊藻毒素污染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21
2018年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有害蓝藻水华仍是目前全世界普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而有害蓝藻水华所引起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太湖水源地水源水及自来水厂出厂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MCs)的污染现状,于2014年8月期间对贡湖湾某水厂水源水及出厂水中浮游植物胞内及胞外MCs浓度进行了调查,并同时检测了相关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水源水中胞内MCs总浓度平均值为7165.5 ng/L,以MC-LR和MC-RR为主,平均浓度分别为3408.7和3398.8 ng/L,其中MC-RR占总MCs比例的平均值为56.1%;而胞外溶解性MCs浓度相对较低,平均浓度为142.6 ng/L,最高浓度仅为512.8 ng/L.水厂出厂水中胞内MCs的检出浓度(平均值为0.77 ng/L)和检出频率都很低,去除率达99.8%以上;而胞外溶解性MCs的检出浓度(平均值为21.71 ng/L)和检出频率相对较高,但浓度仍远低于国家标准1.0μg/L,其去除率相对较低,仅为62.9%~81.8%.数据分析发现,水源水中胞内与胞外MCs浓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胞内MCs浓度与总氮(TN)浓度、铵态氮(NH+4-N)浓度、总磷(TP)浓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浊度呈显著相关,而胞外MCs浓度与TN浓度、TP浓度、CODMn、浊度和叶绿素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结果显示,TP对胞内MCs浓度变化的解释率最高,而胞外MCs浓度变化主要与胞内MCs浓度相关.最终,通过对出厂饮用水中MCs浓度非致癌风险指数的计算发现,出厂饮用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较小,但致癌风险相对较高.
范亚民姜伟立刘宝贵常闻捷常闻捷
关键词:太湖蓝藻水华藻毒素饮用水安全
阳澄湖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及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被引量:34
2016年
为了解阳澄湖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及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对全湖开展了大范围调查,基于综合污染指数、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阳澄湖表层沉积物中w(TN)、w(TP)平均值分别为3 433、379 mg/kg,湖区氮磷污染严重且空间差异明显,w(TN)高值区位于阳澄东湖,w(TP)高值区位于阳澄西湖;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整个阳澄湖TN均为重度污染状态,TP除阳澄西湖外大部分区域处于轻度污染状态.阳澄湖表层沉积物中w(Cu)、w(Zn)、w(Pb)、w(Cr)、w(Cd)、w(As)、w(Hg)、w(Ni)的平均值分别为35.0、141、12.6、62.6、0.36、27.5、0.145、47.6 mg/kg,分别是江苏省土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的1.50、2.17、0.57、0.83、4.22、2.93、5.78、1.45倍,阳澄西湖的重金属含量要高于阳澄中湖和阳澄东湖.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均表明,Hg和Cd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二者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31.23、126.6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阳澄湖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r、Cd、Hg和Ni的质量分数显著相关,说明其具有相似的来源,结合水系结构和周边企业分布,推测其主要来自于相城区和常熟市的工业企业.
蒋豫吴召仕赵中华王晓龙刘新郦倩玉蔡永久
关键词:沉积物氮磷重金属污染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